taiguanglin吧
关注: 2,860 贴子: 25,023

实修实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目录:
  • 佛教
  • 3
    最近重读楞严经,妄念纷飞,想到很多事。 假设,一滴水是一个佛,整个大海就是佛世界。当一滴水融入大海,你还能找到是哪一滴水吗? 假设我用双手捧起海水,水从指缝滴落,那一滴滴水很快消失不见,我们说,这是众生。 假设,我用一个杯子装了一杯海水,它有了固定的形态,而且只要杯子不破可以保持很久不消失,是不是有点小资的味道? 如果是一缸水呢?多少算个权贵!如果是池塘,有点一方之主的感觉!如果是湖泊,有点君王的气势
    静利 08:06
  • 65
    佛陀在法灭尽经里说,法欲灭时,首楞严经和般舟三昧经先行灭去, 般舟三昧经是跟首楞严经配套的,般舟三昧是念佛法门和净土宗的起源,有了正念方可行般舟,不然魔障起来,就是死路一条。而楞严经完美的诠释了行般舟三昧时会遇到的种种境界。欲行般舟,先读楞严。 (因为般舟难行,首先得有正知正见,其次需三个月不卧不坐,佛陀为方便故,又说阿弥陀经,改成七日七夜、一日一夜,但是这是方便法门,不能令人开悟,只是让人去极乐世
    静利 07:53
  • 3
    三科,是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种法相,简称蕴、处、界,又作阴入界。 三科的内容是对物质和精神的等诸法的归纳阐述,是为了使佛弟子通过对此蕴、处、界三科的观察,破除我执的谬见,证悟无我的真谛。
    静利 06:52
  • 15
    极乐世界是眼根,五根境界,根据净土经典里对极乐世界环境的描述,鄙人推测阿弥陀经里的极乐世界没有超过欲界天。根据tai师傅实修总结的理论,达到三禅,需要灭掉五根境界,而tai师傅执着于极乐世界,也就是执着在了五根幻境,所以师傅退失了三禅。
  • 1
    打坐只能一分钟,右腿痛
  • 36
    一次性的说完,为了方便,特意到电脑上来打字。如果以后真的有什么纠葛不清,这个帖子就是一个说明贴。 2014年,我在禅定吧看到一个叫taiguanglin 的人在传播佛法,当时我正处在双盘初期,学佛初期,渴盼遇到一位正知见的老师。他讲的内容都是大白话,易懂,在当时的我看来,没有与我所知的佛理相悖的地方。所以,慢慢的跟随他开始修行,我从他那里学会了腹式呼吸,磕大头,打坐,静心。(谢谢)大概小半年的时间,全部都是网络教学,没
    希望着 4-11
  • 9
    阿弥陀佛于因位时的法藏菩萨,与地藏菩萨为同体,这个说法,直接把我给惊呆了。
    静利 4-11
  • 100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中国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 在出家一甲子以上的岁月里、大师陆续于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并创办十八所美术馆、二十六所图书馆、出版社、十二所书局、五十余所中
    静利 4-8
  • 6
    什么叫死功夫呢?说今人都叫看死话头,古人是讲究活话头,这个死话头是难办的,因为我们人心太活了,一定要用死话头。真正的要在这个“念佛是谁”上下点功夫,那是不吃亏的,是会得真正受用的。就拿我这个人来说,初上来是在禅堂住了几年,可是住几年没觉得怎么样,不过用功也算是用功了,不能说没有用功,这个几年当中也是在拼命用功,得力不得力吧,你看那个后来离开禅堂的时候就搪了。那是在解放以前。解放以后也在禅堂住了几年
    静利 4-7
  • 18
    前一段时间,遇到一位法师,他感慨没得一个可以让他天天安坐的好地方。 他说,哪怕是给个石洞也好,给他推荐了一些地方。 不过,做经忏,工资还是不错的,有3500一个月。前几天给一个沙弥推荐道场,结果他嫌弃单费只有二千多,我汗然,一般的道场,沙弥是只有几百的。甚至是没有的,还得干最苦最累的活。时代真是不同了,我无法理解。我每个月没单费,全部收入还得倒贴呢,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得不到的,都在羡慕。 不过有一次
    静利 4-6
  • 3
    慧学 · 般若 慧,音译为般若,是指对事理推理抉择的能力,能显发本性,断除烦恼,证悟诸法实相。
    静利 4-6
  • 2
    前几天师父六十大寿,看到师父看纸上的字,还是需要戴老花镜,不由感叹,一天能坐几小时十几小时,也不能阻止衰老的到来。 在身体上用功,始终是空劳碌一场。
    静利 3-29
  • 0
    功夫得力可以在日用中修行,大部分人忙于事务,不能成团成片,很难发明心地,所以要求大众放下任何俗务,单刀直入用功办道,这是祖师慈悲。 宗门和教下不同,教下认为需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宗门则认为“前念迷即凡夫,后念觉即圣人”,“不历僧祗获法身”。本自圆成当下就是,打七要想成团成片就像战场一样不能马虎。我们已马虎了无量劫了,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啊! 过去金山寺一期下来17个半开悟,四川昭觉寺一期48人开悟,过去没有白打的
    静利 3-26
  • 0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其心愿便与佛愿相违。世之修持求了生死者多矣。然每每以己愚见,测度如来不思议大法。遂致北辕适越,不能了脱。今生尚无正见,况来生乎。万一复得人身,而被今生所修之痴福所迷,安望其更加精进以求出离也耶。佛说一切大小权实法门,皆须仗己功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惑业有一丝毫,生死决定难出。是以从生至生,从劫至劫,展转修持。或有力量充足,直进不退,即能了脱者
    静利 3-25
  • 0
    凡沙门、居士,读佛经律,必焚香正坐,如见佛然。不得依靠,不得污手持经像。欲读经,必先静坐少时,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念完,方合掌舒经。读经必字字理会义解,与心相应,不得草草涉躐。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团体则应随众诵念。 凡读经,须著方袍或长褂。桌上除经与香炉灯光外,不得置诸茶果杂物,即笔砚亦须另处置之。读书当覆以经盖,以免灰尘积落。经上有
    静利 3-24
  • 29
    这不是来自天涯的故事,来自太师父的讲述。 极乐世界传法队伍在的地方,魔王波旬就不派人捣乱,那么,你有思考过这个协议背后的原因吗?
    静利 3-23
  • 0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共享,脑机时代是感觉共享。我无法预测脑机时代会以什么状况结束,只能预测一部分。 信息共享时代已经是非常大的福利了,如果你去民国时期说未来几十年每个人都有一种设备,相当于把全世界所有电影院和图书馆都搬到自己家里,他一定觉得很荒谬。脑机时代的福利相当于把历代皇帝的后宫全搬到自己家了,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交通不便的时代,藏地的居士跋山涉水走几百里把自己所有家产都拿到寺庙里去求一条咒语是
  • 7
    “五浊恶世”出自多部佛教经书,常见的有《阿弥陀经》《悲华经》《楞严经》等。 《阿弥陀经》云:“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悲华经》也有提及“五浊恶世”,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了阐释,指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楞严经》中同样出现了“五浊恶世”这一概念。 在佛教的世界观中,“五浊”即劫浊(kalpa-kas/a^ya)、见浊(dr!
    静利 3-21
  • 3
    “戒”,梵语音译为尸罗,意为戒,是佛陀为出家、在家弟子制定的戒行规范。 佛陀制戒的目的,在《四分律》卷首进行了阐明,即“制戒十益”: 一、摄取于僧, 二、令僧欢喜, 三、令僧安乐, 四、令未信者信, 五、已信者令增长, 六、难调者令调顺, 七、惭愧者得安乐, 八、断现在有漏, 九、断未来有漏, 十、正法得久住。
    静利 3-21
  • 23
    法讯: 乙巳年二月二十一(2025年3月20日)开始,东岳禅林将进行每年为期三月的昼夜精行念佛,在90天里让念佛房佛号不断,我們来接龙相续,昼夜精进念佛。 《大品经》云:“若人散心念佛,亦得离苦,其福不尽,况定意念佛也!”24小时经行一法,即是净业行人的如是实修,即是精勤办道、妙作实行。 《无量寿经》云:若人斋戒清净,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间断念佛,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虔诚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横超三界,直登九
    静利 3-20
  • 2
    学了点佛,就喜欢动不动恐吓人,你不能怎么样怎么样,不然就会怎么样怎么样! 同时也身怀恐惧,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因为得罪了谁遇难,一生病一遇着个事,就拼命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得罪了哪方神明? 学佛,都学颠倒了。学会了吓人,学会了吓己,却没学会明理,没学会因果的真正原理。 地藏经里,说了那么多因果故事,却没一个看进去,对于凡人,普通人,所有的果报,都在来世,都在死后才会实现。而所有的善业善报,当时当世都
    静利 3-19
  • 6
    来自《维摩诘经》: 贤者舍利弗。承佛威神心念是语。以意净故得佛国净。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国不净若此。佛知其意即报言。云何舍利弗。我日月净不见色者。岂日月过耶。对曰不也。非日月过。佛言。此舍利弗咎。在世人无有聪明。不见如来佛国严净。非如来咎。此舍利弗。我佛国净汝又未见。
    静利 3-18
  • 74
    声明1:不攻击太师父,仍然很尊敬太师父 声明2: 日期我记得的我会写清楚,不记得就写大概,别挑刺 声明3: 不讲义理,只说事情和我自己的修法 声明4:这个声明,是我对所有劝解我支持我谅解我的同修们的一个交代,是为你们写的。 声明5: 这个帖子里可能会有对吧主,也是出家人的一点不尊敬,请佛菩萨谅解一下,因为我要还原当初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声明6: 大家先看,不要回复,别插楼,也许你的问题我接下来就会写到。
  • 78
    你做到了就进来看,好多人说我,为什么不直接把帖子删的干干净净直接走人就好。多么简单,少了烦恼。 我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因为坐禅里留下了太多我的痕迹。我要让别人知道事情到底是怎样的。我和太师父的分歧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追随他而后放弃了。 大多数人压根没有实修,压根不知道佛法到底是什么,压根不知道学佛到最后的目标是什么。求的不过是神通健康长寿财富。所以,我的题目有要求,我懒得跟幼儿园的孩子白扯,扯不明白
  • 0
    跟凡人讲法,要用比喻,不用比喻,凡人听不懂,如果你逐字逐句的给人讲解经文,讲的就是邪知邪见。 具体出处忘了。
    静利 3-15
  • 6
    详见楞严经卷二。 简单的打个比方说:你跟我都认为有极乐世界,这就是你我的同分妄见,因为这个原因,你我都看到有极乐世界这个实体世界的存在,也就是说,有所见,是因为有所妄。没有这个妄,就没有见。 如果两个人里面的一个人,认为没有极乐世界,那么这个人就看不到极乐世界,这就是别业妄见。 一切实体,因妄想而见。不同的妄想,产生不同的见,而见到不同的实体。
    静利 3-15
  • 15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静利 3-14
  • 2
    第二品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静利 3-14
  • 1
    哲学家的理想家园:共产主义社会。 基督教的理想家园:天堂。 道家的理 想 家园:天宫。 儒家的理 想 家园:桃花源。 佛家的理 想 家园:净土。
    静利 3-11
  • 21
    听起来,好像听不雅观的。但是,现实中,你只要修行,就绕不过去这个词。
  • 0
    常说雪峰的饭头,沩山的典座,堂里参禅堂外参禅,总是一回事。所以当我们参学时要认识到,你若没有真参实学,肯这么做吗?不肯的。随便做哪件事都要真实心。 我们成佛做祖,人人都做得到,因为人人都有佛心啊。凡是有佛心者皆当作佛,都要成佛的。现在虽然没有成佛,这个成佛的时间,到什么时候,那要你自己来定,你虽有成佛的本钱,你不下成佛的种子,本钱虽然是有,却还是众生啊。 什么是本钱呢?就是发菩提心,发大心,就要自己
    静利 2-25
  • 0
    来书言礼法华经,摄心念佛,及欲寡其过而未能,拟欲依功过格日常检点。足见汝近来操修,实属为己之学,非如今人之唯欲沽名邀誉,自欺欺人之可比也。幸甚幸甚。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当以此意普
    静利 2-24
  • 14
    为什么佛陀在法灭尽经里说,法欲灭时,首楞严经和般舟三昧经先行灭去,他没有提到坐禅的重要性,也没有说坐禅是开悟必须的。 坐禅,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遇到楞严经里面说到的五十音魔境界,而行般舟,三天三夜就会遇到。 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般舟三昧经是跟首楞严经配套的。
    静利 2-22
  • 4
    佛 的 名 义 是梵语 buddha的音译,巴利语同。 全称为佛陀、浮图等,意译为觉者、知者,即指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功德,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自觉简别于凡夫的不觉,觉他简别于声闻、缘觉二乘的仅具自觉,觉行圆满简别于菩萨的觉行不满。
    静利 2-21
  • 2
    “殿”者王所居: 佛谓之大医王,能医众生之烦恼生死大病,又中国最初佛教初传入东土为王等贵人所信仰尊奉。 殿堂之辞,乃武则天所立,如众臣五更早朝必上殿禀事。 俗云:“无事不登三宝殿”。
    静利 2-21
  • 10
    末法时期,乱相纷纷。到处都是大师。 几乎打开抖音,推送的都是各种神迹。 我也奇了怪了,抖音发个视频限制那么多,动不动就屏蔽,可是这样神神鬼鬼的视频却几乎附首可拾,看上去一眼就是荒诞不经的视频,但是评论区都是疯狂的粉丝。 那些动不动说自己背后有搭档,有菩萨,有大神,或者干脆直接说自己是佛菩萨大神的,比比皆是。 我就不明白了,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却总有那么多人疯狂追逐。 再回头去看,村子里,几乎每个村都有
    静利 2-21
  • 0
    佛陀入灭时,将法藏付于迦叶,史称一祖。 后迦叶又付于阿难,史称二祖。 阿难也是历史上,佛陀亲传弟子中,唯一一个一夜修成阿罗汉之人。 同时也是历史上帮助女性成为比丘尼,开创女性出家的先河之人。 文殊菩萨曾经称赞他:“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其意义就是表示阿难尊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和学习都已经到了很高深的地步了,所有的佛法像大海一样的广阔无垠,但是全部都装入了阿难尊者的心里。(贬低阿难,就是贬低佛法) 法华经
    静利 2-19
  • 3
    后得智生功德聚,大悲留演润禽鱼。 贯花虽自科千品,标月还归理一如。 【壹】法 的 名 义 音译为达磨,意译为法。具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任持自性,意指能保持各自的本性不改变;轨生物解,指能轨范人伦,令人产生对一定事物理解的根据,法乃指认识之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教说、真理、善行等。就佛教而言,法是三宝之一,特指佛教经典,是圣言的载体,是修行的依据。 【贰】法 的 内 容 法宝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藏十二
    静利 2-14
  • 185
    《般舟三昧经》是佛陀亲口所说的一部经。 十多年前,我刚学佛的时候,在网上看到有人九十天不眠不休行般舟,非常羡慕啊,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好睡,为了这没少被父亲骂。我很想去行一次般舟,以改掉我好睡的习性,于是在网上大量搜索般舟的信息。 在网上看到了很多行般舟的人的亲笔记录,九十天大概是个极限,一般最多的是一天一夜,或者七天七夜,也有行一个月三四十天的,基本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可是看了那些人的记录,让我心里升
    静利 2-13
  • 9
    转载:作者 如月读书 高旻寺不收门票,可在门口免费领取三支香。
  • 4
    首座: 乃西序首领,表率丛林,辅翊住持。分座说法,开示后昆。坐禅领众,谨守条章。斋粥精粗,勉谕执事。僧行失仪,依规示罚。老病亡殁,垂恤送终。凡一切众事,皆得举行。如衣有领,如网有纲也。虽诸方尊宿,若住持能以礼致之,亦乐充此执。谓之退位为人。如文殊为七佛之师,犹助释迦扬化,为众上首。故此执必择其己事已办,众所服从,德业兼修者充之。在讲堂,即都讲之执。
    静利 2-4
  • 28
    寺院里有不少出家人,修行和生活都在一起,平时是怎么管理的?出家人之间相处有什么诀窍吗?在僧团里要遵守“六和敬”的原则。 “六和敬” 身和同住 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 戒和同修 见和同解 利和同均 如果您能将此运用在工作生活中,不仅确保工作顺利、家庭和睦,更是一种实用有效的修行。 佛陀住世时,僧团里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如此庞大的团体,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
    静利 2-1
  • 25
    佛哥佛哥,你连粉丝群都建不起来,跟我怼啥对,我今天一早起来,把粉丝群一半的人踢出去了。 我还记得当初太师父问我他所有的QQ群加起来有多少人,我说大概二三千,他笑了,透过视频,我都能看到他那个笑容。 我不需要靠红包生存,我只怕我承担不起太多的信赖,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成为太阳,光耀世界! 佛哥,你就好好的呆在自己的角落里反省吧,别再出来蹦跶!
    静利 2-1
  • 67
    大家可以选择就近参加。
    静利 1-29
  • 0
    月光菩萨摩诃萨,有关尊上大菩萨的出处众说不一,普遍有三种释义: 传说一:他是印度古帝王,即无上释尊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前身。据大乘佛教经典《贤愚经》卷六、《月光菩萨经》、《大宝积经》卷八十记云:“此王具有大威德,后施头予劳度差婆罗门,满足檀波罗蜜行,又称月光菩萨。” 传说二:佛世时中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异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舍卫国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波斯匿,梵名Prasenajit,巴利名Pasenadi,又
    静利 1-28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