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33,215贴子:12,086,015

三国时代的精锐部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战乱纷飞上百年,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冷兵器时代的各类部队也是层出不穷,没事聊一聊三国里的精英部队。
先占个楼,慢慢写,好长时间没写了,差点忘了怎么发帖。


1楼2011-11-20 12:50回复
    1 吕布
    吕布的精锐就是陷阵营了,但由于陷阵营史书描写太少,面目实在很模糊,很多史书都说陷阵营是重装步兵,本人这里有一些不同看法。
    吕布出身九原,是被当时的并州刺史丁原所录用,丁原是谁呢?他还有个官位叫骑都尉。这个骑都尉是干什么的?汉代是中国冷兵器的一大发展期,中间一项技术突飞猛进,就是骑兵。当年霍去病把骑兵战术几乎发挥到极致,封狼居胥一直都是后代武人的楷模和目标,对于汉人来说,冷兵器时代里霍去病几乎就是骑兵的极致了。所以,汉武帝的军制里,有2个精锐部队,一个是虎贲军,也就是期门军,这个是传统的精锐部队,主要负责皇帝的宿卫和出行。另一个就是汉武帝设立的羽林骑,最早叫建章营骑,这个名称很清楚的表明了这个部队是一只骑兵部队。王维曾有诗说羽林骑是霍去病建立的,实际这是个跨越,因为霍去病先死,再有的羽林骑。但汉武帝时期是骑兵大发展的时期,骑兵的战术和盔甲器具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而且汉武帝是在后期才设立羽林骑,那么可以基本可以假设这个羽林骑是汉代当时骑兵战术和技术的巅峰之作,是骑兵部队中的精锐。
    而骑都尉是干什么的,就是执掌羽林骑的长官名称。


    2楼2011-11-20 12:59
    回复
      丁原的官职是骑都尉,领并州刺史。丁原作为羽林骑长官,被派往并州驻扎。羽林骑我们又知道是皇帝的禁军,是应该驻扎在京城的,那么丁原派去并州干嘛?并州是什么地方,羽林骑士兵来源的六郡之地啊,而且张辽传也描写,张辽被丁原选拔出来,而且被派出去募兵。史书也一致描述丁原本人就娴熟弓马,有一身武艺的。而且丁原的选人,诸如吕布、张辽,这都是后来名震天下的豪杰。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丁原主要是负责羽林骑训练的。吕布传也说了,吕布最早跟着丁原混,有武勇,善骑射。被丁原起用为主簿。英雄记都说了吕布为人粗略,丁原还用他为主簿就有点奇怪。但丁原的职责是什么?各处记载都说明丁原在并州和河内的主要工作就是选拔武勇之士的话,那么吕布任主簿就不奇怪了,因为丁原的工作就是练兵,训练羽林骑,那么吕布做丁原的长吏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因为他就是个弓马娴熟的武艺高超之人。英雄记吕布号为飞将,虽然后代史学家都说这个太过夸大,这个号恐怕是自号的意思。但吕布自身武艺高强是没问题的。飞将的意思是汉将军李广,李广本身就是弓箭利害,这一点与吕布也吻合。英雄记曾有记载吕布曾辕门射戟,一箭中的。
      


      6楼2011-11-20 13:34
      回复
        吕布这个人各类史书的评价都说他基本没什么政治头脑,而且性格反复无常,说白了就是没信义,不仅其他诸侯没几个人喜欢他,连他自己手下都管不住。最后吕布失败也是因为手下内讧造反,但就这样一个人,横行天下,为天下所惮,可见吕布手下的那批羽林骑--或者叫并州铁骑更合适些,毕竟董卓死后,汉军建制基本不复存在了,吕布这批跟随他从并州一路杀过来的亲兵也许按惯例叫并州铁骑更合适些。可见吕布手下的那批并州铁骑装备以及训练水平的高超。吕布死前曾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而曹操不仅不反驳,反而听了这话很是动心。可见吕布并不是在吹牛皮,吕布在训练和指挥骑兵方面,的确是天下第一。这也造就了后来曹军主力---虎豹骑。


        9楼2011-11-20 14:06
        回复
          3 曹魏 青州兵
          青州兵很难算得上是精锐,因为三国志记载,当年黄巾军投降了100多万人,曹操取了三十万做青州军,这么大数量,就很难称得上是精锐了,而且一听到老曹死了,就鼓噪而去,从性质上来说,应该是一只雇佣军。提它仅仅是因为毕竟史书上占一笔,但其实离精锐相差甚远,因为无论战绩(当年攻打吕布,被吕布揍得溃不成军,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还是纪律(宛城老曹差点丧命,兵败之下青州兵居然还趁火抢劫,而且还居然抢劫自己人,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这些都说明青州兵离精锐相差甚远,所以老曹在初期实力还弱时,不得不用青州兵,这个可谓他起家的本钱。但后来实力强大了,就不再使用这只雇佣军了。一直安排他们屯田驻防在青徐。


          15楼2011-11-20 15:10
          回复
            公孙瓒 白马义从
            公孙瓒跟吕布有非常多的相同点,都是几乎没有任何政治头脑,性格又反复无常。但又都是治军能力突出,旗下都有一只剽悍的强横骑兵。
            “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从这段描述里,白马义从和吕布的并州铁骑的选择标准非常一致,都是要善射善骑之士。这里要说明一点,汉代的骑兵,弓弩是其主要装备,汉代骑兵之所以发达,主要原因是弓箭技术有了大幅度提升,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当时北方胡人之地产角弓,角弓与以前的弓相比,就是体型大,射程远。北方游牧民族所产一些牲畜的角,被用来加固木弓,大大提升了弓箭的杀伤力。于是汉代骑兵开始大量装备这种弓箭,之所以羽林骑等都从北地六郡选材,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都能熟练使用这种弓箭。白马义从也在边疆与胡人交界处选材,应该说大致装备跟羽林骑差不多。
            但白马义从跟吕布的并州铁骑还是有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公孙瓒太臭美了,就喜欢白马,这就导致了他骑兵不可能像并州铁骑精锐那样一人好几匹马,而白马义从又以机动性闻名,公孙瓒建立这只部队的本意就是对抗匈奴的骑兵,那么必然要在机动性上跟上匈奴骑兵的速度。而白马又限制了选材面,那么白马义从肯定就牺牲了防御性,与并州铁骑不同的就是,白马义从的盔甲防御很薄弱。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从这段话来看,白马义从的主要杀伤力就是追在后面射,让匈奴闻风丧胆,但其正面冲击力并不是强项。这也是界桥杯具的主要原因,但白马义从横行河北,那也不是吹的,而赵云脱离了公孙瓒后,一度执掌刘备的骑兵,也说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的确有独到之处。
            界桥之战时,鞠义的八百先登都趴着,用盾盖在身上,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射不到,于是看对方人少,就打算纵马过去踩踏,打算用马踩死对方,于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汉代炼铁不发达,而弓箭需求量又大,所以那时候的箭簇早期都以青铜为主,青铜的杀伤力很弱,遇到铁盔甲那是根本穿不透,碰到就弯了。但白马义从没有重盔甲,又过于大意,射不到就射不到呗,难道你公孙瓒没一点步兵?居然想出用马去踩的主意。于是鞠义的人一直潜伏不到,一直到离自己只有几十步远了,一起跃起用弩箭猛射。
            先前说了,公孙瓒的骑兵威猛在于角弓,而角弓比弩强在那里?射程远,但近距离这个长处就一点发挥不出来了,而且被打个出其不意,你本来打算骑着马去踩死人家的,结果人家跳起来一顿弩箭猛射,吃了大亏。如果此时是吕布穿着重铠的并州铁骑,那鞠义就完蛋了,你装着青铜箭镞的弩箭对重骑兵是根本没啥危害的,吕布的重骑,在那时候基本就属于战场上的坦克。但白马义从是轻骑兵,没什么盔甲的,就算士兵穿的有点,马我估计是全裸的。这下就吃了大亏。一顿乱射,公孙瓒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几乎死伤殆尽。
            从这点说,白马义从一仗就毁灭,比起吕布的陷阵营战无不败还是差远了,继承了吕布传统的虎豹骑也基本横行天下,战无不败,直到遇到骑兵的天敌“安装了铁箭镞的元弩”。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16楼2011-11-20 15:36
            回复
              袁绍:大戟士 先登死士
              英雄记记载,当年界桥之战,袁绍听说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后说,绍笑曰:“彼有
              ‘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
              这段话可以看出,袁绍的精锐是他自认为的大戟士,但是界桥之战,没轮到大戟士表
              演,因为还没赶到,公孙瓒就败了。败在先登死士之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先登死
              士就是一只敢死队,无论从界桥之战的表现(一直忍耐到公孙瓒的马队离自己几十步
              远才起身还击,这种胆量真非常人。),还是他的首席将领鞠义的性格(恃功而骄恣)
              ,以及这只部队的经历(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击败过匈奴单于於夫罗)
              。都能看出,这只部队是由非常剽悍不要命的亡命徒组成,而且其成员里还出了个大
              名鼎鼎的于禁(禁原为先登),”后汉书曾说:“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
              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鞠义的这只部队就是来源于凉州,先
              登死士按描述一直都是步兵,但却击败过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单于,这点看出一是先登
              死士的彪悍,二则是他们有丰富的对骑兵作战经验。
              界桥之战描述,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本人这里猜测,这种强弩
              并非一般的手弩,很可能是腰引弩。弓弩技术在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是大汉精
              兵横行天下的资本,尤其是对抗外族骑兵的资本。前面说了西汉时代先是有了角弓,
              作为骑兵的主要武器,而步兵则发展了大弩,当年李陵率领5000步兵孤军深入,横行
              漠北,看家本领就是万弩齐发。从东汉时期,开始出现腰引弩,武备志说“力弱者用
              蹶张,力雄者仍用腰张”。那么这里说强弩,本人就猜测应该是腰引弩一类的大弩,
              而腰引弩是需要很强的力量才拉得动,先登居然可以全军配备这种武器,侧面也说明
              这只部队的彪悍程度。
              先登死士不止一次击败过白马义从,界桥之战初期击败了一次,后来又数次击败公孙
              瓒的骑兵,一直打到公孙瓒不敢出门为止。先登死士这只部队,在对抗轻骑兵代表的
              白马义从时,表现为全胜。
              


              18楼2011-11-20 16:41
              回复
                只是这只部队的下场很可惜,麹义的性格过于狂妄。前面说麹义久在凉州,实际上他
                的祖籍在湟中,湟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里的人天下强勇?因为这里是当年东汉
                流放犯人之地,又是紧挨胡人的边塞之地。王莽当年从胡人手里买了这个地方之后,
                就发配了大量犯人以及家属去那里,用来作为与胡人交接的缓冲带,所以,可想而知
                ,在这里的人天天都要提心吊胆,防备胡人入侵,所以人人尚武,彪悍凶猛,也就不
                奇怪了。而麹义出身是个大家族,他参军时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多名家勇的,后汉书
                说他从小就带领家奴在凉州对抗胡人骑兵,勇猛善战。三国志也说袁绍杀了他之后“
                而并其众”。这样看麹义的部队并非是袁绍的自家部队,应该就是一路追随他的家族
                勇士,这批人常年生活在危险之中,对战争就是家常便饭,骁勇超乎常人也就不奇怪
                了。


                19楼2011-11-20 16:42
                回复
                  但麹义久在塞外,估计也不怎么读书,不懂政治也不善于掩饰性格。立了大功之后总
                  觉得袁绍对不住他,封赏的太少了。读书少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结果想出一个什么馊
                  主意呢?勾结了黑山贼,准备趁袁绍摆宴席的时候抢劫袁绍家。我的个天哪,这叫什
                  么脑子嘛,袁绍从此之后就很忌惮他,麹义的性格后汉书描述,也是反复无常,就是
                  没有信义,袁绍后来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他了。看来这塞外之徒,都不怎么读书,也都
                  不怎么重信誉,几位有名的边疆猛士,吕布 公孙 马超还有这位麹义,评价都是反复
                  之徒。
                  但麹家人的历史还没终结,这个边疆的大族,之后多次作乱,勇猛无比。其实麹家人
                  还是蛮忠于汉朝的(麹家是罪犯所以才被发配到边疆,这个很让人哭笑不得,但后期
                  造反全部都是反对曹魏推翻了汉朝)。麹义早期是被麹家派去中原协助皇普嵩平叛黄
                  巾军的,后来又去帮助号为正统的四世三公的袁绍。这批麹家死士一入中原,就连造
                  奇功,天下震动,让人不得不佩服麹家军的实力。
                  说道这里,也该结束了,袁绍的精英先登其实不过是边塞大族派来捐助他的家族部队
                  ,麹义死后,估计其他人不服,或被杀,或逃走,这只英勇无敌的麹家军就逐渐消失
                  了,但个别人流落到其他诸侯那里,继续绽放耀眼光芒,比如于禁。


                  20楼2011-11-20 16:42
                  回复
                    baidu广告鉴定太讨厌,好好一个帖子非得分几段发。对不住了。


                    21楼2011-11-20 16:43
                    回复
                      蜀汉 白耳兵 西凉铁骑 无当飞军
                      白耳兵是刘备的老兵,诸葛集里曾说,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那么这个白毦,应该就是指白耳兵,后来称呼为白耳兵,一般认为是笔误所致。毦,一种用羽毛做成的装饰品。刘备军也是按汉制的,汉制里什么兵才会插羽毛这种装饰品呢?羽林兵。羽林军作为禁军,帽子后都要插一根雉尾作为装饰,所以从白毦的名字来看,这只部队插羽毛,又是精锐,应该就是刘备的卫队。
                      从陈到的履历上看,他是和赵云相提并论,而且着重强调了他的忠勇,而陈到则是在刘备在豫州的时候跟随了刘备。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其实就是他驻扎在小沛的那段时间。前后分2段时间,之一是应陶谦邀请去了小沛,之后被吕布赶走,在跟曹操联军打败吕布后,曹操表他为豫州牧,正式驻扎在小沛。这段时间是刘备从一路义勇军一个小县令,发展为豫州牧一个地方诸侯的时期。陈到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了刘备,之后大家都知道,刘备颠沛流离,先是谋取曹操的徐州,被赶走,从此被曹操视为一生的敌人,一路从袁绍处追到新野,最后跑到西川。
                      那么从这些情况看,赵云和陈到应该都是刘备的卫队统领,赵云负责骑兵。实际上刘备的卫队,很可能不仅有白耳兵,还有白马义从。
                      赵云传提过离开公孙瓒后赵云为先主骑,而且云别传也说过,赵云正式加入刘备的时期是在刘备被曹操赶走,跑去袁绍处那会,而且赵云加入刘备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偷偷替刘备募集了几百人。这几百人是什么人?赵云出身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而且赵云当初加入公孙瓒也是带着人马去的,也就是说他也有自己部下。赵云不大可能独身一人就去加入刘备了,那几百人,多半就是赵云的旧部或者赵云在公孙瓒的一些知己朋友,赵云联络好刘备之后,就偷偷的再把那些人一个个带到刘备那里。当时云别传说“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为什么要说是刘左将军部曲?就是因为那些是公孙瓒的人,一路打着刘备的旗号从幽州跑到邺城。不然的话,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在邺城的话,还用说什么刘左将军部曲。又说为先主主骑,那么本人大胆猜测一下,赵云为刘备带来了数百人的白马义从,并作为刘备的卫队。而陈到加入的时间比赵云早,陈到就率领了刘备原先的卫队,以步兵为主。三国志提到刘备在长坂坡被虎豹骑追上,只好弃妻子而走,但赵云却救了阿斗和甘夫人,那就说明刘备和赵云走散了。而云别传也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这一点都是吻合的,那么也就是说赵云率领的白马义从卫队,在长坂坡从虎豹骑手里拼死救出了阿斗,但估计也死伤惨重,因为赵云归队之后,刘备安排他去做了太守,这一是提拔,二恐怕也是白马义从死的差不多了。所以呢,诸葛在后来提到一直跟随刘备的精锐,就只提白耳,不提白马义从了。
                      


                      35楼2011-11-21 11:35
                      回复
                        分析不错,还有吗?


                        IP属地:福建36楼2011-11-21 11:42
                        回复
                          青州兵就是一群渣而已。。。


                          IP属地:澳大利亚37楼2011-11-21 11:45
                          回复
                            回头写再写诸葛丞相的无当飞军和连弩,要忙了。


                            39楼2011-11-21 12:24
                            回复
                              刘备入川之后,有一项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是三国当时最顶尖的,就是铸铁。华阳国志记载:有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因置铁官,有铁祖庙祠。汉文帝时,以铁铜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赀累巨万,邓通钱亦尽天下。
                              这个古石山,说的就是铁溪河周围的一个小山,这里盛产一种含铁量很高的蒜子大小的铁矿石,俗称“蒜子石”。《四川通志》:铁溪河在成都县南十三里,流入白水河。昔武侯烹铁于此,因名。此外诸葛亮集也记载诸葛曾在溪河铸铁。
                              蜀地自古多铁,另外就是当时的蜀国有一位在中华铸铁史上都非常重要的人物--蒲元。铸铁术四川很早就有了,但因为温度的原因,质量并不好,而蒲元首次发明了淬火工艺,淬火工艺,是金属制品中的重要发现和发明,是金属加工业中的一次**。我们一般把最好的钢称为百炼钢,所谓“百炼钢”,就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而蒲元造的刀呢,史书记载刀上都标注“七十二炼”,所以蒲元造的刀都称为神刀。古今刀剑录记载: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并是亮书,皆作风角,处所有令,称元造刀五万口,皆连环及刃口,列七十二链柄中,通之兼有二字。 这段话硬伤很多,一是当时的工艺水平,不可能制造5万口那么多,蒲元传记载蒲元替刘备造刀5000口,为诸葛造刀3000刀,5万明显太过夸张。二是章武元年关羽大人都over了。但刀剑录已经提到的每口刀都标注七十二链(炼),可信度还是很大的。因为蒲元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淬火工艺。
                              蒲元传曰:君性多奇思,於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於成都取江水,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於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
                              而诸葛显然比刘备更加重视铸铁,诸葛曾任命张裔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专门负责铸铁炼钢,而且广为寻求优质矿石。相传剑门的名称来源就是诸葛炼剑。(《舆地广记》:石牛道者,山有小石门,穿山通道,六丈余。汉永平中,司隶杨厥又击而广之,诸葛孔明以铸剑至此。有隘束之称,乃立剑门县,复修阁道,置尉以守之。


                              40楼2011-11-22 16: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