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这出戏:遗计定辽东。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曹操打乌丸把二袁逼到公孙康那里,想要发兵攻打的时候,郭嘉临死前的一封信寄到,告诉曹操不要去打,公孙康是受二袁威压才妥协,并不是真心服他们。若是攻打,他们就联合,不攻打,可以等他们反目就可以了。曹操听了郭嘉的计谋,果然收到了二袁的首级。
——————
上面这个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正史《三国志》中记载这是曹操的计谋。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要写这么一出明显不是史实的故事呢
当然罗贯中是小说家他的虚构还是很多很多的(诸葛亮的那些更是无中生有的厉害╮(╯▽╰)╭)
可以看出罗贯中还是很疼爱郭嘉的,把他塑造的很完美。三国演义主线蜀国,罗贯中更是大肆吹捧刘备的忠君仁义和诸葛亮的死守臣节。对魏国的名臣大将那简直是后妈一样省墨汁……
那么这出遗计定辽东为什么传的神乎其神几乎可以混淆视线(和草船借箭借东风差不多)被人传诵呢。
这里面不得不说罗贯中的高明之处。他塑造的情节很符合人物性格,虚构的谋略也完全是为人物塑造服务。
郭嘉的计谋和建言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巧用人物性格、人际关系,缓而图之,以逸待劳。(下面的例子都不是虚构了,恩)
1,攻打吕布:曹操弹尽粮绝想要放弃的时候,郭嘉指出,吕布跟项羽一样,有勇无谋,现在是强弩之末,需要坚持到底。
2,官渡时的孙策:这个不说了,虽然太巧合了,不得不说郭嘉你太了解孙策了。
3, 二袁相争之策。袁绍败了之后,郭嘉说服曹操不要穷追猛打,装着打刘表,让二袁反目,果然又是这样。
4,刘表刘备的人际关系。发兵乌丸的之前,很多谋士劝阻,怕刘表背后袭击。又是郭嘉劝阻,你不要怕,刘备来不了,刘表不会给他实权。
————
那么,看透二袁公孙康的关系,缓而图之,借刀杀人去解决二袁,多像郭嘉的谋略!罗贯中这么写,还是很传神的,不得不佩服这个伟大的小说家啊。
其实早期的曹操还是很愤青的,比如荀攸的许多很有智慧的谋略,他经常不用。
也许是他收到了郭嘉的启发,虽然不是郭嘉的“遗计”
我们可以YY这个痛失良臣的奸雄,在郭嘉去世之后,
面对疲惫的军队,会不会在想:若郭奉孝在,会如何对付二袁呢。于是有了这么个以逸待劳的计谋。
曹操打乌丸把二袁逼到公孙康那里,想要发兵攻打的时候,郭嘉临死前的一封信寄到,告诉曹操不要去打,公孙康是受二袁威压才妥协,并不是真心服他们。若是攻打,他们就联合,不攻打,可以等他们反目就可以了。曹操听了郭嘉的计谋,果然收到了二袁的首级。
——————
上面这个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正史《三国志》中记载这是曹操的计谋。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要写这么一出明显不是史实的故事呢
当然罗贯中是小说家他的虚构还是很多很多的(诸葛亮的那些更是无中生有的厉害╮(╯▽╰)╭)
可以看出罗贯中还是很疼爱郭嘉的,把他塑造的很完美。三国演义主线蜀国,罗贯中更是大肆吹捧刘备的忠君仁义和诸葛亮的死守臣节。对魏国的名臣大将那简直是后妈一样省墨汁……
那么这出遗计定辽东为什么传的神乎其神几乎可以混淆视线(和草船借箭借东风差不多)被人传诵呢。
这里面不得不说罗贯中的高明之处。他塑造的情节很符合人物性格,虚构的谋略也完全是为人物塑造服务。
郭嘉的计谋和建言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巧用人物性格、人际关系,缓而图之,以逸待劳。(下面的例子都不是虚构了,恩)
1,攻打吕布:曹操弹尽粮绝想要放弃的时候,郭嘉指出,吕布跟项羽一样,有勇无谋,现在是强弩之末,需要坚持到底。
2,官渡时的孙策:这个不说了,虽然太巧合了,不得不说郭嘉你太了解孙策了。
3, 二袁相争之策。袁绍败了之后,郭嘉说服曹操不要穷追猛打,装着打刘表,让二袁反目,果然又是这样。
4,刘表刘备的人际关系。发兵乌丸的之前,很多谋士劝阻,怕刘表背后袭击。又是郭嘉劝阻,你不要怕,刘备来不了,刘表不会给他实权。
————
那么,看透二袁公孙康的关系,缓而图之,借刀杀人去解决二袁,多像郭嘉的谋略!罗贯中这么写,还是很传神的,不得不佩服这个伟大的小说家啊。
其实早期的曹操还是很愤青的,比如荀攸的许多很有智慧的谋略,他经常不用。
也许是他收到了郭嘉的启发,虽然不是郭嘉的“遗计”
我们可以YY这个痛失良臣的奸雄,在郭嘉去世之后,
面对疲惫的军队,会不会在想:若郭奉孝在,会如何对付二袁呢。于是有了这么个以逸待劳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