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这篇文章不是要批判“韩流”,只是想科学的看当下的韩国流行文化,严重警告吧主不要删我的贴。
韩国流行文化确实比较受一部分年轻人喜欢,就其本身而言,其实没有太多深入探讨的意义,所以刻意将喜欢“韩流”的年轻人扣上“不爱国”或者相反“排韩”的帽子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不过,由于韩国人的民族性格(本人觉得他们的小国心态太严重,甚至有点病态,这点以后有机会讨论)的原因,加之韩国媒体可以将“韩流”夹杂些许的政治意味,所以遭到一些“愤青”的抵制也是很合理的。
“韩流”与其说是一种文化,不如说是一种商业模式,学名叫“偶像经济”。“偶像经济”起源于日本,大约是在60、70年代兴起,之后流传到韩国,在韩国发扬光大。一个个的韩国产的歌手、组合、影视剧、综艺节目从根本上属于一个个的“商品”,广大的“粉丝”都是他们的消费者。不过,他们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就在于他们的“弹性价值”,就是说,在他们的“粉丝”眼中,他们的价值是无限大的;而在一般人眼中他们的价值几乎为零。所以,你就能理解一些所谓的“脑残行为”其实有其商业的原理在里面的,即:
1、精美的包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韩流”就是商业包装的产物,包括明星的衣服、首饰、行为举止、歌曲、舞蹈,甚至脸、所呈现的性格。也许你会诧异,不过事实就是这样,“韩流商品”所呈现出来的主要性格:性感、可爱。本来说,这两种特质很容易表现,但韩国却通过歌曲、舞蹈、服饰、言语将其更直观、更感性的表现了出来,这也是他们受欢迎的原因。记得小时候看韩剧时,觉得韩国人过得好“精致”,因为他们家里竟然将苹果削成一块块的放在盘子里吃。后来长大后,愈发觉得别扭,直到有段时间比较迷日剧才发现原因,尽管日本的生活水平比韩国高,但他们的影视剧里涉及到家中吃苹果时,也是很朴素的洗洗直接就吃了。想想也是,就吃个苹果嘛,又不是在酒店里做样子,还切成块,也太扯了点。由此你就能看出韩国在表现生活的“精致”上包装多到位。
2、完美的市场定位及针对性的营销措施。即针对他们的消费者,就是所谓的“粉丝”,针对性的捞钱。其实对于“粉丝”来说,他们根本不关心你偶像唱几首歌,唱什么歌,只要是关于你的,你都愿意为之消费,而且是不计成本的消费。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所谓的“见面会”、“握手会”、“抱抱会”等在一般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情会这么有市场。前两天,东方神起的上海见面会,只不过唱了两首歌,剩下的就是讲几句话,门票就到了几千块,就这样还是一票难求的状况。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韩国的“韩流”经营的是很成功的。
累了,剩下的有机会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