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控吧 关注:12,683贴子:314,406
  • 2回复贴,共1

烟雨封城 ,半心半城伴回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折不挠惊无命
真的很想猜
她的智商他的伤


1楼2011-10-31 13:34回复

    二四、见贤勿慢
    唐朝时候,印宗法师在岭南一带讲经说法,教化众生,
    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当他遇到六祖惠能大师之后,
    觉得能大师的见解、德学确实比自己高,
    不但没有嫉妒,还礼敬拜师。
    当时惠能大师请求出家,印宗法师很欢喜为他剃度。
    佛教是以法为最尊,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师,
    可是剃度之后,印宗反过来拜惠能为师父。
    这是做出榜样给我们看。
    


    2楼2011-11-02 22:19
    回复
      佛门中,法子是最尊贵的,剃度师、戒和尚都是接引进门的人,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你能否成就,关键在传法的老师。
      传法、得法,这是真实的成就。
      惠能传法给印宗,印宗在惠能会下得法,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榜样,不是真智慧、真德行做不到。
      在世法里,有管仲与鲍叔牙的例子。
      鲍叔牙官做得很大,地位很高,管仲是平民百姓。
      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干,就推荐给齐桓公,
      任命他作宰相,自己做他的部下,
      这都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一般业障深重的人,轻贤辱圣。
      《无量寿经》上说: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我们看了不足为怪,因为这是正常现象。
      所以,「见贤不轻慢」,
      这个人就是贤人。
      唯有英雄才爱惜英雄,
      贤人才懂得尊敬贤人。
      换言之,佛在此地教导我们,时时学习,
      把自己从博地凡夫提升到圣贤的地位。
      (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55)


      3楼2011-11-02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