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ii吧 关注:16贴子:186
  • 0回复贴,共1

九台剧场的题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九台剧场的题名在九台街的东边有一个剧场,名字就叫“九台剧场”。早些年一到年节九台剧场就有演出,九台评剧团、外请的剧团,还有机关单位的汇演,一台接一台,把个九台县闹腾的红红火火,热闹非常,烘托着人民热热闹闹的日子。如今啊,又想起了它的一些往事。九台剧场始建于1961年,快建成的时候,县领导开会研究剧场的名字,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决定就叫“九台剧场”。名字有了,可是谁把它写出来,挂出去呢?毕竟是九台历史上,第一个较比壮观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题字也不能太草率。研究决定,由文化局出面,邀请有关领导,或者书法界的人士给题写牌匾。可是,不是有些人婉言拒绝了不给写,就是写了的不称心。后来经过负责文教的副县长高纯朴和县文化科科长张研研究决定,以县人委的名义,给当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写信,请求他给题写剧场名。但是,身居高位,工作繁忙的郭沫若同志,能不能给写,谁的心里也没有底。没想到半个月以后,郭沫若同志的题字还真的寄来了。一张十六开略大的宣纸上,只题写了“九台剧场”四个大字,既没有落款,也没有只言片语。是身在高层的郭沫若同志已经觉察到什么蛛丝马迹,还是他一贯的行为谨慎,还是……,没有人去揣度。大家对郭沫若同志不负重望,给九台剧场题名,看成是国家领导对九台县人民的关怀和厚望。有关领导赶紧派员,把四个大字送到长春市,放大制成1.2米高的木头字,用红油漆刷成红色,悬挂在剧场门面的房顶上,给剧场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也使九台县的文化品位得到了提高。 “文革”中,九台剧场自然未能幸免被破坏的厄运。“破四旧”运动中,红卫兵硬说“九台剧场” **性不强,改成了“红旗剧场”。用木头板子照着《红旗》杂志封面的刊名,写了“红旗”两个字,覆盖了郭沫若同志的题字。武斗期间剧场又成了造反派的武斗工事,不仅全无文化场所的斯文,还曾经发生了震惊全县人命案。剧场被破坏了,郭沫若的题字也在被覆盖中经受着风吹雨淋。一直到1972年,已经恢复工作的县委决定恢复“九台剧场”的名称,可是郭沫若的题字已经被破坏,原手稿也不知去向。当时的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彬,只好邀请了九台书法家重新题写剧场名。十多位书法家应邀题字,最后经县领导研究决定,在众多的作品中,选用了周杰的题字,至今仍旧挂在剧场上端。


1楼2011-12-22 18: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