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师父,我在十念的时候,嘴也念得清楚,耳朵也听得清楚,但就是不能关注,不能系念,一念的话心就乱……
师:所以说它这个一念称为正行一念,为啥呢?就是我们要是不让自己生念头啊,是没问题的,但那是啥呢?从本净心中生出来的事实的力量,你要是还有这个意念的习惯,你反而要去压它不去意念,那是很痛苦的事情。你妄想就更多,还不如让它去一个正确的想法。系念法呢,在古来以久呢,大家都比较提倡的,就是念佛的功德啊,念佛的愿力啊,念佛的相好啊,念佛的国土啊,就这样子的。
弟子:后来我就简单,嘴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这样子……
师:可以。当年印光法师提倡这个方法呢,它跟天亲菩萨、龙树菩萨传承的这个意乐忆念不是一个路子。那是修定的一种方法,这个是依佛愿力的一种方法。就这么说,我坐在船上啊,我去观大海是一样的。我不求安稳,但我很安稳,因为啥呢?在船上呢。这个意啊,就是一种观想啊,观念啊,它已经不求啥了,它只是随顺这个力量就行了。我念佛了,我就安心就行了。我不再求功夫,不再求一心了,为什么?求一心、求功夫的这个方法呢,恰恰不是净土的传承,这是宗下、教下修定、修止观的一种方式,借助念佛来修止观的,这不是净土的正行,很奇特的。
弟子:那我把所有的念头都放下,只管念……
师:那更简单。像近代的通过念阿弥陀佛来摄心止观达到念佛三昧的也是有的,广钦老和尚啊等,很少,就是千无一人,万无一人,但是忆佛念佛人人都可以做。你看《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众生心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香熏染,它讲的很简单,佛是法界身,我们忆他,念他,他是没有距离的。佛不讲断灭,不讲无情,对不对?那众生有业的报德,诸佛如来有智慧的报德,我们要不相信,我们修什么呢?所以净土有它特定的路子,就是依佛的力量,忆佛的功德,来与佛相应,生佛的国土,受佛的功德的加持,安住在佛的功德中。它不是只修我们自己,所以它跟其他宗、其他教法的修持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所以念得清,听得清,这没问题的,但这可以修止观,但这的确不是净土传承的真正的体系。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d8a3b08308fa513d51aa6cd60d6c554c/a18aba345982b2b7998e1c9b31adcbef77099bad.jpg)
师:所以说它这个一念称为正行一念,为啥呢?就是我们要是不让自己生念头啊,是没问题的,但那是啥呢?从本净心中生出来的事实的力量,你要是还有这个意念的习惯,你反而要去压它不去意念,那是很痛苦的事情。你妄想就更多,还不如让它去一个正确的想法。系念法呢,在古来以久呢,大家都比较提倡的,就是念佛的功德啊,念佛的愿力啊,念佛的相好啊,念佛的国土啊,就这样子的。
弟子:后来我就简单,嘴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这样子……
师:可以。当年印光法师提倡这个方法呢,它跟天亲菩萨、龙树菩萨传承的这个意乐忆念不是一个路子。那是修定的一种方法,这个是依佛愿力的一种方法。就这么说,我坐在船上啊,我去观大海是一样的。我不求安稳,但我很安稳,因为啥呢?在船上呢。这个意啊,就是一种观想啊,观念啊,它已经不求啥了,它只是随顺这个力量就行了。我念佛了,我就安心就行了。我不再求功夫,不再求一心了,为什么?求一心、求功夫的这个方法呢,恰恰不是净土的传承,这是宗下、教下修定、修止观的一种方式,借助念佛来修止观的,这不是净土的正行,很奇特的。
弟子:那我把所有的念头都放下,只管念……
师:那更简单。像近代的通过念阿弥陀佛来摄心止观达到念佛三昧的也是有的,广钦老和尚啊等,很少,就是千无一人,万无一人,但是忆佛念佛人人都可以做。你看《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众生心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香熏染,它讲的很简单,佛是法界身,我们忆他,念他,他是没有距离的。佛不讲断灭,不讲无情,对不对?那众生有业的报德,诸佛如来有智慧的报德,我们要不相信,我们修什么呢?所以净土有它特定的路子,就是依佛的力量,忆佛的功德,来与佛相应,生佛的国土,受佛的功德的加持,安住在佛的功德中。它不是只修我们自己,所以它跟其他宗、其他教法的修持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所以念得清,听得清,这没问题的,但这可以修止观,但这的确不是净土传承的真正的体系。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d8a3b08308fa513d51aa6cd60d6c554c/a18aba345982b2b7998e1c9b31adcbef77099ba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