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帽吧 关注:1,099贴子:8,769
  • 7回复贴,共1

姚崇实:略论纳兰性德的生活模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遍读纳兰词,就会发现纳兰词与梦有不解之缘。冯统同志编校的《饮水词》是至今收纳兰词最多的本子,共收词三百四十八首,而其中带“梦”字的词就有一百一十一首,此外还有几首不带“梦”字,但也写到作梦的,共计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词可分三类:一类是并非写作梦,而是用梦作比喻的。如“秾华如梦水东流”(《于中好》)、“人生南北真如梦”(《水龙吟》)。这类词约有二十余首。第二类是写别人作梦的。如“寂寂锁朱门,梦承恩”(《昭君怨》)、“梦里靡芜青一剪,玉郎经岁音书远”(《天仙子》)。这类词约有十首。第三类是写自己作梦的,约有八十首,占《饮水词》总数的四分之一稍弱。这类词中有几首是写“寻梦”的,其余全是写作梦的。可见纳兰性德的梦是极多的。
他一年四季都在作梦。“梦回酒醒三通鼓”(《菩萨蛮》)写的是春梦;“亲持钿盒梦中来"(《鹊桥仙·七夕》)写的是夏梦;“梦里砧声浑未歇”(《清平乐》)写的是秋梦;“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菩萨蛮》)写的是冬梦。尤其是在春天,他的梦更多:“一春幽梦逐游丝”(《洗溪沙·古北口》)、“一春幽梦有无间”(洗溪沙》),似乎整个春天都在作梦。
他不仅无时不在作梦,而且无地不在作梦。在家中,他常入梦境;在“客里”,也常飞梦魂。“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采桑子》)、“正是梦回时,拥衾无限思”(((菩萨蛮》)、“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如梦令》)、“欲渡洗花溪,远梦轻无力”(《生查子》),这些都是他在随皇帝出巡途中作的梦。
如此之多的梦,却有一个贯串始终的内容。他的梦,绝大多数都是梦旧日的情人和妻子的。他要寻的,也是这类的梦。
纳兰性德曾有所爱,但未能结合。他一生经常梦见旧日的情人。“别后心期和梦杳”(《浣溪沙》)、“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临江仙》)、“梦相伴,倚窗吟和”(《寻芳草、萧寺记梦》)等,都是写梦情人的。
纳兰性德二十岁成婚,妻子卢氏,不幸婚后才三年,卢氏就死了。①纳兰性德一生经常梦见她。“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山花子)、“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鹊桥仙·七夕》)“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卜算予·塞梦》)等等,都是写梦卢氏的。
梦以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有时也有少量的听觉或其它感觉。一定的形象必然会引起一定的情感和思维活动,梦中的形象也是如此。纳兰性德的梦经常引起他的无限思绪和感伤。《河传》:“春残,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消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梦引起他的无限哀伤,以致暗弹红泪;也引起他的无限回忆,这种回忆,只能使他更加哀伤。《沁园春·丁已重阳前三日,梦亡妇...…》;“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机一转,未许端详。”这个梦使他想起了人生的短暂、命运的乖薄;想起了妻子生前和他在一起的种种情景,不禁万分悲伤,深更痛哭。 “正是梦回时,拥衾无限思”(《菩萨蛮》),“一种晓寒残梦,凄凉毕竟因谁?” (《清平乐》),每次梦醒,纳兰性德百感千思,哀愁怨恨,心中是何等抑郁、何等凄凉啊!



IP属地:吉林1楼2011-11-23 22:51回复
    尽管梦境总是引起他的无限思绪和感伤,他也还是特别喜欢梦境,不愿梦醒,并且经常“寻梦”。“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菩萨蛮》),“睡起重寻好梦赊。”(《忆王孙》)有时梦被惊醒,他会感到懊恼。他甚至要靠作梦寄托余生:“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 (《南歌子》)
    纳兰性德的梦为什么这样多呢?他梦的为什么几乎全是情人和妻子呢?他为什么那样喜欢梦境呢?从他的梦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什么问题呢?
    纳兰性德的梦,可以帮我们认清他所追求的生活模式。他曾经为自己提出过多种生活模式,封建社会官僚士大夫提出的各种生活模式,他几乎都提出过。但是,有些生活模式他不能付诸实现,他所实现着的又不是他所理想的。弄清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他。
    纳兰性德给自己提出的第一种生活模式就是走仕途经济建功立业的道路。他在《忠箴》中说:“而发而肤,咸帝之德;而食而衣,咸帝之泽。恩之渥矣,真同罔极。葵思倾阳,马思竭力。曾是有知,不共朝夕。脰踵可捐,敬勤无忒。”在《孝箴》中又说:“箕裘之业,庶几克承。婉兮娈兮,突弁如星。有玉勿琢,恐坠家声。先师垂训,显亲扬名。敢不黾勉,无忝所生。”纳兰性德在这里明确提出了他最初选择的生活模式:报答君恩,克承父业。这是从“忠”和“孝”的角度提出的。实际上就是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建功立业,显亲扬名。这是封建社会“最理想”的生活模式,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模式。
    纳兰性德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特简”为三等侍卫,为正五品官。次年,其父明珠授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初,侍卫主传宣。与南书房主拟制者,对掌枢机,贵要莫比。”②明珠和索额图“同柄朝政”,皆侍卫出身。按常理,性德是可以乘风直上,大有所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二十二岁作三等侍卫,一直到死,也不过是个一等侍卫。“常日值班侍卫,掌引导奏事官及引见官员,并稽察出入。遇皇帝出巡则随扈保驾,驻行宫则守卫戒备。”③这种职务是达不到纳兰性德满意的。纳兰性德志向颇大。“我亦忧时人,志欲吞鲸鲵。” (((长安行赠叶讱蓭庶子》)“荆江落日阵云低,横戈跃马会何时,忽忆去年风雨夜,与君展卷论王霸。”(《送荪友》)顾贞观说他:“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付;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侍卫虽然很接近皇帝,职务重要而显贵,但毕竟不是施展经纶治国安邦的官。长居此职,当然不符合纳兰性德的志向。
    


    IP属地:吉林2楼2011-11-23 22:52
    回复
      纳兰性德的祖先是明代东北女真叶赫部的首领,曾伯祖纳兰布禄和曾祖金台什相继称贝勒,据有叶赫的东、西二城。明后期,建州女真强盛起来,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了统一女真各部,于天命四年率兵围东、西二城,二城俱破,金台什zi fen死,叶赫部遂灭。由于纳兰布禄兄弟的妹妹是努尔哈赤的妻子,所以得存世祀。可见,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本有世chou。
      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因辅助康熙和鳌拜集团斗争有功,得到重用,性德二十三岁时,明珠授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既擅权,簠簋不饬,货贿山积。……与索额图互植dang相倾轧。……异己者以阴谋陷之,与徐乾学等相结。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⑤“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朋比,颇营hui lu,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⑥
      上述情况说明,纳兰性德不仅壮志难酬,而且处在一个危机潜伏,十分险恶的环境中。
      


      IP属地:吉林3楼2011-11-23 22:55
      回复
        葬身柔乡,这是纳兰性德特别渴望的。这一点从他的梦中可以得到证明。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纳兰性德经常梦见旧日的情人和妻子,当然是由于他和她们的感情很深,他怀念她们,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需要她们那种安慰。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要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同人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人对它是无所谓情感的;只有那种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才能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而且,依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或情感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凡不能满足人的渴求的事物,或与人的意向相违背的事物,则会引起否定性质的体验,如忿怒、哀怨、憎恨等。”⑩纳兰性德经常梦见旧日的情人和妻子,归根结底是由他渴望得到她们那种安慰而引起的。
        


        IP属地:吉林8楼2011-11-23 22:58
        回复
          梦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我们确信无疑:无意识冲动是真正的致梦因素,它提供了梦的形成所需要的心力。”⑩“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⑧纳兰性德在有意识的活动中,经常思念着旧日的情人和妻子,在无意识的活动中,也是如此,这说明,他对得到她们那种安慰的渴望是特别强烈的。这种渴望已经融化在他的血液中,渗透在他的精神里,时时都在触动着他。只有这样,才能醒也想,梦也想。
          睡眠是由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弥漫性抑制而引起的。梦是由睡眠中大脑皮层某些细胞的兴奋没得到完全的抑制而形成的。在大脑总体抑制的情况下,只有那种强烈的感情才能使大脑皮层某些细胞的兴奋难以完全抑制,睡眠中仍然保持兴奋状态。所以,只有引起强烈感情的事物才能在梦中顽强地浮现出来。由此也可看出,纳兰性德经常梦见旧日的情人和妻子,说明他对得到她们那种安慰的褐望实在是很强烈的。
          


          IP属地:吉林9楼2011-11-23 22:58
          回复
            梦可以使人得到某种满足。“无意识冲动恰恰与任何其它本能冲动一样,除了寻求本身的满足外,别无所为,而且我们的释梦经验告诉我们,这正是所有梦的意义所在。在每一个梦境中,本能愿望均表现为得到满足。夜间心理活动与现实脱节。从而有可能倒退到原始的机制中去,使梦者所渴望的本能满足以幻觉的形式得到体验,而梦者又以为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情。”⑩梦是由梦者的某种愿望引起的,‘它虽然是无意识的,但是也有目的,只不过这种目的是不自觉的而己。它的目的就是使梦者的某种愿望得到满足。由于梦以幻觉的形式出现,使梦者在当时把梦境信以为真,这就使引起这种梦境的某种愿望得到了满足。纳兰性德喜欢作梦,不愿梦醒,经常“寻梦”,甚至要以梦“寄余生”,原因就在于他的渴望在梦中能得到满足。他的渴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于是就想在梦中获得满足,这也说明他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
            


            IP属地:吉林10楼2011-11-23 22:58
            回复
              纳兰性德之所以特别渴望葬身柔乡,是由他独特的地位、环境和独特的思想感情所决定的。他是一个相门公子,但“萧然若寒素”;他是一个皇帝近侍,却“视富贵名誉泊如也”;他是一个文人,但有着一般文人所没有的束缚和忧惧。他不是一般的贵公子,也不是一般的官僚、一般的文人。正如韩(艹+炎)所说:“叹君孤诣,于世少可,谁其知之,调高谐寡。”⑩环境地位的独特和思想感情的独特,就使他难于找到可以尽吐肺腑的人,难干找到知己。他虽有顾贞观、严绳孙等比较知己的人,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无所不谈。他不能忘记父亲的地位,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更不能忘记所处的环境。严绳孙说:“佘以将归,入辞容若,时坐无余人,相与叙生平之聚散,穷人事之终始,语有所及,怆然伤怀。久之别去,又送我于路,亦终无复语。然观其意,若有所甚不释者,......⑧纳兰性德和严绳孙的谈话显然是语有未尽。这里所说的“终无复语”,不是无所语,也不是不想语,而是不能语。另外,纳兰性德即使能和这些朋友尽吐肺腑,也不能朝夕相处,为他清除“胸中块磊”。几个相交较深的朋友经常别离,使他不时地发出慨叹。《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送荪友》:“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寄朱锡 彝》:“萍梗忽南北,相聚复相离。”《送梁汾》:“南北三千里,同心不得说。”由于上述原因,要尽吐肺腑,时时得到安慰,最好就是有一个女中知己。这就决定在纳兰性德的心目中,消极避世的生活模式最理想的就是和一个女中知己偕隐,葬身柔乡。
              总之,纳兰性德所追求的生活模式是前后不一的。他最理想的生活模式就是走仕途经济、建功立业的道路,但是,由于现实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放弃追求积极用世的生活模式,转而追求消极避世的生活模式。在消极避世的生活模式中,他最渴望的就是和一个女中知己偕隐,葬身柔乡。但这一愿望也未能实现,可见现实对他的压迫是何等之强!
              


              IP属地:吉林11楼2011-11-23 22:59
              回复
                注:
                ①见冯统《饮水词》校读记
                ②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六“纳兰性德”条
                ③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86页
                ⑦⑩⑩韩炎 《进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
                ④⑩《通志堂集》卷十九祭文
                ⑤《清史稿》列传五十六明珠传
                ⑥《清史稿》列传五十七郭琇传
                ⑧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神道碑文》
                ⑧⑩⑧《通志堂集》卷十九哀词
                ⑨⑧《成容若遗稿序》
                @转引自张毕来《红楼佛影》
                ⑥《抱朴子》
                ⑩《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
                ⑩⑩⑩弗洛伊德《梦的理论》,见《文艺理论译丛》第一辑
                ⑩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下册41一42页
                ⑧同上,上册283页
                


                IP属地:吉林12楼2011-11-23 2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