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外国语学校吧 关注:136贴子:867
  • 3回复贴,共1

回复:黄冈外国语学校历史老师赵千山

收藏回复

菊与隐
这是一个躲起来的战士。菊花残,满地伤,北风乱,夜未央。踏尽红尘,何处是归程?蓦然回首中,菊花深处,徒留孤单的背影,那般神伤。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一颗伤痛的灵魂行走在凄凄惨惨的秋径上,脆弱的心灵缘于“时命大谬”不允许理想的奔拓,从浊世喧闹中奋然抽身,“归隐”成了一种归途。这是心之了悟,生命倦怠与回归。这犹如菊花一样,孤自怅望在秋季。
隐者归于寂寂无言的自然—田园,虚室,明月清石,幽泉松涛,隐者如一杯清洌的绿茶,一抹温蕴的斜阳。以超脱浊世的艺术心灵,除去尘世的羁累,抚慰生命中的深刻矛盾,创造一个机趣横溢,韵致十足的“桃花源”,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这菊象征着隐者的姿态,隐者的精神。
隐者如菊,带着淡淡的微笑,淡淡的欣趣,以淡泊的心灵,观照生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退居乡里,宠辱不惊,坐看云起,笑谈人生。这是一种“静”界。
当我们回眸五千年的文明,在历史溅血的壁廊中,听到的是无数孤苦无告,思无所依的呻呤。孔子的“仕”将古人锻造出一种依附人格的形象,丧失个体的独立来换取个人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隐者打破了这种传统价值,将这种风度树立起一阕华章。
有人说隐者表面看起来是清洁的精神,实质却是对清洁的放逐,因为它逃避了抗争,因而也就宽容了丑恶。他们丧失的是人道精神,身为知识分子的价值关怀。在这里,我敢问一句:仕者难道就没有为换取价值作为而产生的罪恶感?难道就没有一种占有欲望的贪婪?就没有世俗里的丑态?就没有丧失掉人格品性吗?
现实让我们都麻木了,难道人人都要去做牡丹,杜鹃,去争春斗艳吗,华丽外表腐朽的本质,却终将枯将谢,何不如同菊花一样,开放着的是一种真正的高洁,一种精神,一种个体人格的解放。
隐者若菊是一种风度,淡泊以明志,隐者蕴藏着菊花的风骨,伫立在历史长河之中。
一弯冷月下,悲歌慷慨,血泪飞迸,隐者的时代如同菊花一样已随着季节的逝去而逐渐消去。菊花一去不回地飘散,犹如对隐者无从挽回的悲伤,心情已如同死去般无声无息地平躺,菊与隐,氤氲在我落满尘埃的心底,让我感动这人格的魅力和高尚。
荒烟蔓草的年头,隐,泼墨山水;菊,飘落灿烂。
孤单对影成双。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现实的我们不能像隐者那样能选择去逃避,我们只能去为自己在现实中努力,虽然总有忧愁,总有不如意,但现实不会再让你成为隐了,人生四种境界,其实大家都是功利境界,这种隐者的岁月只能停留在过去,我们可望不可及。真的很希望能像隐者一样洒脱。竹林,金菊,古琴,美酒,与天地,与明月,与山间溪流,去品味这种意境...
作者: 邓诗剑 (曾经就读于黄冈外国语学校 现在就读与洛阳师范学院2012级历史学专业)


10楼2014-11-13 2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