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午的菜场正是最繁忙的时候,我看着夏群芳穿过拥护的人群-她的背影很臃肿。隔着两
三米的距离我看不清她买了些什么菜,不过她跟小贩们的讨价还价声倒是以听得很清楚
。从这两天的经历我知道小贩们对夏群芳说话是不太客气的,有时候甚至于就是直接的
奚落。不过我从未见过夏群芳为此而表现出生气什么的,她似乎只关心最后的结果,也
就是说菜要买得合算,至于另的事情至少从表面上看去她是不计较的。现在她已经买完
菜准备离开,我知道她要去哪儿。
这座城市的四月是最漂亮的时候,各个角落里都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气候不冷也不太
热,老年人皮帽还没取小姑娘们就钻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迫不及待地穿起了短裙,这本
来就是乱穿衣的时候呢。"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样的季节里成了不折不扣的双关说话。
夏群芳对街景显然并没有欣赏的打算,她只是低着头很费劲地朝公共汽车站的方向走,
装满蔬菜的篮子不时和她短胖的小腿撞在一起,使得她每走几步就会有些滑稽地打个趔
趄。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清一色的塔松,在这座温带城市里这种树比原产地要长得快
,但木质也相对要差一些。夏群芳今天走的路线与平时稍有不同,因为今天是星期天,
她总是在这个时候到C大去看她的儿子何夕。
由于历史的原因,C大的校园网被一条街道分成了两个部分,在这条街上还开着一路公共
汽车。夏群芳下车后进入校园的东区,现在是上午十点,她直接朝着图书馆的方向走去
,她知道这个时候何夕肯定在那里。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C大的图书馆有两个,分别位
于东西两个区。实际上C大的东西两区曾经是两所独立的高校,用校方的语言来说这两所
学校是合并,但现在的校名沿用了东区的,所以当年从西区那所学校毕业的不少学生常
常戏称自己是亡校奴并只对西区的那所学校寄予母校的情怀。何夕严格来讲也该算是亡
校奴,不过何夕是在合并后才开始攻读C大的硕士学位,所以在何夕心中母校就是东区和
西区的整体。
何夕坐在东区图书馆底楼的一个角落里悄悄地注视着他,窗外的人就是何夕的母亲夏群
芳,她饶有兴趣看着聚精会神的何夕,汗津津的脸上荡漾着止不住的笑意。我看得出她
有几次都想拍打窗户打个招呼,但她伸出手却最终犹豫了。
倒是临近窗户坐着的两个漂亮女生发现了窗外的夏群芳,她们有些讨嫌地白了她几眼。
夏群芳看懂了她们的这种眼神,不过好心情好不和她们计较,她有个读硕士的儿子呢,
夏群芳在单位里可风光了。想到单位,夏群芳的心情变得有些差,她已经四个月没有从
那个单位拿到钱了。当然她四个月并没有去上班,她下岗了,现在摆着个杂货铺,按照
夏群芳一向认为合理的按劳取酬的原则,她觉得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夏群芳在窗外按
惯例站了二十来分钟,她的表情显得心满意足。我算了一下,为了这一语不发的二十分
钟夏群芳提着十来斤东西多绕了五公里路,这种举动虽然不是经济学家的合理行为,但
是却是夏群芳的合理行为。
其实今天夏群芳是最没有理由来看何夕的,因为今天是星期天,何夕虽然住校但是星期
天总是会回家一趟。不过他不会在家里住,吃过晚饭又不会回学校。何夕知道在何夕的
心里学校比家好,不过对于这一点夏群芳并不在意,只是儿子觉得高兴她也就高兴。夏
群芳永远都不会知道此刻摊放在何夕面前的那部大部头里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但很肯
定的是每当夏群芳看到儿子聚精会神地沉浸在书中的时候她的心里就一种没来由的欣慰
感。这种感觉差不多在何夕刚小学的时候就成型了。她以前就从探究何夕读的是本什么
书,更不用说现在何夕读的那些英文原著。从小到大何夕在学业上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入
,甚至包括考大学填志愿选专业,以及当后来大学毕业时由于就业形势不好又转回去读
硕士时等等都是如此。想起儿子前年毕业时四处奔波求职时的情形,夏群芳就感到这个
上午的菜场正是最繁忙的时候,我看着夏群芳穿过拥护的人群-她的背影很臃肿。隔着两
三米的距离我看不清她买了些什么菜,不过她跟小贩们的讨价还价声倒是以听得很清楚
。从这两天的经历我知道小贩们对夏群芳说话是不太客气的,有时候甚至于就是直接的
奚落。不过我从未见过夏群芳为此而表现出生气什么的,她似乎只关心最后的结果,也
就是说菜要买得合算,至于另的事情至少从表面上看去她是不计较的。现在她已经买完
菜准备离开,我知道她要去哪儿。
这座城市的四月是最漂亮的时候,各个角落里都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气候不冷也不太
热,老年人皮帽还没取小姑娘们就钻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迫不及待地穿起了短裙,这本
来就是乱穿衣的时候呢。"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样的季节里成了不折不扣的双关说话。
夏群芳对街景显然并没有欣赏的打算,她只是低着头很费劲地朝公共汽车站的方向走,
装满蔬菜的篮子不时和她短胖的小腿撞在一起,使得她每走几步就会有些滑稽地打个趔
趄。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清一色的塔松,在这座温带城市里这种树比原产地要长得快
,但木质也相对要差一些。夏群芳今天走的路线与平时稍有不同,因为今天是星期天,
她总是在这个时候到C大去看她的儿子何夕。
由于历史的原因,C大的校园网被一条街道分成了两个部分,在这条街上还开着一路公共
汽车。夏群芳下车后进入校园的东区,现在是上午十点,她直接朝着图书馆的方向走去
,她知道这个时候何夕肯定在那里。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C大的图书馆有两个,分别位
于东西两个区。实际上C大的东西两区曾经是两所独立的高校,用校方的语言来说这两所
学校是合并,但现在的校名沿用了东区的,所以当年从西区那所学校毕业的不少学生常
常戏称自己是亡校奴并只对西区的那所学校寄予母校的情怀。何夕严格来讲也该算是亡
校奴,不过何夕是在合并后才开始攻读C大的硕士学位,所以在何夕心中母校就是东区和
西区的整体。
何夕坐在东区图书馆底楼的一个角落里悄悄地注视着他,窗外的人就是何夕的母亲夏群
芳,她饶有兴趣看着聚精会神的何夕,汗津津的脸上荡漾着止不住的笑意。我看得出她
有几次都想拍打窗户打个招呼,但她伸出手却最终犹豫了。
倒是临近窗户坐着的两个漂亮女生发现了窗外的夏群芳,她们有些讨嫌地白了她几眼。
夏群芳看懂了她们的这种眼神,不过好心情好不和她们计较,她有个读硕士的儿子呢,
夏群芳在单位里可风光了。想到单位,夏群芳的心情变得有些差,她已经四个月没有从
那个单位拿到钱了。当然她四个月并没有去上班,她下岗了,现在摆着个杂货铺,按照
夏群芳一向认为合理的按劳取酬的原则,她觉得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夏群芳在窗外按
惯例站了二十来分钟,她的表情显得心满意足。我算了一下,为了这一语不发的二十分
钟夏群芳提着十来斤东西多绕了五公里路,这种举动虽然不是经济学家的合理行为,但
是却是夏群芳的合理行为。
其实今天夏群芳是最没有理由来看何夕的,因为今天是星期天,何夕虽然住校但是星期
天总是会回家一趟。不过他不会在家里住,吃过晚饭又不会回学校。何夕知道在何夕的
心里学校比家好,不过对于这一点夏群芳并不在意,只是儿子觉得高兴她也就高兴。夏
群芳永远都不会知道此刻摊放在何夕面前的那部大部头里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但很肯
定的是每当夏群芳看到儿子聚精会神地沉浸在书中的时候她的心里就一种没来由的欣慰
感。这种感觉差不多在何夕刚小学的时候就成型了。她以前就从探究何夕读的是本什么
书,更不用说现在何夕读的那些英文原著。从小到大何夕在学业上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入
,甚至包括考大学填志愿选专业,以及当后来大学毕业时由于就业形势不好又转回去读
硕士时等等都是如此。想起儿子前年毕业时四处奔波求职时的情形,夏群芳就感到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