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一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朝廷。他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人们除了对他的德行备极推崇之外,他发乎真诚的友爱兄弟的情怀,更是流传千古。 司马光的哥哥,字伯康,名旦,兄弟两人的感情特别地好。当司马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每次返乡探亲,总会探望兄长,他对哥哥既敬重又倍极关怀。
当时伯康已八十岁了,而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但侍奉兄长就如同事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尤其老人家体质羸弱,消化不佳,为保康健常需少量多餐,故照顾颇为费神。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温公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
当季节的交替,气候极其不稳,老人最怕的是着凉。所以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会不会冷?」随时都注意到哥哥的衣服是不是足够保暖。日日嘘寒问暖,兄弟间的情怀自然地流露,这是何等地温馨感人!
人的一生,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父母,故应该彼此相互提携照顾,正所谓是「同气连枝,骨肉相连」。又谚云:「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因而,兄弟间真挚的友爱,是多么地弥足珍贵,我们应当更加地珍重爱惜。
温公和兄长间的手足情怀一直是古今的美谈。故李文耕说道,司马温公是「一代完人」,他的品德、学识、涵养都无懈可击,他的孝顺、友爱、忠诚都出自于天性,是我们后人的表率。
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也就是说,孩子在孩提时代懂得敬爱父母,稍微长大之后懂得友爱兄弟,这些都不用学习就能知道的,因为它是源自于自然的天性,是人人本具的良知良能,正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温公虽然高官显贵,但照料兄长从不委由仆人代劳,巨细靡遗,都亲自操持,这种至情至亲的手足之爱,与下人照顾是全然不同的。我们想想,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扶持、相互照顾,那是何等感人的画面!
对于兄长伯康,温公是恭敬到了极处,也爱护到了极处,所谓「友爱至极,无以复加」。《礼记》云:「听于无声,视于无形。」难道不正是如此吗?
的确,天底下很少有人能拥有这般幸福的手足之情,毕竟人懂得珍惜的时候短,往往都是在失去之后才知后悔,为什么过去不对他好一点?所以珍惜亲情的可贵,是何其重要!
温公的儿子司马康,也继承父亲之志,自幼就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不仅学识渊博,更通晓经史,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参与了父亲《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侍奉父母极其孝顺的他,在母亲去世之后,悲痛至极,三天三夜都滴水不进,哀痛逾恒,完全看到温公的风范。
司马康为人恭敬谨慎,不苟言笑。在路上,人们见到他温文的举止和脱俗的内涵,即使不认识他,也知道他一定是司马光的儿子。因为深厚的学识与严谨的家风,熏陶了他非凡的气宇。他能如此优秀,都与父亲的教诲息息相关。
司马温公照耀青史的伟大风范,启发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人们从他不凡的品操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忠诚爱国与骨肉的至情,也见到了一位读书人能?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善天下?的卓绝操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身体力行,追随这种不朽的精神风范,世世代代绵延不绝、长盛不衰。
当时伯康已八十岁了,而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但侍奉兄长就如同事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尤其老人家体质羸弱,消化不佳,为保康健常需少量多餐,故照顾颇为费神。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温公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
当季节的交替,气候极其不稳,老人最怕的是着凉。所以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会不会冷?」随时都注意到哥哥的衣服是不是足够保暖。日日嘘寒问暖,兄弟间的情怀自然地流露,这是何等地温馨感人!
人的一生,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父母,故应该彼此相互提携照顾,正所谓是「同气连枝,骨肉相连」。又谚云:「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因而,兄弟间真挚的友爱,是多么地弥足珍贵,我们应当更加地珍重爱惜。
温公和兄长间的手足情怀一直是古今的美谈。故李文耕说道,司马温公是「一代完人」,他的品德、学识、涵养都无懈可击,他的孝顺、友爱、忠诚都出自于天性,是我们后人的表率。
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也就是说,孩子在孩提时代懂得敬爱父母,稍微长大之后懂得友爱兄弟,这些都不用学习就能知道的,因为它是源自于自然的天性,是人人本具的良知良能,正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温公虽然高官显贵,但照料兄长从不委由仆人代劳,巨细靡遗,都亲自操持,这种至情至亲的手足之爱,与下人照顾是全然不同的。我们想想,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扶持、相互照顾,那是何等感人的画面!
对于兄长伯康,温公是恭敬到了极处,也爱护到了极处,所谓「友爱至极,无以复加」。《礼记》云:「听于无声,视于无形。」难道不正是如此吗?
的确,天底下很少有人能拥有这般幸福的手足之情,毕竟人懂得珍惜的时候短,往往都是在失去之后才知后悔,为什么过去不对他好一点?所以珍惜亲情的可贵,是何其重要!
温公的儿子司马康,也继承父亲之志,自幼就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不仅学识渊博,更通晓经史,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参与了父亲《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侍奉父母极其孝顺的他,在母亲去世之后,悲痛至极,三天三夜都滴水不进,哀痛逾恒,完全看到温公的风范。
司马康为人恭敬谨慎,不苟言笑。在路上,人们见到他温文的举止和脱俗的内涵,即使不认识他,也知道他一定是司马光的儿子。因为深厚的学识与严谨的家风,熏陶了他非凡的气宇。他能如此优秀,都与父亲的教诲息息相关。
司马温公照耀青史的伟大风范,启发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人们从他不凡的品操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忠诚爱国与骨肉的至情,也见到了一位读书人能?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善天下?的卓绝操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身体力行,追随这种不朽的精神风范,世世代代绵延不绝、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