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这两天读到这么一段:
【三者一尘含容空有遍。】
『空』是虚空,『有』是森罗万象、是万有,这一尘里面全都包括了。一尘里头有世界,这科学没有发
现,科学发现基本粒子,不知道基本粒子里头有宇宙。『一尘』如是,尘尘如是。这个法界,《华严经》上说,普贤菩萨常常进入微尘里面的世界,去礼拜十方诸
佛,去帮助佛度化众生,不亦乐乎!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一定要晓得,我们的心量跟这三遍是同一个境界,为什麼今天我们的心量变得这麼小,两个人都不能相容。「含容空有」,含空就是大乘教上常讲的心包太虚,心包太虚是含空,容有是量周沙界,这是我们的自性,这是我们自己原有的就是本来有的心量。
这个心量到什麼时候你才恢复?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恢复了。这是佛的心量,是法身菩萨的心量,是我们自己本来的心量,现在变得这麼小,什麼都不能包容,这叫自找苦吃。所以你懂得他这六条,前面三条完全是给我们讲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它就是这样的。从这个真相上你能体会是一体,整个宇宙是一体,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有情众生跟我是一体,无情众生跟我还是一体。
从一体里面露出来的叫亲爱,儒家所讲的仁义,这是性德,是自然而然具有的,不是外面学来的,学不到的。只要你把执著分别妄想放下,不能完全放下,放下少分,性德就透少分,放下一分就透一分,放下两分就透两分,这叫修行功夫。每天念再多的经,拜再多的佛,磕多少头,如果你的心量没有拓开,没用,那等於零,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真正修行,没有别的,章嘉大师早年教导我,学佛,看破放下而已。真的这个看破要靠佛经,如果我们不读佛经,哪里晓得这些事实真相?读了之后,要知道,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不是我的境界,为什麼?我没有放下。所以老师告诉我,看得破在前,放得下在后。你听到佛在经上说的这些事实真相,明白
了,就应该放下,为什麼?放下我才能证得。如果不放下,这是佛的境界、菩萨境界,这不是我的境界,我虽然知道,我得不到受用,一放下我就得受用,智慧就生了。没有放下,这是知识,放下之后,那是智慧。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做的示范,十九岁出去求学,三十岁成道。没成道之前是知识,怎麼成道的?
放下就成道。成道之后是智慧,这个智慧在佛经上讲的,后得智。什麼叫后得智?无所不知。但是后得前面有根本,根本智是什麼?根本智是清净心。般若无知是根
本智,无所不知是它起作用,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所以首先要修清净心,清净心是真清净,一尘不染,你要把一切染污全放下。
恭录自 净空老法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二讲》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