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日人轻蔑 台湾黑手拼出iphone
更新日期:2011/06/30 16:16 文/江逸之
靠著不服输的颠覆精神,正达国际勇闯被日本独霸的光学玻璃产业,就连鸿海集团都必须投资入股,才能取得关键技术,一家小公司如何做出超乎寻常的成绩?
位於苗栗铜锣工业区的正达国际光电所生产的化学强化减薄玻璃,就是iPhone与iPad的ITO导电玻璃,没有了这一片玻璃,你我手中的手机很容易刮伤破损,苹果执行长贾伯斯更不可能实现做出超轻薄手机的梦想。
钟荣华与钟志明这一对父子,超过四十年沉浸在玻璃堆里打拚,甚至於钟家人的脊髓都因为长年扛玻璃而变形,双手布满被玻璃划破的伤痕。
【从传产转战高科技】
但是英雄不怕出身低,原先经营低技术门槛的建筑玻璃加工的钟氏父子,靠著不服输的颠覆精神,埋头研发,勇闯长期被日本所独霸的光学玻璃产业,终於卡进苹果供应链的窄门。
15年前,台湾玻璃加工业日薄西山。身为长子,钟志明决定转型到高科技产业,直接跨入高科技产品的光学玻璃领域。正达国际光电从传统建筑用的玻璃加工,转战到高科技的光学玻璃,「就像一艘小船驶进大海里,波涛汹涌,」正达国际光电总经理江嘉斌形容。
钟志明跟总经理江嘉斌太低估玻璃抛光研磨的困难度,以为花了两亿元买来的抛光机器与研磨粉,靠著自己的摸索,就可以做出媲美日本品质的减薄玻璃了。没想到,却让他踏进另外一个危机,原来从抛光研磨、切割到磨边,都有很多看不见的技术门槛。
【遭遇一生最大屈辱】
长期以来,电子产品的光学玻璃,技术都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上,绝对不可能轻易教会台湾业者。日本业者的产品品质良率都可以维持在99%以上,但是正达只有95%。这不到5%的差距就像是一道深不见底的技术断层。
然而,在正达的技术无法突破的困境下,钟志明只好带著老迈的父母亲,赴日本一家玻璃厂,希望取得技术支援,却遭遇到这一辈子最大的屈辱。
当时,这一家日本玻璃厂的一位部长直接对著钟家人轻蔑地说,「这个电子光学的玻璃,比做建筑难1万倍、1千倍,这不是你们台湾能做的,」虽然这一段回忆已经超过5年,但字字句句,都深刻在钟志明的心坎里。
「因为这一句话,就让我决定要做光学玻璃,我一定要做,我要做到让他回来找我,」钟志明吃了一肚子的闷亏之后,回台湾更加投入技术开发。
公司草创前10年,正达国际光电始终没赚钱,全依靠钟家父子的硬撑,10年内烧掉6亿元在开发技术,终於换得玻璃的减薄与化学强化独门技术。
当时,鸿海集团接下苹果订单,但所有的玻璃都是从日本进口,独缺最关键的玻璃供应。2007年,鸿海看中了正达的研发实力,投资入股。没想到,鸿海花3年没达成的目标,却被正达3个月就达阵,突破了被日本独占的玻璃供应来源。
像钟志明这样不断颠覆产业生态,正是台湾勇闯世界的最大驱动力。
更新日期:2011/06/30 16:16 文/江逸之
靠著不服输的颠覆精神,正达国际勇闯被日本独霸的光学玻璃产业,就连鸿海集团都必须投资入股,才能取得关键技术,一家小公司如何做出超乎寻常的成绩?
位於苗栗铜锣工业区的正达国际光电所生产的化学强化减薄玻璃,就是iPhone与iPad的ITO导电玻璃,没有了这一片玻璃,你我手中的手机很容易刮伤破损,苹果执行长贾伯斯更不可能实现做出超轻薄手机的梦想。
钟荣华与钟志明这一对父子,超过四十年沉浸在玻璃堆里打拚,甚至於钟家人的脊髓都因为长年扛玻璃而变形,双手布满被玻璃划破的伤痕。
【从传产转战高科技】
但是英雄不怕出身低,原先经营低技术门槛的建筑玻璃加工的钟氏父子,靠著不服输的颠覆精神,埋头研发,勇闯长期被日本所独霸的光学玻璃产业,终於卡进苹果供应链的窄门。
15年前,台湾玻璃加工业日薄西山。身为长子,钟志明决定转型到高科技产业,直接跨入高科技产品的光学玻璃领域。正达国际光电从传统建筑用的玻璃加工,转战到高科技的光学玻璃,「就像一艘小船驶进大海里,波涛汹涌,」正达国际光电总经理江嘉斌形容。
钟志明跟总经理江嘉斌太低估玻璃抛光研磨的困难度,以为花了两亿元买来的抛光机器与研磨粉,靠著自己的摸索,就可以做出媲美日本品质的减薄玻璃了。没想到,却让他踏进另外一个危机,原来从抛光研磨、切割到磨边,都有很多看不见的技术门槛。
【遭遇一生最大屈辱】
长期以来,电子产品的光学玻璃,技术都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上,绝对不可能轻易教会台湾业者。日本业者的产品品质良率都可以维持在99%以上,但是正达只有95%。这不到5%的差距就像是一道深不见底的技术断层。
然而,在正达的技术无法突破的困境下,钟志明只好带著老迈的父母亲,赴日本一家玻璃厂,希望取得技术支援,却遭遇到这一辈子最大的屈辱。
当时,这一家日本玻璃厂的一位部长直接对著钟家人轻蔑地说,「这个电子光学的玻璃,比做建筑难1万倍、1千倍,这不是你们台湾能做的,」虽然这一段回忆已经超过5年,但字字句句,都深刻在钟志明的心坎里。
「因为这一句话,就让我决定要做光学玻璃,我一定要做,我要做到让他回来找我,」钟志明吃了一肚子的闷亏之后,回台湾更加投入技术开发。
公司草创前10年,正达国际光电始终没赚钱,全依靠钟家父子的硬撑,10年内烧掉6亿元在开发技术,终於换得玻璃的减薄与化学强化独门技术。
当时,鸿海集团接下苹果订单,但所有的玻璃都是从日本进口,独缺最关键的玻璃供应。2007年,鸿海看中了正达的研发实力,投资入股。没想到,鸿海花3年没达成的目标,却被正达3个月就达阵,突破了被日本独占的玻璃供应来源。
像钟志明这样不断颠覆产业生态,正是台湾勇闯世界的最大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