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城宗教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寺庙林立之地。有首民谣说得非常形象:“好笑好笑真好笑,有庙无神,有神无庙,庙对庙,庙连庙,庙叠庙,庙重庙。赣州城里到底有几座庙,天王老子也不知道。”根据志书记载,“有庙无神”是指濂溪路的刑司庙,过去犯人在庙里受刑,但庙里却无神位。“有神无庙”是指建春门外的露天河神石像,有神明却无庙宇或神龛。尚书街的龙王庙和南京路口的镇南庙是“庙对庙”。大公路的火帝庙与土地庙仅一墙之隔是“庙连庙”。“庙叠庙”是说八境台顶层的吕祖庙和它下层的灵山庙。慈云寺塔下的关帝庙、县文庙、府隍庙则是“庙重庙”。
玉虚古观
玉虚观,原位于赣州水东乡(现水东小学校址)万松山。唐开元中(713~741)建,属十方丛林。世传晚唐道士施肩吾(即华阳真人)曾一度由洪都(今南昌)西山来到赣州,与真人刘继先共同修持于此观。宋治平年间(1064~1066)英宗曾赐观额,明永乐年间(1403~1423)翰林学士解缙曾书“玉虚观”额。明初,刘渊然(赣县人)大真人将此观立为修持之地,遗下四代(即刘渊然、刘继先、刘明清、刘子英)修持立功。修持名曰:“上士修持,升为天宫;中士修持,南宫立仙;下士修持,在世长年”。观内建有丹炉、丹台和丹井。当时玉虚观由皇帝御封道官掌管,并受龙虎山张天师节治。
清代,刘子英道士设玉虚观为府观,掌管赣南道教事务;立阴阳学执管道纲,焦道士主持观内阴阳法事功课。民国时期,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水东乡政府所在地。在此兴办小学。解放后,仍为水东小学用地。1985年赣州市政府决定折价归还,1989年在水东万松山(又名仙山)重建玉虚观,并由方业儒道长负责筹建工作。1990年6月竣工后经批准开放,由方业儒任主持。同年农历7月7日,方业儒主持隆重的玉虚观开光庆典。出席庆典的有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300多人。开光之后,先后接待北京、上海、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美国等海内外道教信士3000多人次。
新建玉虚观为一栋二层楼的殿堂,楼下正厅是三清官,上书“清绝尘嚣赣南无双福地,高凌云汉虔州第一仙山”。三清圣像两旁列有四位神像:左为朱元帅、王灵官;右为马天君、殷元帅。三清官左为“宗师堂”,右为“追思堂”。楼上:中为天师殿(供张道陵),左为万寿宫(供许逊),右为纯阳殿(供吕洞宾)。后楼下为财神殿。玉虚观已成为赣州地区道众的活动中心。
北宋周濂溪在赣州玉虚观讲学,授程颐、程颢二高足……学界认为赣州为宋明理学发祥地之一(濂溪书院旧在水东玉虚观左,元末毁于兵。明宏治十三年知府何珖徙于城西郁孤台下,左光风雯月亭,砌池种莲,祭酒罗璟记。崇正十三年知县陈履忠改建于城东光孝寺右曰濂泉书院,自为引。清顺治十年赣抚刘武元复濂溪名,东西两抚隔池而立,池上置桥,涉桥为爱莲亭……”)
祥符宫
又名紫极宫,即今之赣州文庙。位于老城区的东南,现厚德路东段的北侧,这一带自宋代以来就是赣州古城的宗教文化区,至今仍是赣州城保存名胜古迹比较集中的地方。文庙的东侧是慈云寺及其附属建筑舍利塔,府城隍庙,海会寺,西侧是武庙,五道庙。隔街相望,从东到西依次是出水寺(光孝寺,赣南首刹)、廉泉夜话亭、濂溪书院。文庙的旧址是道教宫观,同治年编的《赣县志》“宫观志”载:“紫极宫在府城隍庙右,唐时建,宋改大中祥符宫,又改元妙观,明道士刘渊然受法于此,后改祝圣道场,地踞高阜,殿宇宏敞,像设三清。康熙六年丁未赣镇姚自强倡城中文武绅士重修,乾隆元年丙辰知县于殿下左侧。”大铜钟现由赣州市博物馆收藏,钟身上铸有铭文:“大明永乐四年丙戍春 刘渊然命工铸造铜钟一口”与县志记载相符。祥符宫是赣州著名的道教宫观,也是全市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直到清乾隆元年才改为文庙。明朝是一个崇信方术的社会,刘渊然就是当时著名的道教术士。赣州祥符宫是刘渊然修道受法地,明永乐初年赣县知县李显主持修葺祥符宫,刘渊然在南京知晓后特命铸造大铜钟一口表示庆贺。该铜钟铸造精美,工艺高超,声音宏亮悦耳,并不绝对纪年,为研究宗教历史、赣州地主史和明代铸钟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是国内珍贵的永乐铜钟之一。
玉虚古观
玉虚观,原位于赣州水东乡(现水东小学校址)万松山。唐开元中(713~741)建,属十方丛林。世传晚唐道士施肩吾(即华阳真人)曾一度由洪都(今南昌)西山来到赣州,与真人刘继先共同修持于此观。宋治平年间(1064~1066)英宗曾赐观额,明永乐年间(1403~1423)翰林学士解缙曾书“玉虚观”额。明初,刘渊然(赣县人)大真人将此观立为修持之地,遗下四代(即刘渊然、刘继先、刘明清、刘子英)修持立功。修持名曰:“上士修持,升为天宫;中士修持,南宫立仙;下士修持,在世长年”。观内建有丹炉、丹台和丹井。当时玉虚观由皇帝御封道官掌管,并受龙虎山张天师节治。
清代,刘子英道士设玉虚观为府观,掌管赣南道教事务;立阴阳学执管道纲,焦道士主持观内阴阳法事功课。民国时期,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水东乡政府所在地。在此兴办小学。解放后,仍为水东小学用地。1985年赣州市政府决定折价归还,1989年在水东万松山(又名仙山)重建玉虚观,并由方业儒道长负责筹建工作。1990年6月竣工后经批准开放,由方业儒任主持。同年农历7月7日,方业儒主持隆重的玉虚观开光庆典。出席庆典的有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300多人。开光之后,先后接待北京、上海、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美国等海内外道教信士3000多人次。
新建玉虚观为一栋二层楼的殿堂,楼下正厅是三清官,上书“清绝尘嚣赣南无双福地,高凌云汉虔州第一仙山”。三清圣像两旁列有四位神像:左为朱元帅、王灵官;右为马天君、殷元帅。三清官左为“宗师堂”,右为“追思堂”。楼上:中为天师殿(供张道陵),左为万寿宫(供许逊),右为纯阳殿(供吕洞宾)。后楼下为财神殿。玉虚观已成为赣州地区道众的活动中心。
北宋周濂溪在赣州玉虚观讲学,授程颐、程颢二高足……学界认为赣州为宋明理学发祥地之一(濂溪书院旧在水东玉虚观左,元末毁于兵。明宏治十三年知府何珖徙于城西郁孤台下,左光风雯月亭,砌池种莲,祭酒罗璟记。崇正十三年知县陈履忠改建于城东光孝寺右曰濂泉书院,自为引。清顺治十年赣抚刘武元复濂溪名,东西两抚隔池而立,池上置桥,涉桥为爱莲亭……”)
祥符宫
又名紫极宫,即今之赣州文庙。位于老城区的东南,现厚德路东段的北侧,这一带自宋代以来就是赣州古城的宗教文化区,至今仍是赣州城保存名胜古迹比较集中的地方。文庙的东侧是慈云寺及其附属建筑舍利塔,府城隍庙,海会寺,西侧是武庙,五道庙。隔街相望,从东到西依次是出水寺(光孝寺,赣南首刹)、廉泉夜话亭、濂溪书院。文庙的旧址是道教宫观,同治年编的《赣县志》“宫观志”载:“紫极宫在府城隍庙右,唐时建,宋改大中祥符宫,又改元妙观,明道士刘渊然受法于此,后改祝圣道场,地踞高阜,殿宇宏敞,像设三清。康熙六年丁未赣镇姚自强倡城中文武绅士重修,乾隆元年丙辰知县于殿下左侧。”大铜钟现由赣州市博物馆收藏,钟身上铸有铭文:“大明永乐四年丙戍春 刘渊然命工铸造铜钟一口”与县志记载相符。祥符宫是赣州著名的道教宫观,也是全市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直到清乾隆元年才改为文庙。明朝是一个崇信方术的社会,刘渊然就是当时著名的道教术士。赣州祥符宫是刘渊然修道受法地,明永乐初年赣县知县李显主持修葺祥符宫,刘渊然在南京知晓后特命铸造大铜钟一口表示庆贺。该铜钟铸造精美,工艺高超,声音宏亮悦耳,并不绝对纪年,为研究宗教历史、赣州地主史和明代铸钟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是国内珍贵的永乐铜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