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麟征吧 关注:139贴子:68,527
  • 11回复贴,共1

[ 明朝军队兵器中的火器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朝军队兵器中的火器


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尽管最早是研究长生不死药的方士们倒了灶才发现这玩意儿,但这种危险品的发展很快就偏离了炼丹士们的初衷,成为改变世界军事史的重要武器。 

有一种论点是中国发明了火药,但只是用它做烟花,以致火药的发明者最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其实,这种观点未免片面,明末以后中国的科技由于社会的局限停滞不前,没有发生类似产业革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在此后落后于西方,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在科技方面缺乏创造力,至少在火药的使用方面,中国发明的各种火药武器堪称独树一帜,并曾经大量装备。明军在辽东的战败,还有人归罪于朝鲜战争中把储存的火药和弹药都用光了。这些武器,在中国军事史上,被统称为 – 火器。 

如果浏览这些神奇的装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军事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的火器文明。中国古代的对火器的研究相当出色,除了导弹造不出来以外,无论是毒气弹还是左轮枪都能发明出来,要说缺点呢,主要是制式不统一,没有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和发展罢了。可惜,这些火器由于历史久远,当时的军事部门又过于注重其神秘性,除了突火枪等少数几种以外,很少有人能一睹其真面目,以至默默无闻,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那么,就让我们依次来浏览一下这些神秘的兵器吧。 



1楼2006-08-28 17:18回复
    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可能对历史熟悉的朋友能够想到,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 

    但是三眼铳的缺点也很致命,由于构造的问题,瞄准很不容易,近代还有用三眼铳充当狩猎武器的,但山东猎人的评价是“三眼铳打兔子,没Diao准”,更多的时候,三眼铳成了稀释和出殡时后的礼炮。 
     

    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已经接近现代步枪,是和倭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但是到了满清,清军对火器带有某种抵触情绪,到鸦片战争,使用鸟枪的中国军队,反而降到了20%。也有一说,称之为“鸟枪”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火药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 

    射程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2楼2006-08-28 17:19
    回复
      战防炮 : 抬枪 

      大家相信么?这个居然是明朝的东西。这是大型鸟枪,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图片,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 

      可惜发展比较慢,直到满清末年,湘军中装备抬枪,不过25%而已。 
       

      大口径左轮枪 :五雷神机 

      这真是世界最早的左轮枪了,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的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 

      看到这玩意儿真不知道咱们祖宗还能搞出什么怪东西了。 
       

      多管转膛炮 迅雷铳 

      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珍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 

      使用迅雷铳的明朝士兵,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半自动步枪 :十眼铳 

      明代试验性连发武器,10节铜质炮身,口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次发射,因为射程短,不安全,被后来的拐子铳代替。 

      连发手枪 :拐子铳 

      带有曲柄的连发火绳枪,长37.5厘米,使用类似佛朗机的装填方式,可以连续三发,射程150米,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抗日援朝中使用比较多。个人认为有点儿自动手枪的味道。


      3楼2006-08-28 17:20
      回复
        原始的火焰喷射器 – 猛火油柜 

        猛火油,即石油,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经记述过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使用石油的先例。北周年间(578-579)中国即开始利用石油的燃烧性能作为武器使用,宋代,更产生了火药和石油相结合的喷射燃烧兵器 – 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由下方装有石油的油柜与上方类似大型注射器的喷管组成,使用时向后拉动喷管尾部的拉拴,使石油被吸入喷管,在喷管口放置少量火药点燃,向前推动喷管的拉拴,使管中石油向前喷出,并在出口处被点燃。宋军用它防守城池,来焚烧敌军的攻城器械。但这种武器也有缺点,容易出事故不说,石油的贮存,笨重的箱体难以机动都是问题。


        4楼2006-08-28 17:21
        回复
          多管火箭炮 :一窝蜂 

          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发射器中带有多发火箭弹。这种武器曾经在军事博物馆有展出。 

          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3连发的神机箭,到100连发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射程300米,连发火箭弥补了普通火箭弹道不稳定的弱点。

          大规模使用一窝蜂的明军防御阵地


          5楼2006-08-28 17:23
          回复
            多级火箭 : 火龙出水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就是杨利伟上天的长城火箭的祖宗),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但是因为制造复杂,这个距离上瞄准困难,基本没有实用。 

            我想用起来也很麻烦,就刻那个龙头,要费多少功夫么。


            6楼2006-08-28 17:23
            回复
              带助推火箭的滑翔炸弹 : 神火飞鸦 
              补充一个怪物,神火飞鸦,类似解放战争中攻击黄维兵团的“飞雷”根据其气动布局,感觉不是很适合飞行,估计不会在实战中有多少用处。 

              我想那个时代和中国军队交手,多少有点儿面对DA师的劲头吧


              7楼2006-08-28 17:23
              回复
                古式后膛榴弹炮 :佛朗机 

                明代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使用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 

                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 93厘米,子炮(炮弹)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 

                因为后膛装弹对铸造技术要求较高,清代渐渐淘汰,让位于比较简单的前装武器


                8楼2006-08-28 17:24
                回复
                  明朝军队兵器中的火器


                  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尽管最早是研究长生不死药的方士们倒了灶才发现这玩意儿,但这种危险品的发展很快就偏离了炼丹士们的初衷,成为改变世界军事史的重要武器。 

                  有一种论点是中国发明了火药,但只是用它做烟花,以致火药的发明者最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其实,这种观点未免片面,明末以后中国的科技由于社会的局限停滞不前,没有发生类似产业革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在此后落后于西方,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在科技方面缺乏创造力,至少在火药的使用方面,中国发明的各种火药武器堪称独树一帜,并曾经大量装备。明军在辽东的战败,还有人归罪于朝鲜战争中把储存的火药和弹药都用光了。这些武器,在中国军事史上,被统称为 – 火器。 

                  如果浏览这些神奇的装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军事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的火器文明。中国古代的对火器的研究相当出色,除了导弹造不出来以外,无论是毒气弹还是左轮枪都能发明出来,要说缺点呢,主要是制式不统一,没有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和发展罢了。可惜,这些火器由于历史久远,当时的军事部门又过于注重其神秘性,除了突火枪等少数几种以外,很少有人能一睹其真面目,以至默默无闻,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那么,就让我们依次来浏览一下这些神秘的兵器吧。 
                   

                  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可能对历史熟悉的朋友能够想到,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 

                  但是三眼铳的缺点也很致命,由于构造的问题,瞄准很不容易,近代还有用三眼铳充当狩猎武器的,但山东猎人的评价是“三眼铳打兔子,没Diao准”,更多的时候,三眼铳成了稀释和出殡时后的礼炮。 
                   

                  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已经接近现代步枪,是和倭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但是到了满清,清军对火器带有某种抵触情绪,到鸦片战争,使用鸟枪的中国军队,反而降到了20%。也有一说,称之为“鸟枪”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火药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 

                  射程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战防炮 : 抬枪 

                  大家相信么?这个居然是明朝的东西。这是大型鸟枪,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图片,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 

                  可惜发展比较慢,直到满清末年,湘军中装备抬枪,不过25%而已。 
                   

                  大口径左轮枪 :五雷神机 

                  这真是世界最早的左轮枪了,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的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 

                  看到这玩意儿真不知道咱们祖宗还能搞出什么怪东西了。 
                   

                  多管转膛炮 迅雷铳 

                  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珍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 

                  使用迅雷铳的明朝士兵,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半自动步枪 :十眼铳 

                  明代试验性连发武器,10节铜质炮身,口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次发射,因为射程短,不安全,被后来的拐子铳代替。 

                  连发手枪 :拐子铳 

                  带有曲柄的连发火绳枪,长37.5厘米,使用类似佛朗机的装填方式,可以连续三发,射程150米,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抗日援朝中使用比较多。个人认为有点儿自动手枪的味道。 

                  原始的火焰喷射器 – 猛火油柜 

                  猛火油,即石油,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经记述过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使用石油的先例。北周年间(578-579)中国即开始利用石油的燃烧性能作为武器使用,宋代,更产生了火药和石油相结合的喷射燃烧兵器 – 猛火油柜。 
                  


                  10楼2006-08-28 17:25
                  回复
                    最早的迫击炮 – 虎蹲炮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远,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下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12楼2006-08-28 17:26
                    回复
                      这应该是最早期的地雷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起源于燕王扫北之战,当时建文帝的部队在白沟使用地雷(当然不是炸假冒伪劣商品的仓库喽),给后来的永乐皇帝军队带来重大伤害。使用的原理是将导火索放入打通的竹竿,必要是点燃导火索,引爆地雷


                      13楼2006-08-28 17:26
                      回复
                        • 211.139.92.*
                        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叫什么


                        14楼2010-03-10 1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