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校园足球”还有“体教结合”,许多熟悉中国足球的球迷就一定不会忽略这样一支特殊的球队——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以校园球队的身份参加职业联赛,这在中国足坛无疑是一个另类,也是一个特例。但是从“体教结合”的角度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北理工的存在同样是一个典型。近日,本报记者专程赴北京走进北理工校园,探究这支在中甲苦苦坚持5年之久学生球队的现状,并与球队的主教练金志扬针对校园足球模式与中国足球的出路展开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坚守中甲5个赛季
体教结合是正确的
10月20日下午2时30分,当记者来到北理工体育场内时,球队的训练还尚未正式开始,队员们正在场内围成一圈,安静的听金志扬进行训练前的动员。
金志扬的动员并不复杂,大意是告诉学生们当前面临着严峻局势——在联赛还剩两轮的情况下,他们只要再拿3分就可以成功保级,当时两天后主场面对湖北队的挑战,金志扬斩钉截铁的向队员们说道:“我们这一场就要拿下,提前保级! ”
而就在两天后,北理工果然2:0战胜了湖北队,成功的继续留在下个赛季的中甲赛场。自此,北理工这支校园队从2006年冲甲成功后,已经连续5个赛季在中甲站稳了脚跟。
事实上,说站稳脚跟并不妥当,如果更形象一些来形容,应该说北理工连续5个赛季保级成功,几乎都是在命悬一线的情况下死死的坚持着自己中甲的资格。对于一支由学生组成的业余队而言,在职业联赛中打成这个样其实已经可以算是成功,但很多人仍对金志扬和北理工的这种苦苦坚持感到不解,不明白在实力不足,资格不够的情况下,一支校园球队为何还要苦苦地熬在职业联赛中不走,“莫非还要去冲超? ”
对此,金志扬有着自己的看法。“北理工的目的不是为了冲超,如果我们冲超成功了,那就是对中国职业联赛的亵渎”。那么为什么还要在中甲赛场上坚持,难道只为了满足于一支业余队挑战职业联赛的虚荣心吗?对此,金志扬坦言,“因为我只有在这里坚持,才能宣传我所倡导的体教结合,体育回归教育的这种模式。 ”
首先是学生
然后才是一名球员
就在记者与金志扬在训练场边交流的时候,两名学生球员突然中断了训练内容跑了过来,原来他们是向金志扬请假,“金指导,我们一会儿还有课……”
金志扬大度的挥挥手,“去吧。 ”
待两名学生跑开后,他指着这两人的背影对我说,“这两个孩子都是研究生,他们下午有课,我就让他们去上,因为他们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一名球员。 ”金志扬的意思很明显,这些学生并不需要把踢球当做一种职业来看待,而是仅仅当做大学中的一种课外活动。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金志扬接着告诉我,从北理工足球队走出去的学生,几乎没有在毕业后继续从事职业足球的,一部分人留校当了老师,包括球队里现任的几名助理教练都是几年前毕业的球队成员;另外一部分人,则进了各种各样的国企或外企,以银行、金融业居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走体教结合这条路出去的孩子,不会没有出路,不会因为踢球而耽误学习,不会因为踢不上职业联赛就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家长现在宁可周末领孩子去上奥数班、英语班,最次也是个钢琴班,哪有说家长周末带着孩子去足球班的啊。”从这些现状中,不难看出在如今的中国,踢球与教育之间产生的矛盾。而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告诉他们,踢足球可以上大学,上大学可以踢足球。 ”
靠踢球上大学
这得看教育部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大学里谁说了算?校长啊!校长说我们要重点发展足球,那就足球,说要重点发展乒乓球,就是乒乓球。可是校长又听谁的呢?当然是教育部门了,他不可能听足协的嘛。 ”
因此,在金志扬看来,校园足球要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起辅助协调作用,足协起指导作用,做业务培养,提高教师水平。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可以为踢足球的孩子来提供一些政策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