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荆轲刺秦事件中,秦舞阳充当的是荆轲的副手。这个“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的恐怖角色,居然在秦大殿上“色变振恐”,可以说丢尽了脸面。幸亏荆轲反应迅速,将秦舞阳的失态归结为蛮荒之人没有见过秦大殿的气势。历来,这一节都变成了烘托荆轲冷静反应的反例,而秦舞阳也被人们所蔑视。
固然,荆轲的反应确实体现出了他的冷静和机智,但是秦舞阳是否真的这么不堪,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先来讲一下秦舞阳的身世。这一点可能知道的人不多,秦舞阳也是名人之后。秦舞阳的祖父是燕国的贤将秦开,其主要功绩是取得对东胡作战的重要胜利。虽然秦开的名气实在是小了些,但毕竟是燕国的大将,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都应该是不错的。但是秦舞阳十三岁就杀了人,还当了燕丹的门客,可见秦家到秦舞阳这一代已然衰落,而秦家衰落的责任,则很可能要落到秦舞阳的父亲的身上。
总之,秦舞阳十三岁就杀人,显然童年是不怎么幸福的。被太子丹收为门客,可见秦舞阳的武艺也是十分出众的,或许这就是秦家家传的也说不定。总之我们可以看出,秦舞阳应该是一个武艺高强,且凶勇斗狠的家伙。这些,也成为了他当选荆轲副手的重要砝码。
接下来我们回到荆轲刺秦的现场。嬴政接见荆轲的地点是咸阳宫,那么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咸阳宫的布局。
战国和秦朝正是高台式宫殿最为盛行的时期。高台式宫殿一般都借助隆起的地势,修建于高台之上。就像我们在一些电视剧中看到的一样,在宫殿外(露天)有着又高又长的台阶。在宫殿内,也有台阶,只不过相对矮而短,而秦王或秦皇就在矮台阶上方上朝,群臣和武士则侍立在矮台阶下方的两侧。
《史记•刺客列传》里说“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而“陛”指的正是那段矮台阶,而并不是高台阶。如果秦舞阳在高台阶下面就停住了,那么群臣是怎么看到他“色变振恐”的模样的?另外,“天子之陛九级”(《康熙字典》)“陛高二尺五(战国秦朝时一尺约合23厘米)”(《墨子》)也说明“陛”的高度并不高,只能是殿内的那段矮台阶。
也就是说,秦舞阳确实进入了殿内。按照秦法,殿内的群臣和武士都不得携带兵器,也就是说携带兵器的士兵都在殿外,也就是在高台阶那边了。那么,在荆轲动手的一瞬间,殿内的群臣和武士一定有一个反应时间,如果荆轲秦舞阳两人事前有过演练的话,秦舞阳就可以趁众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冲上去帮忙。一旦众人反应过来,尽管他们都没有武器,但秦舞阳自己也没有武器,他将没有任何机会冲上矮台阶去帮忙了。
然而,在荆轲与秦舞阳的计划中,刺杀是一瞬间完成的,正所谓“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根本没有也没有必要把秦舞阳的帮助考虑到计划中——秦舞阳冲上矮台阶可是需要时间的。诚然,当荆轲和嬴政在矮台阶上方僵持的时候,秦舞阳能帮上忙;但是这个时候群臣已经反应过来,秦舞阳不会有帮忙的机会;而荆轲动手的那一瞬间,秦舞阳有帮忙的机会,却没有帮忙的必要。一句话总结,荆轲刺秦的失败,不能将过多的责任划归给秦舞阳。
秦舞阳在大殿内“色变振恐”,确实很丢脸,但是他的本职工作还是算完成了的。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秦舞阳在荆轲动手之后直接缴械投降或吓得不能动弹。所有史料都没有记载秦舞阳在荆轲动手时在干什么,仅仅只有冯梦龙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写过这么一句:“秦舞阳在殿下,知荆轲动手,也要向前,却被郎中等众人击杀。”尽管“色变振恐”,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秦舞阳为刺秦大计所作出的,是正面的贡献。
明知刺秦是一条死路,但是仍然同荆轲一起去了,尽管在秦殿出了丑,但仍然勇气可嘉。所以秦舞阳应该得到一个公允的评价,得到我们哪怕是一丝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