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吧 关注:73,414贴子:242,656
  • 19回复贴,共1

醉翁亭记21个“也”,25个“而”。用法归类求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课的时候老师只帮我们总结了“也”的,
用法有陈述,肯定,感叹
请帮忙总结一下“而”,另外“也”有的用法老师说有争议,请前辈们指点指点
===============================================================================
1.陈述(用于写景)有陶醉语气
琅琊也      朝暮也 酿泉也      四时也
太守宴也 宾客从也 众宾欢也 禽鸟乐也 醉翁亭也 滁人游也 太守醉也 环滁皆山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应是得意语气
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欧阳修也 醉翁也
2.感叹(直抒胸襟)
在于山水之间也 寓之酒也 乐亦无穷也 太守也 乐其乐也
第四小节中有一处似乎可能用“而”却用了“为”。原句为“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加黑的“为”若作动词解,则“酿泉为酒”与“临溪而渔”就对不起来了。其实这个“为”该作“而”字解。《古书虚词集释》:“‘为’犹‘而’也”。这两句中的“为”“而”为互文。这样,就与“临溪而渔”对得很工整了。此处“为”作“而”解,则全文实际用了二十六个“而”字。
那么这是百科上的 = =
这个“为”也算进“而”么



1楼2011-05-22 19:46回复
    哦对了..忘记“而”字用法记在课文上了。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不译
    2、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承接
    3、 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
    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并列
    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连词,表承接
    6、 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承接
    7、 野芳发而幽香:连词,表承接
    8、 佳木秀而繁阴:连词,表承接
    9、 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承接
    10、 朝而往:连词,表修饰
    11、 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12、 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
    13、 往来而不绝者:连词,表修饰
    14、 临溪而渔(如果将“临”字解释为动词“到”或“往”的话):连词,表承接
    (如果将“临”字解释为介词“在……旁边”的话):连词,表修饰
    15、 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16、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并列
    17、 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
    18、 坐起而喧哗者:连词,表并列
    19、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副词,表时间
    2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
    21、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承接
    22、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连词,表转折
    23、 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
    24、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连词,表承接
    2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
    跟这个差不多,话说还有的用法能帮总结下么 = =


    2楼2011-05-22 19:49
    收起回复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个可以是感叹么?
      我觉得也可以是第二种介绍人名的吧,感叹应该也有,因为“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这应该有赞赏的意思吧。


      3楼2011-05-22 20:01
      回复
        所以我说这些吧到底有人么 = =


        4楼2011-05-22 20:04
        回复
          有人~~~~


          5楼2011-05-22 21:07
          回复


            6楼2013-05-07 18:20
            回复
              古文这样学法,除了产出一群书呆子,还有什么意义?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


              来自iPad7楼2013-05-07 23:56
              收起回复
                高中学过了~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5-07 23:58
                收起回复
                  大神,不过太详细了吧。。。


                  9楼2014-05-22 19:35
                  回复
                    让我想到了当年的语文课
                    -----------来自骚气酷炫的lumia.不跟随,不放弃.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0楼2014-05-23 13:00
                    回复
                      古文文化于意境,这般拆文解字也只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罢了,所以在下学以五柳先生,浅尝即止,导致了语文考试基础扣分,作文满分的结果……


                      11楼2014-05-23 23:06
                      回复
                        同初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5-23 23:26
                        回复
                          早已学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5-23 23:44
                          回复
                            已阅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5-24 00:22
                            回复
                              同初二 老师是SB 不讲这个 让我们自己看的 然后公布正确答案 记不住


                              IP属地:四川15楼2014-05-24 2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