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载邮路情
——记者走基层栏目采访日日沂源悦庄邮电支局投递员于彦富
他在乡村的小路上行走了21个春秋,行程6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圈,累计投递报刊、信件240万件(次),而无一差错;连续七年被县邮政局评为红旗邮路先进个人,六次被评为沂源县邮政工作先进个人,在2010年度、2011年度全省邮政营业、投递窗口服务人员 “双星”评定中,连续两年被评为四星级服务明星,这位绿衣使者就是沂源县邮政局悦庄邮电支局投递员于彦富。这是沂源电视台走基层栏目采访一线员工事迹的场景,记者通过亲临跟踪采访全面了解了邮政投递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对邮政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呼吁全社会向默默奉献的绿衣使者致敬。
作为邮政子女,成为一名绿衣使者是他儿时的梦想, 1990年2月,18岁的于彦富子承父业,成了悦庄邮电支局的一名投递员,负责着44个行政村4.2万人口的投递工作,最远的小辛庄离悦庄支局20多公里。风雨兼程21年,他先后骑坏了3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而他就像一部永不生锈的电动马达,用那颗炽热滚烫的事业心,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及时、准确地把党的声音、致富信息、亲人呼唤传播给山区人民。
爱邮敬业 不怕困难
沂源县悦庄镇位于县境东北部,总面积161.59平方公里,辖69个行政村,6.1万人,为淄博市政府确定的中心镇,而于彦富的投递区域及投递量约占该乡镇的2/3,为了每天按规定确保邮件在第一时间送到收件人手里,他常常早上4点多就出门,由家中赶到支局,将报刊、信件、包裹精心分好类、打好包,踏上一天的邮路。尽管悦庄镇是全县平原地带最多的乡镇,有悦庄洼之称,但两县管区大多是山路,由于坡大沟深,在这里有一半的路程要下车推行,有时推上一个大的沟坎,也要出一身汗,碰上下雨阴天,经常弄的一身水一身泥,他从没说过一声苦一声累。
2010年冬天的一个周末,邮局收到了一个装有护照的挂号邮件,当时已经很晚了,而客户之前的多次电话询问让于彦富知道这个邮件的重要性,他主动请求专门去送这个邮件,收件人是离邮局30多里路的史王庄,是一个小山村,正逢大雪天,天寒路滑,骑车不到一半路程就摔倒了,胳膊也划了一道大口子,于彦富干脆把车放在路边,步行把邮件送到了收件人家中。夏天一身汗水,冬天一身冰霜,是于彦富工作的真实场景,尽管这样,他并没有因困难重重而停下脚步,相反,他却走得更加坚定,乡村小路上,他那抹邮政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恪尽职守 心系客户
在别人看来,投递员工作或许是一项简单而轻松的工作,而于彦富认为投递工作是平凡的工作,但要干好却不容易,心中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思想意识。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要求自己:别人做不到得事情,自己要做到,别人能做到得,自己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而他所付出得心血和汗水,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无论风雨交加还是烈日炎炎,于彦富首先想到得是用户,总是想方设法把邮件及时送到用户手中,用他的话说,越是这种天,村民才越有时间读书看报,才越期盼。21年来在他的投递段道中从未发生一起错投漏投邮件的现象,也从未收到过用户的投诉。遇到收件人地址不详,他会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打听,直到把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
有一次,他所投递一份录取通知书地址是悦庄镇赵庄村,但这个村一共有三个自然村,同名的有六人之多,他为了把通知书尽快送到这位学子手中,他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冒着30度的高温一家一户去问,并到村委去求助,来一同寻找,花了三天的时间,最后终于找到了这位学子,把通知书送到了学子手中。当这位学子的家人表示感谢时,他却笑了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是我的职责。”
还有一次,沂河村一个叫宋晓霞的考生在大雨天收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她在给悦庄支局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农民的孩子,上大学是我最大的梦想,高考后我天天盼着接到录取通知书,18号这天下大雨了,我想就是学校发下通知书来邮局也不可能送了,可就是在这大雨中,邮递员于彦富来到了我家,他虽然穿着雨衣可全身也已经湿透了,当他从怀中取出用塑料袋包着的录取通知书递到我手里,我们全家都感动了。” 是的,每年高考发放录取通知书期间,也是他最忙得时候,于彦富都是利用休息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将信件送到考生手里,他常说:“加点班对我来说是小事,而这每一封信对考生来说都是一辈子的大事,我理解他们急切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