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重逢“云之南”:梅里夜色,神的赞歌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aae$5okl48.jpg
夜色之后有绝色
下载大图请点击: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CAntIIQF5.jpg
引子
梅里雪山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众所周知。七年半之前,我曾从他身边路过,当时他隐身于漫天的雨雾之后。但我并不遗憾,因为曾有人去了许多次,也没有目睹到他的尊容;因为我相信,他一定会接受我的仰望。
去中甸赶的是雪夜路。我乘坐“骆驼”的柴油版四驱越野车,在能见度不到20米的风雪中、以40公里的平均时速、穿过了80公里雪路,在后半夜到达中甸“龙行客栈”。
骆驼经营着为背包客所喜欢的“龙行客栈”,他告诉我说:“中甸、德钦连着下了七天雪,是三十年来未遇的天气。”
于是,我们时时打听通往德钦的路况,在中甸逗留了六天。
2月22日,到达中甸的第七天,我们出发,在大雪封山的白马山口稍微耽误了几个小时,于当晚顺利到达德钦。
根据天气预报和我们的观察,估计次日还是个阴天。于是我们入住飞来寺藏族老大妈开的旅馆安心等待,因为我知道,如果住在德钦城里,九公里的路程会错过了梅里的神光乍显。
神光第一现
2月24日,到德钦的第三天。日出之后,天气开始放晴。
这几天是淡季,外来的除了我们之外只有五、六名摄影发烧友。其中一位来自武汉军区的退休干部,据说已经在此等了14天。
这天上午的阳光只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而除我们之外所有的人,都仓促拍了些片子、然后迅速撤退了。
我们趁着天阴,当日迅速往返了一趟维西县茨中教堂——那是90公里外、澜沧江畔的另一个故事了。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HNL4pgb8$6.jpg
云飞神舞
2月23日,休息的一天。所能见到的都是梅里的云裳。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tCer3slJiK.jpg
梅里就在后面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GtFhl9ZQGt.jpg
云遮雾掩的神女峰和五指峰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IBPPwlJ2cj.jpg
天窗投射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a3jmn6Z1t2.jpg
五指峰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EKH3cAtq5H.jpg
神光第一现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rz3R5!$iE$.jpg
云开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tI8A7zSAIA.jpg
蒸腾的云,如哈达般献给卡瓦格博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rGd69236.jpg
山体一角
登山者拍山,习惯拍细节。为此还被同行者笑话了一通。然而,我并没有丝毫尝试攀登梅里的企图。不仅仅是因为他难,更在于他是神山——我觉得,对当地民俗的尊重,是攀登者基本的素养。但我还是习惯性地拍了不少这样的画面,因为看着亲切。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fFfL5!QIgh.jpg
同学们,你们来得太晚了
上午十点,几个住在德钦县城的游客上来时,梅里只剩下顶峰的一个尖角。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iIrVAha2Hd.jpg
侧看神女
拍摄于去维西的路上。下面是澜沧江河谷,上下的高差应有三千多米。
神光第二现
24日傍晚回到飞来寺,梅里正在我们的西面,所以无法直接拍摄。不过,记在心里也是一种收获。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SOZj9cKLZF.jpg
“守望者”之一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iG7bjSsHps.jpg
“守望者”之二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aae$5okl48.jpg
夜色之后有绝色
下载大图请点击: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CAntIIQF5.jpg
引子
梅里雪山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众所周知。七年半之前,我曾从他身边路过,当时他隐身于漫天的雨雾之后。但我并不遗憾,因为曾有人去了许多次,也没有目睹到他的尊容;因为我相信,他一定会接受我的仰望。
去中甸赶的是雪夜路。我乘坐“骆驼”的柴油版四驱越野车,在能见度不到20米的风雪中、以40公里的平均时速、穿过了80公里雪路,在后半夜到达中甸“龙行客栈”。
骆驼经营着为背包客所喜欢的“龙行客栈”,他告诉我说:“中甸、德钦连着下了七天雪,是三十年来未遇的天气。”
于是,我们时时打听通往德钦的路况,在中甸逗留了六天。
2月22日,到达中甸的第七天,我们出发,在大雪封山的白马山口稍微耽误了几个小时,于当晚顺利到达德钦。
根据天气预报和我们的观察,估计次日还是个阴天。于是我们入住飞来寺藏族老大妈开的旅馆安心等待,因为我知道,如果住在德钦城里,九公里的路程会错过了梅里的神光乍显。
神光第一现
2月24日,到德钦的第三天。日出之后,天气开始放晴。
这几天是淡季,外来的除了我们之外只有五、六名摄影发烧友。其中一位来自武汉军区的退休干部,据说已经在此等了14天。
这天上午的阳光只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而除我们之外所有的人,都仓促拍了些片子、然后迅速撤退了。
我们趁着天阴,当日迅速往返了一趟维西县茨中教堂——那是90公里外、澜沧江畔的另一个故事了。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HNL4pgb8$6.jpg
云飞神舞
2月23日,休息的一天。所能见到的都是梅里的云裳。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tCer3slJiK.jpg
梅里就在后面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GtFhl9ZQGt.jpg
云遮雾掩的神女峰和五指峰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IBPPwlJ2cj.jpg
天窗投射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a3jmn6Z1t2.jpg
五指峰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EKH3cAtq5H.jpg
神光第一现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rz3R5!$iE$.jpg
云开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tI8A7zSAIA.jpg
蒸腾的云,如哈达般献给卡瓦格博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rGd69236.jpg
山体一角
登山者拍山,习惯拍细节。为此还被同行者笑话了一通。然而,我并没有丝毫尝试攀登梅里的企图。不仅仅是因为他难,更在于他是神山——我觉得,对当地民俗的尊重,是攀登者基本的素养。但我还是习惯性地拍了不少这样的画面,因为看着亲切。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fFfL5!QIgh.jpg
同学们,你们来得太晚了
上午十点,几个住在德钦县城的游客上来时,梅里只剩下顶峰的一个尖角。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iIrVAha2Hd.jpg
侧看神女
拍摄于去维西的路上。下面是澜沧江河谷,上下的高差应有三千多米。
神光第二现
24日傍晚回到飞来寺,梅里正在我们的西面,所以无法直接拍摄。不过,记在心里也是一种收获。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SOZj9cKLZF.jpg
“守望者”之一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490886/1490886-iG7bjSsHps.jpg
“守望者”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