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固的退场,齐国国政又回到国子一氏,这一年七月,齐国接受战败条约,代表齐国会盟的正是国佐(武子)。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一直为国佐主政,而高固之子高无咎则辅助之。《春秋》成公十五年(前576):“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鯂、邾人会吴于钟离。”同一年中,国佐代表国君参与诸侯盟会,而高无咎参加大夫之会,显然此时国子地位高于高子。
次年,国佐、高无咎又一起参与了晋楚鄢陵之战(《左传》成十六:“战之日,齐国佐、高无咎至于师”)。当年秋,诸侯会于沙随,谋划伐郑。国佐与会,周王室卿士单襄公私下告诉鲁成公:齐国子立于**之国,而言语过于直率,容易招致怨恨,恐不免于祸。他说:只有好人才可以接受直率的批评,但这样的好人,齐国有吗?(《国语 周语下》)
真所谓一语成谶,不久之后,齐国的一次宫闱丑闻,使国、高二氏蒙受了第一次沉重打击。
成公十七年(前574),齐庆克(姜姓小公族,齐桓公之孙,公子无亏之子)与声孟子(灵公之母)私通,穿着妇人衣乘辇而入宫闱。大夫鲍牵看到,告诉了国武子。国武子遂把庆克召来,严词警告了一番——国武子这样做,确乎“言无不尽”。庆克害怕了,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偷偷派人给声孟子报信:国子盯上了我了。按说声孟子叫人揭穿丑事,总该消停几天吧,岂料“君夫人阳货欲”,竟至大怒。
不久,国武子辅佐齐灵公参加盟会,灵公归来前夕,留守的高无咎、鲍牵关闭城门,检查过往旅客。这或许是惯常的安保措施,或许是对某突发事件的应对。然声孟子却趁机诬陷,说高、鲍串通国子,欲将国君拒之门外,改立公子角。于是将鲍牵双脚砍掉、放逐了高无咎。虽说事起突然,可是高、鲍如此轻易地叫人夺了权,其应变能力之差,也着实叫人摇头。故而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无咎子高弱逃回高氏采邑卢,发动叛乱。齐侯任命崔杼为大夫,使庆克佐之,帅师围卢。
此时国佐正随诸侯军围郑,得到消息立刻返回,赶到攻打卢邑的军队,接管指挥权,杀掉庆克,占据谷地与齐侯公开对抗。齐侯见硬来不行,只得与国佐盟誓,恢复了他的权位。国、高似乎赢得了这一次较量。
可是信守承诺的贵族们并不懂得“誓言就是用来违反的”,这不过是齐灵公的缓兵之计而已,一旦渡过危机,他马上就把盟誓弃如敝履。次年初,他派人在朝堂上刺杀国佐,又派人杀死了前往晋国告难的国胜,国佐幼子国弱奔鲁避难。
国、高二氏遭受的这一沉重打击,表面上看只是偶然,其实却未必如此简单。早在两年前,声孟子就已经私通被鲁国放逐的叔孙侨如(这位叔孙侨如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在齐在鲁,都跟国君之母乱搞男女关系),并欲“使立于高、国之间”,只是因为侨如痛定思痛,不愿再淌浑水而奔卫才作罢。由此或可透露信息,公室对国、高势力之大、权位之高早有削夺之心。从齐灵公宠信崔、庆来看,扶植新公族,摧抑旧公族,亦是他有意为之的计划,否则仅凭一个声孟子,是很难掀起这么大的波澜的。
次年,国佐、高无咎又一起参与了晋楚鄢陵之战(《左传》成十六:“战之日,齐国佐、高无咎至于师”)。当年秋,诸侯会于沙随,谋划伐郑。国佐与会,周王室卿士单襄公私下告诉鲁成公:齐国子立于**之国,而言语过于直率,容易招致怨恨,恐不免于祸。他说:只有好人才可以接受直率的批评,但这样的好人,齐国有吗?(《国语 周语下》)
真所谓一语成谶,不久之后,齐国的一次宫闱丑闻,使国、高二氏蒙受了第一次沉重打击。
成公十七年(前574),齐庆克(姜姓小公族,齐桓公之孙,公子无亏之子)与声孟子(灵公之母)私通,穿着妇人衣乘辇而入宫闱。大夫鲍牵看到,告诉了国武子。国武子遂把庆克召来,严词警告了一番——国武子这样做,确乎“言无不尽”。庆克害怕了,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偷偷派人给声孟子报信:国子盯上了我了。按说声孟子叫人揭穿丑事,总该消停几天吧,岂料“君夫人阳货欲”,竟至大怒。
不久,国武子辅佐齐灵公参加盟会,灵公归来前夕,留守的高无咎、鲍牵关闭城门,检查过往旅客。这或许是惯常的安保措施,或许是对某突发事件的应对。然声孟子却趁机诬陷,说高、鲍串通国子,欲将国君拒之门外,改立公子角。于是将鲍牵双脚砍掉、放逐了高无咎。虽说事起突然,可是高、鲍如此轻易地叫人夺了权,其应变能力之差,也着实叫人摇头。故而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无咎子高弱逃回高氏采邑卢,发动叛乱。齐侯任命崔杼为大夫,使庆克佐之,帅师围卢。
此时国佐正随诸侯军围郑,得到消息立刻返回,赶到攻打卢邑的军队,接管指挥权,杀掉庆克,占据谷地与齐侯公开对抗。齐侯见硬来不行,只得与国佐盟誓,恢复了他的权位。国、高似乎赢得了这一次较量。
可是信守承诺的贵族们并不懂得“誓言就是用来违反的”,这不过是齐灵公的缓兵之计而已,一旦渡过危机,他马上就把盟誓弃如敝履。次年初,他派人在朝堂上刺杀国佐,又派人杀死了前往晋国告难的国胜,国佐幼子国弱奔鲁避难。
国、高二氏遭受的这一沉重打击,表面上看只是偶然,其实却未必如此简单。早在两年前,声孟子就已经私通被鲁国放逐的叔孙侨如(这位叔孙侨如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在齐在鲁,都跟国君之母乱搞男女关系),并欲“使立于高、国之间”,只是因为侨如痛定思痛,不愿再淌浑水而奔卫才作罢。由此或可透露信息,公室对国、高势力之大、权位之高早有削夺之心。从齐灵公宠信崔、庆来看,扶植新公族,摧抑旧公族,亦是他有意为之的计划,否则仅凭一个声孟子,是很难掀起这么大的波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