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萧垠吧 关注:18贴子:1,706
  • 1回复贴,共1

【惊叹D魅力】陕西外语状元徐萧垠:学数学以“退”为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眼见徐萧垠,一袭黑裙、温文尔雅,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似乎会说话,可问起当状元的感受,徐萧垠有板有眼地说,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什么是苦尽甘来。读高三虽然很辛苦,但在徐萧垠的老师眼中,她却是个会学习的学生,不偏科全面发展。喜欢看电影的徐萧垠说她平时最喜欢看“007”,“詹姆斯·邦德拿起什么家伙都能使唤,这说明他的能力全面,学习也是这样,不能成为跛子腿。”徐萧垠如是阐述她的全面发展理论。 
四十五分钟最重要 

  高三的时候,英语试卷最后的作文题老师一般不要求做了,可是徐萧垠不同,每一套卷子后面的题全部去做,而且还主动拿给老师评改。因为徐萧垠认为,学了那么多年的外语,填空、选择题做了那么多,可要是还不会连在一起说话,是种缺憾。她就练习去写,写着写着就有兴趣了,到最后看着自己写的作文还觉得挺自豪的,说到这儿,徐萧垠不好意思地笑了。 

  上高三后,差不多每天早晨六点多徐萧垠就起床了。据徐萧垠的妈妈透露,早晨一起来,徐萧垠就把录音机打开,一边刷牙洗脸,一边听英语,听上半个小时才上学。晚上7点到7点半有半个小时的英文节目,全家人为了徐萧垠只好牺牲了看新闻联播的时间。由于她爸爸懂日语,家里既是英语又是日语,好不热闹! 

  “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徐萧垠老实地对记者说,虽然自己也很难四十五分钟内精力百分之百集中,可是每次一走神,一想到自己和老师最佳的接触时间只有这四十五分钟,这个时候不听什么时候听,就回过神来了。 
学好语文贵在积累 

  徐萧垠从上初中起就一直在师大附中上学,很多代课老师是看着她长大的。语文老师韩雪玲还拿来了徐萧垠上初中时发表的一篇文章,其中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做学问如此,世事皆类耳,立志重要,但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是最重要的。“从小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志向、有志气的女孩。”韩雪玲老师说她一直非常喜欢这个学生,讲课时从不见徐萧垠东张西望,一双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黑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中三年的语文课每节课正式开始前都有五分钟的自我表现机会,所谓自我表现就是每个学生自己在家找到一个感兴趣的成语或古诗,搞清楚意思,然后找出和其近义和反义的词语,最后准备好讲给全班的同学,这样一来每学期都能积累上百个成语和古诗。有心的徐萧垠将其装订成小册子,一直保存到现在。 

  学数学要以“退”为进 

  学文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惧怕数学,可是徐萧垠高考数学成绩是130分。“这不是超水平发挥,她一直学得不错。”徐萧垠的数学老师申祝平这样评价她。在徐萧垠眼中,申祝平老师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老师。 

  “这大概就是教学相长吧,说实在的,数学花的时间不多,但是取得的成绩不小。”徐萧垠说,申老师上课总爱引用华罗庚的一段话: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数学最好的一个诀窍。这个好像有点深奥的道理基本的意思就是练好基本功,不做题海战术,不搞大量题型训练,训练解题的思维。英语可能看一千篇文章阅读理解水平就能大进,但是做上一千道数学题,可能还会碰到不会做的题。 

  让不少人头疼的数学作业,徐萧垠却是一直都很有兴趣,因为申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幽默地告诉他们:“作业是咱们彼此交流的最好方式,你们交也可以,不交也行,不交说明你们忙于其他作业。”经他这么一说,大家反倒都交作业了。而申老师改起作业来要求又特别严格,除非每道题都做到完美,才能得到一个“优”,后来大家都争着要拿这个“优”。 

  徐妈妈的激将理论 

  凡事有起有落,六年中学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最让家人难忘的是高一快到期末考试的一天。当天徐萧垠回到家,情绪不大对劲,在一企业里做出纳的徐妈妈史林霞发现后一开始并没多问,什么事情先是她自己解决,没想到问了一句,竟招来了一句“别理我,烦着呢”!一向是乖乖女,今天怎么了?随后,只听房子里传来了徐萧垠哇哇大哭的声音,“我这么努力地学,怎么还是学不过别人呢?”原来徐萧垠有位同学,平时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在徐萧垠眼中,他平时又是学习又是玩,如此轻松还总比自己考得好,自己这么拼命地学,为什么还学不过他呢?自己为什么这么傻? 



1楼2006-07-30 23:26回复

      哭得这么厉害,徐妈妈还从未见过,不过最了解女儿的还是妈妈。正是深深了解女儿的好强性格,徐妈妈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方法。“你就是傻,因为你爸、你妈傻,你就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没办法,不过傻人也要有傻的活法,要不怎么办?”这一“将”,徐萧垠哭得慢了,看到女儿情绪稳定下来,徐妈妈这才循循善诱:“如果你傻,那些傻子怎么活啊!你如果傻怎么能考上重点中学呢?你一点都不傻,你同桌聪明,但那是别人,只有把自己的学习搞好才行,要相信自己……” 

      尽管那次考试的成绩,徐萧垠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妈妈的那次谈话却让她非常难忘,她开始明白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做好自己最重要,上了高三,徐萧垠终于找到了她一直在寻找的那份自信。 

      状元也是一位称职的班长 

      高三的生活是紧张的,但最紧张的时候还碰上了SARS,作为班长的徐萧垠必须承担起班长的责任。“有一次要学生留下来打扫卫生,别的学生一个个都溜走了,但是徐萧垠和其他几个班干部都在!”班主任郭胜老师说起来也很感慨,当时又要消毒、测体温、打扫卫生,又要整理很多表格(高三的各种填表),的确很忙,但是她都能很好地完成,从没在老师面前有什么怨言。不过当着记者的面,徐萧垠还是发了发小牢骚:“当时心理怎么能没感觉,凭什么让我干啊,我不就是班长嘛,凭啥?但是后来又一想,我不干谁干,谁让我是班长呢!” 

      徐萧垠的心态一直也很平稳,六次模拟考试三次第一,只有一次没够六百,那时老师也总是给她打气,临近最后时刻,老师说把每次模拟考试时每门课的最高成绩加起来就是自己的高考成绩,徐萧垠一算是645分,也许是心理稳定,高考发挥得好,徐萧垠真的按照老师说的来了,每门都发挥到了最好,而且还得了661分。 

      当状元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661分,状元!从事外事旅游工作的父亲徐连毅向记者坦言,知道这个消息后他高兴地在师大附中的操场上走了好几圈。说起平时的培养,徐连毅说,她们这一代人的思想真比我们这一代要全面成熟,至于功课,上了初中,基本上已经没法辅导了。但关键是让她拥有一个自由学习的氛围,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中学六年来,从来没有报过什么额外的学习班,也不给她施加压力,即使上了高三也不像别的家长那样不让看电视,那样反倒可能增加孩子紧张的情绪,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1994年起,每年暑假,徐连毅都会带着女儿去旅游,1994年是北京,1995年是桂林、洛阳,1996年是长江三峡,1997年是长春……“每次回来后,徐萧垠都很兴奋,有很多新奇的发现,写出的作文又成了老师讲解的范文……”徐萧垠的母亲说到这儿自豪地笑了起来。 

      只有十八岁的徐萧垠昨日对记者说,自己现在心里沉甸甸的,自己得第一名,虽然不在意料之外,但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老师经常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战胜了自己就是战无不胜,这次得第一名也许是第一次战胜了自己,而当状元是过去的事了,今后还要克服更多、更大的困难。 

      徐萧垠的梦想是当外交官,祝她梦想成真!


    


    2楼2006-07-30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