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卷
1 A(B项中“按捺”的“捺”读nà;C项中 “不值一哂”的“哂”读shěn;D项中“癖好”的“癖”读pǐ。)
2 B(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A搭配不当。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C中“不胜其烦”应改为“不厌其烦”。“不胜其烦”指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而“不厌其烦”形容很有耐心。
D语义重复。口诛笔伐: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宣布罪状,揭露和声讨。)
3 D(“发展和解放”语序不当)
4 C
5 B(“皆为四字”错。图片门匾即为2字。表述绝对化。)
6 D(A 因果关系不成立。B门楼是富有和气派的象征,不包括门楣字匾,范围扩大。C“兴无灭资”不属于感恩图报范围。)
7 C(“民居被楼房代替,门楣字匾将随之消失,门楣字匾文化也将消失”错误)
8 D(去:离开。)
9 B(A中①句不是董俊的军事才能;C中②句为董俊的军事才能,不是政治才能;D中②句为董俊爱护百姓,非政治才能。)
10C(C项因果关系不当。“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不是百姓戴董俊的原因。原因是董俊善于治理,使该地人民富足。)
11(1)董俊拜见木华黎说:“武仙奸诈狡猾,最终也不会被我们所使用,请防备他。”
(本句中关键词“谒”“黠”“为”“备”各1分,语意1分,共5分。)
(2)我是一个农夫,恰逢天下多事之秋,仅仅凭借着忠义侍奉他人,只能够立起门户,深切希望你们努力种田读书,不要追求过分的欲望而成为我的负担。
(本句中关键词“遭”“徒”“愿”“累”各1分,语意1分,共5分。)
12(1)此句一语双关,明写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十分漫长;(1分)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路,(1分)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2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将巨浪与“征人泪”作类比(或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征人的泪水竟如长江水一样可以随风作浪,并且以江上的如雪白浪来比喻白发(或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和长江都为西风阻行而愁白了头发),更是新奇之至。(2分)抒发了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或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2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1)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会须一饮三百杯
(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
(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如果两题都答,只看第一小题。)
14 人物特点:①身材瘦弱;②眼睛深而黑。(2点,每点1分)
作用:①突出身材瘦弱,与下文他抱打不平形成反衬(对比),表现其勇敢。
②突出眼睛深而黑,暗示他有精神,表现其关心时事这性格特点,为后文写他心理的转变埋下伏笔。(每点2分,共4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15 (1) 对国家蒙受耻辱的沉痛;(1分)为张丙的行为、精神所感动。(1分)
(2) 他并不是真的忘了,(1分)而是从标语中受到了鼓舞,看到了中国的希望。(1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 ①性格特征:善良;勇敢,有正义感;爱议论,关心时事。(3分)
②分析:开头两段介绍其特点时,指出其爱议论;他议论的事都是时事,从前总说中国没有希望;两者都说明他关心时事。抱打不平的故事,一方面说明他善良,另一方面说明他勇敢、有正义感。(3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 ①“五九”是中国的国耻日,(1分)题目“五九”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老舍先生就是为雪国耻而写这篇小说的。(2分)
②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张丙这个小人物在“五九”这一天的表现,意在告诉人民,每一位真正的中国人的血都是热的,这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3分)
1 A(B项中“按捺”的“捺”读nà;C项中 “不值一哂”的“哂”读shěn;D项中“癖好”的“癖”读pǐ。)
2 B(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A搭配不当。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C中“不胜其烦”应改为“不厌其烦”。“不胜其烦”指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而“不厌其烦”形容很有耐心。
D语义重复。口诛笔伐: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宣布罪状,揭露和声讨。)
3 D(“发展和解放”语序不当)
4 C
5 B(“皆为四字”错。图片门匾即为2字。表述绝对化。)
6 D(A 因果关系不成立。B门楼是富有和气派的象征,不包括门楣字匾,范围扩大。C“兴无灭资”不属于感恩图报范围。)
7 C(“民居被楼房代替,门楣字匾将随之消失,门楣字匾文化也将消失”错误)
8 D(去:离开。)
9 B(A中①句不是董俊的军事才能;C中②句为董俊的军事才能,不是政治才能;D中②句为董俊爱护百姓,非政治才能。)
10C(C项因果关系不当。“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不是百姓戴董俊的原因。原因是董俊善于治理,使该地人民富足。)
11(1)董俊拜见木华黎说:“武仙奸诈狡猾,最终也不会被我们所使用,请防备他。”
(本句中关键词“谒”“黠”“为”“备”各1分,语意1分,共5分。)
(2)我是一个农夫,恰逢天下多事之秋,仅仅凭借着忠义侍奉他人,只能够立起门户,深切希望你们努力种田读书,不要追求过分的欲望而成为我的负担。
(本句中关键词“遭”“徒”“愿”“累”各1分,语意1分,共5分。)
12(1)此句一语双关,明写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十分漫长;(1分)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路,(1分)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2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将巨浪与“征人泪”作类比(或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征人的泪水竟如长江水一样可以随风作浪,并且以江上的如雪白浪来比喻白发(或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和长江都为西风阻行而愁白了头发),更是新奇之至。(2分)抒发了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或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2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1)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会须一饮三百杯
(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
(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如果两题都答,只看第一小题。)
14 人物特点:①身材瘦弱;②眼睛深而黑。(2点,每点1分)
作用:①突出身材瘦弱,与下文他抱打不平形成反衬(对比),表现其勇敢。
②突出眼睛深而黑,暗示他有精神,表现其关心时事这性格特点,为后文写他心理的转变埋下伏笔。(每点2分,共4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15 (1) 对国家蒙受耻辱的沉痛;(1分)为张丙的行为、精神所感动。(1分)
(2) 他并不是真的忘了,(1分)而是从标语中受到了鼓舞,看到了中国的希望。(1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 ①性格特征:善良;勇敢,有正义感;爱议论,关心时事。(3分)
②分析:开头两段介绍其特点时,指出其爱议论;他议论的事都是时事,从前总说中国没有希望;两者都说明他关心时事。抱打不平的故事,一方面说明他善良,另一方面说明他勇敢、有正义感。(3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 ①“五九”是中国的国耻日,(1分)题目“五九”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老舍先生就是为雪国耻而写这篇小说的。(2分)
②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张丙这个小人物在“五九”这一天的表现,意在告诉人民,每一位真正的中国人的血都是热的,这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