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权力游戏》:真实的人物
![](http://pcdn1.rimg.tw/photos/1274297_kzt4sq0_m.jpg?122016.gif)
一般来说,写心得是我沉淀对一部作品狂热的心情。但可能是之后我又跑去相关论坛晃了好多圈的缘故吧,余烬未息,反倒复燃。《冰与火之歌》最特殊的,在於多视角的构成,人物的刻画真实,形象深植人心,灵魂丰满到读者愿意为其写出上千字的分析。这也造成读者的观看焦点集中在人。影集开拍的消息传来后,引人瞩目的,也都在选角。在一些论坛上,对於人物的争议始终没有结束过。
![](http://pcdn1.rimg.tw/photos/1204745_vwkalxs_l.jpg)
就我个人观察来说,评价最不一,人气起伏变化最大的人物,以狼家居多。可能是随著派系与立场浮出,代表正方的狼家,地位开始松动。且在比心机,较狠劲的乱世中,重视荣誉与责任,有时不免被认为是死脑筋,不知变通,特别是以后见之明来观,狼家会落得这种地步,自取的成分也不少。
凯特琳和珊莎这对母女在惹人厌中榜上有名,就连希望无穷的少狼主罗伯,也在RW后其抉择引发正反评价。琼恩谜样的身世占去了对其性格的注目,然不少人也因为他太有主角样而渐渐厌弃起他来。艾莉亚在刺客化后,人气似乎不如第一部的捣蛋鬼来得讨喜。以布兰视角的篇章预言气息弥漫,显得暧昧重重。也因此,观看影集,多少有种回顾的性质,特别是读者如我想到角色日后的际遇,总会不胜唏嘘起来。 比较了小说和影集后,最令我讶异的,还是小说里人物的年纪。狼家除了珊莎和瑞肯外,其余的孩子都早熟地惊人。出场时,罗伯和琼恩十四岁,珊莎十一岁,艾莉亚九岁,布兰七岁,瑞肯三岁,影集将年龄平均加了两三岁后,一些诠释反倒比较真实,更符合其年龄。
以布兰来说,我很喜欢他在苏醒后,为母亲离他而去,众人含糊以对的愤怒。和鲁温学士顶嘴,故意不回答正确答案,也很像这年纪的孩子挑衅的方法。小说中狼家的子女似乎更惦记父亲,想念母亲时,常常是跟著其他人一同想起,在心中的地位倒没那麼重。感觉布兰这恼怒,有点平衡了凯特琳在子女心中的分量。此外,在一些情节的诠释上,例如提利昂给他马鞍的设计图时,布兰也是直接率真地笑,而不像小说中那般略带保留,害怕期待与希望带来的打击。整体来说,影集里的布兰,不大像小说中那位早熟懂事到过分明理的孩子,比较有小孩的感觉,该笑就笑,不太隐藏情绪,更有真性情。
![](http://pcdn1.rimg.tw/photos/1274281_9lusism_m.jpg)
珊莎的话,也许是选角的缘故,感觉她的个头即便将年纪加到十三岁,还是太大了些。之前已经提过影集对她的简化了,这次要讲的是猎狗。观众票选出的七大改编缺失中,其中有一项,就是猎狗烧伤的由来,是由小指头而非猎狗亲口告知珊莎。珊莎和猎狗,在小说中被安排成像美女与野兽般的存在,他对她的态度矛盾,时常坐视乔佛里对她欺侮羞辱,又不时不著痕迹地为她解围。他对珊莎绝非是温柔关怀的,如同其梦想般的英勇骑士般,更常是以残酷恶毒的口吻,说她是小小鸟,只会说修女教给她的好听话。
然影集中,猎狗对珊莎似乎太......温柔了?第二集里,珊莎遇到刽子手伊林爵士时,猎狗的态度不算差到那去。和凶狠沾得上边的,只有第十集乔佛里说有东西要给她看时,他对留在原地不动的珊莎说「Do as your're bid, child.」,口气不大好。但之后又为她擦拭唇边的血,在她归还手帕的时候说你留著吧,之后还会用到。是有把猎狗默默对她好表达出来,但两人的戏份差不多如上述,似乎少了原著中态度上的矛盾,日后珊莎唱歌时,是否能发挥出伤感的悲剧味道呢?我有点担忧。
![](http://pcdn1.rimg.tw/photos/1274297_kzt4sq0_m.jpg?122016.gif)
一般来说,写心得是我沉淀对一部作品狂热的心情。但可能是之后我又跑去相关论坛晃了好多圈的缘故吧,余烬未息,反倒复燃。《冰与火之歌》最特殊的,在於多视角的构成,人物的刻画真实,形象深植人心,灵魂丰满到读者愿意为其写出上千字的分析。这也造成读者的观看焦点集中在人。影集开拍的消息传来后,引人瞩目的,也都在选角。在一些论坛上,对於人物的争议始终没有结束过。
![](http://pcdn1.rimg.tw/photos/1204745_vwkalxs_l.jpg)
就我个人观察来说,评价最不一,人气起伏变化最大的人物,以狼家居多。可能是随著派系与立场浮出,代表正方的狼家,地位开始松动。且在比心机,较狠劲的乱世中,重视荣誉与责任,有时不免被认为是死脑筋,不知变通,特别是以后见之明来观,狼家会落得这种地步,自取的成分也不少。
凯特琳和珊莎这对母女在惹人厌中榜上有名,就连希望无穷的少狼主罗伯,也在RW后其抉择引发正反评价。琼恩谜样的身世占去了对其性格的注目,然不少人也因为他太有主角样而渐渐厌弃起他来。艾莉亚在刺客化后,人气似乎不如第一部的捣蛋鬼来得讨喜。以布兰视角的篇章预言气息弥漫,显得暧昧重重。也因此,观看影集,多少有种回顾的性质,特别是读者如我想到角色日后的际遇,总会不胜唏嘘起来。 比较了小说和影集后,最令我讶异的,还是小说里人物的年纪。狼家除了珊莎和瑞肯外,其余的孩子都早熟地惊人。出场时,罗伯和琼恩十四岁,珊莎十一岁,艾莉亚九岁,布兰七岁,瑞肯三岁,影集将年龄平均加了两三岁后,一些诠释反倒比较真实,更符合其年龄。
以布兰来说,我很喜欢他在苏醒后,为母亲离他而去,众人含糊以对的愤怒。和鲁温学士顶嘴,故意不回答正确答案,也很像这年纪的孩子挑衅的方法。小说中狼家的子女似乎更惦记父亲,想念母亲时,常常是跟著其他人一同想起,在心中的地位倒没那麼重。感觉布兰这恼怒,有点平衡了凯特琳在子女心中的分量。此外,在一些情节的诠释上,例如提利昂给他马鞍的设计图时,布兰也是直接率真地笑,而不像小说中那般略带保留,害怕期待与希望带来的打击。整体来说,影集里的布兰,不大像小说中那位早熟懂事到过分明理的孩子,比较有小孩的感觉,该笑就笑,不太隐藏情绪,更有真性情。
![](http://pcdn1.rimg.tw/photos/1274281_9lusism_m.jpg)
珊莎的话,也许是选角的缘故,感觉她的个头即便将年纪加到十三岁,还是太大了些。之前已经提过影集对她的简化了,这次要讲的是猎狗。观众票选出的七大改编缺失中,其中有一项,就是猎狗烧伤的由来,是由小指头而非猎狗亲口告知珊莎。珊莎和猎狗,在小说中被安排成像美女与野兽般的存在,他对她的态度矛盾,时常坐视乔佛里对她欺侮羞辱,又不时不著痕迹地为她解围。他对珊莎绝非是温柔关怀的,如同其梦想般的英勇骑士般,更常是以残酷恶毒的口吻,说她是小小鸟,只会说修女教给她的好听话。
然影集中,猎狗对珊莎似乎太......温柔了?第二集里,珊莎遇到刽子手伊林爵士时,猎狗的态度不算差到那去。和凶狠沾得上边的,只有第十集乔佛里说有东西要给她看时,他对留在原地不动的珊莎说「Do as your're bid, child.」,口气不大好。但之后又为她擦拭唇边的血,在她归还手帕的时候说你留著吧,之后还会用到。是有把猎狗默默对她好表达出来,但两人的戏份差不多如上述,似乎少了原著中态度上的矛盾,日后珊莎唱歌时,是否能发挥出伤感的悲剧味道呢?我有点担忧。
![](https://imgsa.baidu.com/forum/pic/item/810a19d8bc3eb13525cf1ae5a61ea8d3fd1f4467.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