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亲王王府吧 关注:89贴子:4,984

|▍雍亲王府|▍◆『科普』——康雍书法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0-06 12:19回复

    此贴转自【一步一惊心〗[11.07.14]◆每日科普◆康雍书法欣赏——㊣胤祥13


    2楼2011-10-06 12:42
    回复
      大家都听说,皇阿玛写字儿好,四哥写字儿好,但是到底是怎么个好法?
      因此,今儿的科普,首先来带大家看一看康熙皇帝对于书法的一些学习与认识,
      再来小评一下四哥的书法。最后让大家来欣赏一下这两位皇帝的书法作品。
      资料来源:《康熙书法十六条》——《紫禁城》 金运昌 文 / 华宁 图注
      《康熙雍正乾隆书画艺术及市场价值》 罗春政 文
      图片来源:康熙帝书法作品均为《康熙书法十六条》截图,此组图勿转载。
      雍正帝书法作品部分来源于稽古右文,此组图转载请注明转载自稽古右文。
      部分来源于《康熙雍正乾隆书画艺术及市场价值》截图。
      


      3楼2011-10-06 12:43
      回复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一生,文治武功,建树极多。万几之暇,还是一位造诣很高的书法家。
        大家都知道,顺治皇帝作为清朝入关后的首位君主,非常重视汉族传统文化,包括书法艺术的研修,为子孙做出了表率。康熙御刻《懋勤殿法帖》(二十四卷本)中收有顺治御临晋、唐、宋人书法十余种,无论是涉猎的广度还是临写的水平,都已相当可观。史称顺治帝善作擘窠大字,著名的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即是顺治宸翰的石刻拓本~都记住啦,那“正大光明”几个大字儿是根据顺治皇帝的石刻拓本整出来的,可不是皇阿玛写滴~更加不是四哥写滴~
        PS:擘窠大字是神马?
        擘窠(bò kē):大字的别称,最初是篆刻印章用语。
        看看乾清宫~ 下楼给正大光明匾额大图~ 根据【顺治皇帝】石刻拓本整理出来的。
        


        4楼2011-10-06 12:44
        回复

          来说说皇阿玛,他从小读书习字,用功极勤,而且至老不辍。他经常这样给儿孙和臣下谈起自己学书的情形:
          朕八岁登极,即知黾(mǐn)勉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及至十七八,更笃于学,遂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故朕之书法有异寻常人者以此。(《庭训格言》)朕自幼学书,豪素在侧,寒暑靡间。历年以来,手书敕谕、诗文、跋语以及临摹昔人名迹,屡盈笥箧。(《懋勤殿法帖序》) 像这样的书法注解,皇阿玛说过很多,但是都是古文,爷就不一一打出来给大家看了,但是有人疑问,这样说,太夸张了吧?不信不信,能学习学到过劳甚至痰血??
          康熙的这些话,并非虚夸。我们拿一件事情来说说。康熙三十九年六月十七日,他召集翰林院、詹事府诸词臣至畅春园,为皇太后寿诞拟写《万寿无疆赋》各一首。 次日,为了表示答谢,每人赐给他们一副御笔,共赐八十二幅。内容大多是临古的“窗课”。受赐诸臣将这些字汇刻为一部《御书法帖》,有二十大册呢。一次就能颁赐这么多的御笔,明显么,皇阿玛那里有存货。
          仿版的正大光明匾额~故宫博物院督造……

          


          5楼2011-10-06 12:48
          回复

            我们来看一看康熙的师承,上文说了呗,老师是沈荃,辅导员是宫里留用的张姓、林姓两位前明老太监。
            沈荃我们就不展开介绍了,但是从这位帝师的书法造诣来看,他主要的书法倾向为米芾、董其昌的字,师承如此,康熙必然偏嗜董其昌的字儿喽。 上一期我们已经讲了董其昌的书法特点,下来我们看看康熙对董其昌书法的精辟评论:董氏结字,使转之法“皆原于晋人”(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与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一脉相承,“渊源合一”。故董氏“摹诸子辄得其意”。再加上自家的“修润之气”以及“浓淡相间”的绝妙墨法,便创造出了“本色”。
            这段论点,对于董其昌学书经历中的主要取法对象点击十分准确,必须是对董氏书法有深刻体察研究的专家才能说得出来。所以我们说,皇阿玛他也是个粉丝儿啊,董体的粉丝儿啊~
            所以,就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康熙御笔墨迹和石刻来说,临赵和临董相近,其次是临米芾,临二王、苏轼、颜真卿有相当数量。其他的像褚遂良、黄庭坚、宋高宗(赵构)等,是偶而临一临。康熙帝的学书门径,大致就是这个样子滴。
            康熙临董其昌《天马赋》行书。
            PS:康熙临字会在最后加注:“临XXX”,大家注意看这幅字的左边落款,“临董其昌”。

            


            6楼2011-10-06 12:48
            回复
              粉丝儿就要有粉丝儿滴样纸,为了寻求更多更好的临摹范本,康熙曾对董字大事搜罗。
              根据书法界的老前辈们讲,当时存世的董其昌佳作,出了款属“玄宰”的,因“玄”字触犯御名,臣下避讳不敢进献外,几乎都被搜罗入宫。这种做法,有点儿那啥“玩物丧志”之嫌,所以康熙特别于题跋《兰亭序》时,借唐太宗故事为自己开脱~
              唐太宗肿么了?大致是这么个事儿,唐太宗喜欢《兰亭序》,用很大的精力,财力来多方收购,然后再把这些善本赠送给臣子们,那才叫勤啊~但是这也没有妨碍到他的治国理民之政。该采纳谏言还是采纳,仁政依旧仁政,图的是大政。你们说,游艺这样的事儿都不会为之所累,寄心于翰墨这么文雅的事儿乎?推考当时,贞观之风可与三代比隆。这都是仁心善政,可施于后世者多矣。高山在望,景行行止,为神马一定要纠结在唐太宗他喜欢《兰亭序》这一件事儿上呢?
              其实啊,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皇帝,只要热衷艺术就难免遭到物议。因而康熙总是爱把书法提到儒家“六艺”的高度,告诉广大人民群众和那些嘴里叨叨个不停的文臣:我写字儿可是为了敦崇儒教,考稽古法,正心修身,绝对不会走偏滴。 俗话说的好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康熙对书法的兴趣越大,功利越深,就越需要随时与高手切磋琢磨。清代内廷之重要机构“南书房”的设立,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皇阿玛的这种斗书法滴要求。
              有人说,康熙喜爱书法是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但是如此在历史上有建树的一位皇帝,他的修养应该比这更高,与其说康熙时因为笼络而练字,个人认为书法艺术使康熙对此有了深挚爱好或许更加好。而康熙对书法的诚挚热爱,在客观上成为他与汉族士人交往的一座桥梁,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起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总体来看,康熙帝的字多数是以“董体”出现的。其中,中、小行书写的最好(所以今儿我们主要欣赏康熙皇帝的行书作品),在潇洒流利的书卷之气中透出雄桀坚毅的帝王之风,较阁馆高手,气质远胜,技法也未遑多让。一路兼颜真卿、董其昌,点画厚重,结字、使转有生拙之趣。雍正帝的书风,似从此出。另一路主要取米芾、黄庭坚,结构时有支离、松散的问题,笔画也比较的修长,细弱。但是一般如果以“帖学”出身的书家,这个,通病……咱就不要计较太多了……
              康熙帝的书法实践,笼罩有清一代,对当时书坛产生了重大的导向作用,影响深远。其实我们从康熙皇帝对书法的认识与学习就可以知道,这对皇子的书法就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雍正皇帝的书法一定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影响。
              康熙行书仿董其昌书。

              


              7楼2011-10-06 12:49
              回复

                下来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雍正皇帝】的书法。康熙对子孙要求严厉,教育抓得紧,四哥五岁就开始进入尚书房读书,学习满文、汉文、蒙文及儒学。还要学习军事体育。八卦一下一篇文章对四哥形象的描写哈~
                【雍正身材修长,体态匀称,双目有神,声音洪亮,举止有风度。】
                在康熙和大学生张英等师父严格教育下,汉文化功底颇为丰厚,登基之前,即已卸下了不少诗歌,后来编印成《雍邸集》。(这个集子爷曾经讲过哦,就是在说四哥的《耕织图》的时候提到过。)
                雍正擅长书法,他的字运笔流畅、娴熟,结构严谨,书法遒劲,柔中有刚,功力深厚,颇得其父赞赏~。
                先来一张雍正的行书条幅,这副作品筒子们经常看到。
                哦对了,这里要是显示图小,点击开了有大图哈~

                


                8楼2011-10-06 12:52
                回复
                  雍正的书法,大体分为两种面貌。
                  一种,以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御制序》册为代表,中锋运笔,行笔稳健流畅,结体整肃,骨骼清秀,书法娟秀遒美,无躁动之气。
                  另一种,是雍正的主流书法,笔画起伏跌宕,富于变化,笔墨酣畅,激情奔放,行笔徐急于变化,笔画粗细差距悬殊,可以说是任情挥洒,神采飞扬,但是错落有致,左右呼应。品读这种书法,会感受到一种酣畅,一种激情,徐疾有别的行笔,表达着他心绪的放纵;富于变化的笔画,显示着他深厚的艺术功力。
                  【其书出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书法风格雍容恬淡,参以二王笔意,运笔精到,一派大家风范,实为帝王中的上乘书家。】
                  雍正擅长楷书、行书、草书、榜书,其中行草书成就最高,作品刚柔并兼、气势逼人,给人一种节奏和韵律美。
                  雍正是清代最勤奋的皇帝,所以晚年作品不多……一大遗憾啊!!
                  雍正《御制序》,现藏辽宁省博物院。点击有大图~
                  此副作品为雍正晚年的作品,极为珍贵,其作品价值极高。
                  


                  9楼2011-10-06 12:57
                  回复
                    下楼先放康熙皇帝的书法作品……


                    10楼2011-10-06 12:58
                    回复
                      玄烨行书初夏登楼临水诗。
                      书法结体开张,用笔全习董其昌,风格淡雅秀逸,具有董字特有韵致。
                      此诗收录于《圣祖预制诗初集》
                      印鉴“渊鉴斋”,此斋位于畅春园内,康熙皇帝很多书法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并压“渊鉴斋”引首章。(这个是此副作品的印章,但是太小了,大家看不到就不要琢磨了。)

                      


                      11楼2011-10-06 12:59
                      回复

                        玄烨行书五言诗 轴
                        此诗为康熙巡赵北口时所做。
                        其书法精熟流畅,笔墨饱满。

                        


                        12楼2011-10-06 13:00
                        回复
                          玄烨行书冬季南苑诗 轴
                          书法劲爽抒放,具有黄字(黄庭坚的字)特征,又有董字婉转流美的韵致,
                          是康熙皇帝书风初创时的作品。
                          此诗描写的是,皇帝驻跸南苑(清代皇家行宫)时,不顾寒冬深夜,披览奏章,
                          勤于政务的景象。
                          这样,爷时间不多,大家先看这些作品,要是想认得里面的字儿,回来咱们再说哈。

                          


                          13楼2011-10-06 13:00
                          回复

                            玄烨行书九日对菊 轴
                            书风外刚内柔,张弛有度。

                            


                            14楼2011-10-06 13:01
                            回复
                              玄烨行书陶潜诗 轴
                              用笔劲健爽利,笔墨丰满。推测为康熙皇帝壮年时所作。

                              


                              15楼2011-10-06 1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