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打了满分,但是我有个极大的不满。
这张原声,水浒第一百单九将天歌星·刘欢通俗到红遍大江南北的《好汉歌》,民歌一姐的悲怆高昂《天时地利人和》,纯爷们的秒杀新水浒啦啦啦的原生态《阮小七渔歌》,宋朝著名文人秦观原味流行唱词填曲的《鹊桥仙》,以及各种极具画面感的配乐,令听者心驰神往,见者回味无穷,可谓包罗万象,取材精琢,水准极高。却为何偏偏没有收录燕青的箫声?没有我又偏偏想听,抓心挠肝儿的。
这首曲子,单独听来已经极美。悠扬处似娇花风中摇曳,低沉时如马蹄浅草踏尘;忽而转调,灵动似翩翩飞蝶,但马上又回归平缓,仿若娓娓道来的诉说,又像白云苍狗,带着点时过境迁的沧桑。
剧中,此曲响在打擂凯旋后,启蒙李逵的爱情,懵懂美妙却点到为止,是喜时却不喜,让人感到隐隐的不安与忧心;此曲响在梁山好汉打下苏州城后,当晚乌云蔽月,悲剧已不觉中揭开序幕,它还是那么淡然,不悲不喜,却牵动着故事内外每一个人的心;此曲又响在生擒方腊后回京的途中,马蹄声声,人人神色凄然,字幕中俨然列出大半好汉亡故的姓名,毁容的燕青吹着,是悲时却不那么惨绝哀楚,细细品味,是平静中突生的一股悲从中来……
我想到最后吴用乘牛车抱着宋江的骨灰回到梁山。黄牛、老农、空车顺山路离去,没有用任何背景音乐,也是导演的特别用意吧,留白甚好。但如果燕青还在,一定还会拿出短箫吹上一段。我真想念这曲箫声,真想念那段小乙哥陪铁牛聊天打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宋江的理想,梁山好汉们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被毁灭化作尘土。然而高俅、蔡京、童贯乃至徽宗,结局又能怎样呢。钦宗二帝北上受辱至死,这份只求苟活尚且不得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了吧。整部剧集,或者那些朝代的风云故事,在我心里终是没有多么气壮山河的。
一封高俅的举荐信掀动了整个水浒故事的苏轼(当然此乃施公杜撰),有首诗恰适这燕青的箫声。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