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多年的中国历史。
一直对一个事情不太明白。
本来在汉朝时,鲜卑和匈奴是势不两立的。可是为什么后来又有很多匈奴人融入了鲜卑呢?
而且,鲜卑人是否全部是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退保鲜卑山产生的呢?
终于,看到一篇文章。知道了在东胡之前,就已经有鲜卑这个名字。
而且知道了在鲜卑山之北,还有大鲜卑山。
终于,我有了一个设想。建立燕国的慕容鲜卑和建立北魏的拓拔鲜卑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把他们都称为鲜卑是一个错误。
二者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
首先,说说拓拔鲜卑。
他们很早就居住在大鲜卑山(大兴安岭)。祖先遗迹是嘎仙洞。他们在东胡之前就已经以“鲜卑”的名字出现了。被东胡驱赶进入大森林。
后来他们离开了大鲜卑山。进入呼伦贝尔草原。后来在东汉中期来到阴山一带。和匈奴人结合。形成了号称“鲜卑父,匈奴母”的拓拔部落。
他们和匈奴人没有血海深仇,相反还是亲戚关系。他们的人种和匈奴一样。
都是黄种人。
而慕容鲜卑(包括宇文部和段部)则是东胡的后代,在东胡被匈奴亡国后,退居鲜卑山(辽西的努鲁尔虎山)。当匈奴被汉朝多次讨伐而衰弱后,他们开始向匈奴人复仇。并拿着匈奴人的耳朵去汉朝换赏赐。匈奴是他们的死敌。他们中只有宇文部有一点匈奴的血统。
他们被称为“白虏”,应该是具有白种人的特征。
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都被称为鲜卑。我认为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它是我们对于研究本就很复杂的北方民族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历程,无疑起到了很大的误导作用,使得很多问题更加复杂。
有个建议。把拓拔继续称为鲜卑(或原始鲜卑)。而把慕容、宇文、段都称为东胡鲜卑。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搞清。他们只是被混同的两个民族。
我的看法,请各位支持。
一直对一个事情不太明白。
本来在汉朝时,鲜卑和匈奴是势不两立的。可是为什么后来又有很多匈奴人融入了鲜卑呢?
而且,鲜卑人是否全部是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退保鲜卑山产生的呢?
终于,看到一篇文章。知道了在东胡之前,就已经有鲜卑这个名字。
而且知道了在鲜卑山之北,还有大鲜卑山。
终于,我有了一个设想。建立燕国的慕容鲜卑和建立北魏的拓拔鲜卑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把他们都称为鲜卑是一个错误。
二者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
首先,说说拓拔鲜卑。
他们很早就居住在大鲜卑山(大兴安岭)。祖先遗迹是嘎仙洞。他们在东胡之前就已经以“鲜卑”的名字出现了。被东胡驱赶进入大森林。
后来他们离开了大鲜卑山。进入呼伦贝尔草原。后来在东汉中期来到阴山一带。和匈奴人结合。形成了号称“鲜卑父,匈奴母”的拓拔部落。
他们和匈奴人没有血海深仇,相反还是亲戚关系。他们的人种和匈奴一样。
都是黄种人。
而慕容鲜卑(包括宇文部和段部)则是东胡的后代,在东胡被匈奴亡国后,退居鲜卑山(辽西的努鲁尔虎山)。当匈奴被汉朝多次讨伐而衰弱后,他们开始向匈奴人复仇。并拿着匈奴人的耳朵去汉朝换赏赐。匈奴是他们的死敌。他们中只有宇文部有一点匈奴的血统。
他们被称为“白虏”,应该是具有白种人的特征。
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都被称为鲜卑。我认为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它是我们对于研究本就很复杂的北方民族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历程,无疑起到了很大的误导作用,使得很多问题更加复杂。
有个建议。把拓拔继续称为鲜卑(或原始鲜卑)。而把慕容、宇文、段都称为东胡鲜卑。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搞清。他们只是被混同的两个民族。
我的看法,请各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