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县罗氏有世系图 及文字说明中,称元郎为官奉长子,讳艺,名恩,武德二年降唐,敕封为燕山王,配武衔将军女,秦琼元帅之姑等,此记载为说唐演义,与正史严重不符,首先罗艺为襄阳人,其次罗艺夫人姓孟,至于生座年月,谱中更不能自圆其说。
谱中说:“世推,元郎公子,名威,讳仕信”。此记载亦是严重失实。首先,罗士信为山东历城人,其次《新唐书》八十九卷,罗艺传中明确记载:“太宗(李世民)即位(627),进(罗艺)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罗艺)内惧,乃图反”,《新唐书》本纪二,太宗:“贞观元年(627),正月乙酉,改元”。辛丑,燕郡王李(罗)艺反于泽州,伏诛。“(罗)艺弟寿,时为利州都督,缘坐伏诛。”也就是说罗艺反唐后,全家抄斩,起码灭三族,对襄阳罗氏造成严重打击。所以山东的罗士信不可能是罗艺的儿子。浙江会稽的罗珦被封为上柱国(正二品)襄阳男,是因为政绩十分突出,不但没有被历史旧案牵连,反而官至高位,垂名青史。
同样,世推的长子志为,讳通,改名照。亦是小说中的人物。这样,在有的沙县罗氏的源流中,出现了三代的失实。据称,乾隆丙子后沙县罗氏的世系图来自大成谱,那么,对大成谱就要认真去伪存真,从新评价。而沙县乾隆丙子谱,没有罗艺、罗成、罗通的记载。
宁化罗氏,有一支认为是晋罗企的后代,隋未入闽有世系图,其中涉及唐代罗珦、罗让世系亦出现混乱。应为彦荣、思崇、怀操、珦、让、邵京。但其是敦睦堂的后裔无疑。《豫章书院》至今仍高悬《敦睦堂》牌匾。
据谱载:
唐末,景新从江西新建迁宁化石壁葛滕村。
宋乾佑年间(950),礼通孙子升从江西南丰沽河迁武夷山五夫镇毛厂。
宋开宝间(970)明通曾孙本深(又名乾三)迁到邵武和平镇罗家村。
宋景德六年(1004),仪修孙文祥子之子俊文,名或,因领汀洲刺史,迁平和县长乐乡。
明洪武初年间(1368-1398)洪德后裔美源从广东大埔湖寮迁入云霄呈奇岭。
福建闽清县,有一支罗氏,始祖罗应祥(把总,正七品)为江西吉安吉水人。元末明初入闽。福州还有一支以清代太仆寺卿,驻英大使外务部侍郎荣禄大夫(从一品)罗丰禄为代表的罗氏,与湖南吉水籍的罗泽南联谱,采用吉州八十行辈,认为源出江西吉水,经连城徙福州。福州这两支罗氏均奉唐代庐陵(吉安)吉崱为始祖,但罗崱的先世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如下:(据说亦来自大成谱)
企生 昱 智慧
籍亮 庆祖 景彦 万年 元干 世宪 志银
智达
智通
智强
志银 尹斌 有主 汉仁 弘从 绍经 周吉 仪主 天民 崱
在晋代“一忠一孝”罗企生、遵生兄弟之后,智、景、元、世、尹、汉、弘、绍、周字辈一样,似乎当时有一首字辈的诗,在全国尤其江西、湖南等地罗氏中流行,但此“字行”应考证。
宋代著名文人、诗人光禄大夫(正二品)、谥文节杨万里(1127-1206),他是庐陵举人,诗人罗绋字天文的女婿,吉水人。其在为罗上行、罗元通、罗价卿(维藩)、罗仲谋(全略)、罗元忠等撰写的墓志铭中,多次写到“其先以五季之乱”。自豫章徙也。在《罗氏万卷楼记》中开篇即明确:“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罗含)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罗隐);今庐陵之罗,其后也。”梁开平四年(910)闽人,状元,累官吴越国丞相,谥曰文献),沈崧为罗隐撰《墓志》“昔者轩皇广运,锡其族以疏封;光武中兴,策有勋而复姓。两驻之后,三国以还,间出令人,实惟显族。吞禽叶梦,君章(罗含)之位极泰山(廷尉、长沙相、从一品);拉虎输忠,令望(名、事迹待考)之功崇乔岳。暨乎永嘉(西晋怀帝307-312)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世贤其美,枝蕃派远,讵可编书。”因此,罗崱为罗含、罗隐之后,先世长沙人,有充分的史料依据。
福安罗氏,宋代出了许多进士,如罗云中、罗辉、罗洪直、罗寅等,其先世从何而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