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影片中邪恶外星生命体的形象,妖魅、高贵、危险、黑暗,符合哥特文化中一贯的典型形象的特征。在该片中,邪恶的外星生命以植物汁液为食,强迫人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其采集,实际上这里的植物汁液正应对着传统哥特文化中的人类鲜血。此外,外星人的统治是通过巫师、祭祀对人们的精神控制来实现的,可以理解为是该片的创作者依托科幻背景对宗教内容的一次全新演绎,反映了创作者们对宗教传统的独特反思,而这种反思,正是承袭了哥特文化中的异教传统。 时至今日,史诗性的哥特电影浪潮已经过去,但哥特电影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同时,哥特电影也开始向传统的类型片靠拢,逐渐融合了其它传统类型片的特点,使得观众们接受起来更加容易。2003年的美国影片《吸血鬼女王》就是个中代表。这是一部以经典吸血鬼题材为主题的电影,但在这部影片中,融合进了街头文化、黑人文化的特色,吸血鬼也摆脱了以往白人男性贵族的身份设置,而是以黑人女性的面貌示人。全片节奏明快,音乐强劲,可以说,这是一个黑人街头版的吸血鬼故事。此外,2003年的《黑夜传说》和2004年的《范·海辛》则反映了哥特电影的最新发展趋势。这两部影片都结合了好莱坞惯用的动作片特点,极尽动作、打斗之能事,如果去掉其中的哥特背景,则是不折不扣的动作片。而且,两部影片都以哥特文化中最经典的两大传统形象——吸血鬼和人狼为主角,在银幕上让二者大打出手。《黑夜传说》讲述了人狼和吸血鬼相爱的哥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范·海辛》则以传统的德库拉故事为母题,把其中的吸血鬼克星范·海辛博士直接变成了人狼,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2007年圣诞节梦工厂和华纳兄弟公司出品了由鬼才导演蒂姆·波顿、好莱坞巨星约翰尼·德普和波顿的妻子海伦娜·伯翰·卡特合作的《理发师陶德》(Sweeney Todd——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这部影片可谓是哥特中的哥特之作。苍白的面孔、永不
理发师陶德
忘记,永不原谅的仇恨、欺骗都在优雅的舞蹈和甜美的歌声中酝酿,喷溅的鲜血和矢志不渝的爱情共舞。当仇恨熄灭的一刻,斯维尼·陶德发现自己失去了一切,甘心地被复仇的孩子杀死,而他的仇恨也继承到了这个孩子的身上。影片融合了大量哥特元素,痛苦、仇恨、血腥、优雅,颇耐人寻味。 蒂姆·波顿和约翰尼·德普的组合成为哥特电影的代表 ,蒂姆·波顿指导的两部动画片《圣诞夜惊魂》和《僵尸新娘》也颇具哥特风格。编辑本段哥特乐队
突出特征
1、此乐队的音乐气氛怪诞且超现实。 2、此乐队的歌词包含哥特主题。 3、乐队成员的外表十分哥特化,一水儿黑。 4、乐队自称哥特乐队,和其他哥特乐队一起演出,并出现在哥特合辑当中。 5、来自于四大哥特唱片公司Cleopatra、Projekt、Tess、Anubis的乐队。
音乐简述
哥特音乐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后朋克运动的一个分支。它形成于地下,表现了摇滚最黑暗和阴沉的一面。哥特乐队也以戏剧化的服装和它的追随者(称为Goths)而闻名。音质上,哥特采取了阴冷的合成器效果,加工了前朋克的吉他声音使它们建造一种不祥之兆、悲伤的感觉,通常是很壮观的音响背景。 详细信息参见哥特音乐百度百科。
部分哥特乐队目录
Lacrimosa(以泪洗面) Theatre of Tragedy(悲情剧院) Within temptation(诱惑本质)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苏克西与女妖) Evanescence(伊凡塞斯) Marilyn Manson(玛丽莲·曼森〕 Nightwish(夜愿)编辑本段哥特字体
一类印刷或手写字体,非常华丽,即“OLD ENGLISH TEXT”。哥特和洛可可都是装饰性很强的字体,比较重视线条,花纹的变化也采用了植物做装饰。可以了解一下18至19世纪时期的英国美术运动。多注意字体线条的粗细,以及注意边角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