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教师吧 关注:24,601贴子:94,597
  • 4回复贴,共1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1-21 13:17回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许多版本的旧教材中都是选学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相比之下,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新教材则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这种教学的理念更贴近于国外一些专家的教育观。在北美的一些国家里,从小学五年级起,学生们就会在“科学”这门课里接触到一些粗略的物理学上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会使用实物玩具这类的更直观的物品,让孩子们在直接地看、听,甚至是动手,引导学生在拆装、操作的过程中去感受事物,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到了高年级再辅以深层的理论教学,更利于学生学习。他们把这样的教学方法称作“Training Aids”(实践协助)。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农村的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城市的学生虽然对“电磁波”不生疏,但也未必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教材在安排本节内容时,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想一想”到“做一做”,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的、未知的世界这一思想。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使他们对电磁波有初步了解。另外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要求学生对波长、频率和波速三者的关系有初步认识,并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这三个物理量的定义。  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了铺垫,课后将电磁波的危害作为作业练习,指导学生去搜集更多有关电磁波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


    2楼2011-11-21 13:17
    回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②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③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④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⑤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  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②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  ③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②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难点  ①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  ②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  学科、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


      3楼2011-11-21 13:17
      回复
        教学准备  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2.波速:c=fλ  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  c=2.99792458×108m/s  教学流程  多媒体图片引入→课堂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电磁波的产生→实验验证电磁波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电磁波传播速度→小结→作业。


        4楼2011-11-21 13:17
        回复
          “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许多版本的旧教材中都是选学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相比之下,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新教材则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这种教学的理念更贴近于国外一些专家的教育观。在北美的一些国家里,从小学五年级起,学生们就会在“科学”这门课里接触到一些粗略的物理学上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会使用实物玩具这类的更直观的物品,让孩子们在直接地看、听,甚至是动手,引导学生在拆装、操作的过程中去感受事物,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到了高年级再辅以深层的理论教学,更利于学生学习。他们把这样的教学方法称作“Training Aids”(实践协助)。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农村的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城市的学生虽然对“电磁波”不生疏,但也未必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教材在安排本节内容时,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想一想”到“做一做”,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的、未知的世界这一思想。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使他们对电磁波有初步了解。另外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要求学生对波长、频率和波速三者的关系有初步认识,并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这三个物理量的定义。  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了铺垫,课后将电磁波的危害作为作业练习,指导学生去搜集更多有关电磁波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②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③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④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⑤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  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②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  ③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②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难点  ①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  ②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  学科、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板书设计


          6楼2011-11-21 1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