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热爱高原音乐的朋友们好!在与你们分别之即我想谈谈自己最近对高原乐坛的认识。
1. 藏族乐坛:
藏族当代通俗乐坛的全面崛起,当以《青藏高原》和《向往神鹰》的先后诞生为标志,虽然之前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也产生了一些通俗歌曲,如《昨天的太阳》等,但影响力不大。《青藏高原》的演唱者李娜大家都比较熟悉,她不是藏族歌手,却拥有藏族歌手一样宽广的音域,后来唱的许多歌也同样有着非常浓郁的藏族风情。
由于《青藏高原》的词曲,演唱都不是藏族,所以我更乐意认为《向往神鹰》才真正是藏族乐坛划时代标志,那么它的演唱者亚东当然就是藏族流行音乐第一人了。我过去曾经这样评说过亚东:“亚东是藏派流行音乐的先锋,他集中了康巴人的所有特点:热情奔放,豪迈大方,铁骨铮铮又情深意重,敢爱敢恨。〈康巴汉子〉就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铁汉又不失柔情,亚东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刚柔结合得恰到好处,柔以刚为基,刚以柔为辅,在演唱中把情感宣泄得真实透彻,感召人心。亚东独到之处还在于能用不同的声音力度唱不同意境的歌曲。初听时还真不敢相信,〈康巴汉子〉和〈在世界最高处〉里的那个雄浑有力的声音也能唱出〈慈祥的母亲〉,〈游子之心〉那样情沉意长感人肺腑的歌来。”这位高原歌王去年可谓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庆幸的是他没有向命运折服,并最终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死神的威胁,又倾尽积储开乐坊,一次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真可谓为藏族音乐的发展鞠躬尽瘁。摘录一段亚东在不久前的青藏铁路通车后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藏族从来都不缺少好歌手,才旦卓玛和索朗旺姆都是得到了全国观众认同的。但现在日韩文化对我们的侵蚀很严重,而时下的青少年不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所以我们的处境很艰难。毕竟民族音乐永远不会像‘超女’一样,所以我会继续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也许民族音乐在国内不受认同,但我相信我们会走上国际市场,希望藏乐也能像铁路一样畅通。”我们可以看出,发扬民族文化,对于亚东来说已经是一种民族和社会责任。衷心祝愿已经是歌唱家和音乐制作人身份的他将来无论在幕前幕后都一路走好!亚东的歌唱作品据说有500首之多,我收集的有一百多首,大概还有许多录好了但没有出版吧,作为听众我热切这些作品有朝一日重新整理出版发行,毕竟这些都是他音乐成就的组成部分,而且数量不少啊!
自亚东因《向往神鹰》成名后,处于起步阶段的藏族通俗乐坛逐渐明朗,1998年,成都“嘉荣贸易中心”懂事长邛山泽旺注册“唐古拉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为更多藏族通俗歌手创造了发展平台,“唐古拉”的成立也成为藏族音乐走向市场的标志性事件。第一批与“唐古拉”合作的藏族歌手有亚东,容中尔甲,德乾旺姆,洛桑顿珠,更登扎西。“唐古拉”成立后不久,亚东和德乾旺姆便合出了公司的第一张专辑《唐古拉风》,第二年,上述五人又合出了第二张专辑《西藏的孩子》。
容中尔甲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曾这样评说过他:“我还没有听过比尔甲老师更富有磁性的声音,尔甲两张在全国发行的专集里都是百听不厌的好歌,从演唱,配乐到歌曲意境都完美得无可挑剔,那种脱俗的嗓音与雪山,草原的完美结合令人叫绝,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尔甲是继亚东之后又一位勇于创新的人物,我作为一名广东听众对此深有理解。首先,音乐本无界限,善于借鉴并融合各种有用的外来音乐元素也是自身发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市场的需要。尔甲签约广州陈小奇音乐公司后演唱的歌曲曲风在藏族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许多广东流行音乐元素(即曾经风扉全国的以陈小奇为代表的“南派”流行音乐),有人谓之“汉化”,这是以偏盖全。一首歌的灵魂在于它的意境,如果说“汉化”,那么歌曲内涵应该完全按照汉族的思维观念呈现,但尔甲没有,他的歌声中洋溢的永远都是那份对故乡对亲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藏家传统思想对诚,善,美的赞誉和对邪恶的鞭笞,我尤其喜欢《格萨尔王》,试想如果他不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对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所了解,能写出这样借民族英雄事迹讴歌社会正义的不朽之作吗?听说尔甲大哥的个人新专辑《格萨尔王》将要出版发行,这是一张歌曲都以《格萨尔王传》的内容作音乐故事背景的专辑,这对于我这个对《格萨尔王传》几近痴迷的人当然是再大的好事不过啦,衷心盼望专辑早日上市一饱耳福(相信这也是各位尔甲迷共同的期盼吧!)
1. 藏族乐坛:
藏族当代通俗乐坛的全面崛起,当以《青藏高原》和《向往神鹰》的先后诞生为标志,虽然之前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也产生了一些通俗歌曲,如《昨天的太阳》等,但影响力不大。《青藏高原》的演唱者李娜大家都比较熟悉,她不是藏族歌手,却拥有藏族歌手一样宽广的音域,后来唱的许多歌也同样有着非常浓郁的藏族风情。
由于《青藏高原》的词曲,演唱都不是藏族,所以我更乐意认为《向往神鹰》才真正是藏族乐坛划时代标志,那么它的演唱者亚东当然就是藏族流行音乐第一人了。我过去曾经这样评说过亚东:“亚东是藏派流行音乐的先锋,他集中了康巴人的所有特点:热情奔放,豪迈大方,铁骨铮铮又情深意重,敢爱敢恨。〈康巴汉子〉就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铁汉又不失柔情,亚东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刚柔结合得恰到好处,柔以刚为基,刚以柔为辅,在演唱中把情感宣泄得真实透彻,感召人心。亚东独到之处还在于能用不同的声音力度唱不同意境的歌曲。初听时还真不敢相信,〈康巴汉子〉和〈在世界最高处〉里的那个雄浑有力的声音也能唱出〈慈祥的母亲〉,〈游子之心〉那样情沉意长感人肺腑的歌来。”这位高原歌王去年可谓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庆幸的是他没有向命运折服,并最终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死神的威胁,又倾尽积储开乐坊,一次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真可谓为藏族音乐的发展鞠躬尽瘁。摘录一段亚东在不久前的青藏铁路通车后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藏族从来都不缺少好歌手,才旦卓玛和索朗旺姆都是得到了全国观众认同的。但现在日韩文化对我们的侵蚀很严重,而时下的青少年不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所以我们的处境很艰难。毕竟民族音乐永远不会像‘超女’一样,所以我会继续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也许民族音乐在国内不受认同,但我相信我们会走上国际市场,希望藏乐也能像铁路一样畅通。”我们可以看出,发扬民族文化,对于亚东来说已经是一种民族和社会责任。衷心祝愿已经是歌唱家和音乐制作人身份的他将来无论在幕前幕后都一路走好!亚东的歌唱作品据说有500首之多,我收集的有一百多首,大概还有许多录好了但没有出版吧,作为听众我热切这些作品有朝一日重新整理出版发行,毕竟这些都是他音乐成就的组成部分,而且数量不少啊!
自亚东因《向往神鹰》成名后,处于起步阶段的藏族通俗乐坛逐渐明朗,1998年,成都“嘉荣贸易中心”懂事长邛山泽旺注册“唐古拉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为更多藏族通俗歌手创造了发展平台,“唐古拉”的成立也成为藏族音乐走向市场的标志性事件。第一批与“唐古拉”合作的藏族歌手有亚东,容中尔甲,德乾旺姆,洛桑顿珠,更登扎西。“唐古拉”成立后不久,亚东和德乾旺姆便合出了公司的第一张专辑《唐古拉风》,第二年,上述五人又合出了第二张专辑《西藏的孩子》。
容中尔甲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曾这样评说过他:“我还没有听过比尔甲老师更富有磁性的声音,尔甲两张在全国发行的专集里都是百听不厌的好歌,从演唱,配乐到歌曲意境都完美得无可挑剔,那种脱俗的嗓音与雪山,草原的完美结合令人叫绝,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尔甲是继亚东之后又一位勇于创新的人物,我作为一名广东听众对此深有理解。首先,音乐本无界限,善于借鉴并融合各种有用的外来音乐元素也是自身发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市场的需要。尔甲签约广州陈小奇音乐公司后演唱的歌曲曲风在藏族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许多广东流行音乐元素(即曾经风扉全国的以陈小奇为代表的“南派”流行音乐),有人谓之“汉化”,这是以偏盖全。一首歌的灵魂在于它的意境,如果说“汉化”,那么歌曲内涵应该完全按照汉族的思维观念呈现,但尔甲没有,他的歌声中洋溢的永远都是那份对故乡对亲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藏家传统思想对诚,善,美的赞誉和对邪恶的鞭笞,我尤其喜欢《格萨尔王》,试想如果他不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对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所了解,能写出这样借民族英雄事迹讴歌社会正义的不朽之作吗?听说尔甲大哥的个人新专辑《格萨尔王》将要出版发行,这是一张歌曲都以《格萨尔王传》的内容作音乐故事背景的专辑,这对于我这个对《格萨尔王传》几近痴迷的人当然是再大的好事不过啦,衷心盼望专辑早日上市一饱耳福(相信这也是各位尔甲迷共同的期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