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高考结束了,分数够2本,一本缺了20来分,灌中复读要交不少钱,杨中板中的政策是只要达2本线,就是免费收下来了,家里觉得杨中好过板中,于是被安排去了杨集中学。
-----------------------------------------------------
水淹杨中
记得第一天到杨中,心情并不太好,天空也是狂风暴雨,上课上了一半教室已经进水,中午时分已经是一片汪洋,水没膝盖了。我仿佛来到另外一个世界,陌生的空间,陌生的人,而且还有离奇的事情,水淹学校。
晚自习则被搬到楼上的教室中。晚上趴在走廊的栏杆上,面对漆黑的夜色和楼下的汪洋,我有种离家很远的感觉,后来真的离家千里在外读书也从来没有过,但是那天晚上真的就是孤单而紧张,这种感觉过去12年了,一直没有忘掉。
第二天就是全校放假,大家都回家去了,水却也慢慢地退了。
-----------------------------------------------------
歌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复读期间,学校给安排了几节音乐课。
可能是学习过于枯燥,也可能是真的需要放松精神,音乐课,在我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中变得尤其珍贵,这么多年了,仍然记忆犹新。
记得唱的歌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老师弹得好,学生唱的也很好。悠扬的歌声回荡在教室,回荡在校园。前一阶段看那部《放牛班的春天》,不知怎么的,合唱团的歌声响起的时候,一下子想起了杨中的音乐课。
可惜音乐课没有坚持多少节,就被班主任给剥夺了。
很遗憾的事
——————————————————————
饿
在杨中的时候,常常饥肠辘辘,可能是学习太辛苦了,但是主要还是食堂伙食太差了。
学生食堂供应的菜以蔬菜为主,最常见的是大白菜帮子,很受不了,经常饿,我平时在家吃饭米饭也好,馒头也罢,总之主食吃的并不多,在杨中吃饭却好像只有主食,菜里的热量极少,好像也买不到肉菜,边上的教室食堂伙食相对好一点,却从不对学生供应。杨中,属于想买点好吃的都吃不到地方。记得同学买菜只买5角的,我却每次都买1块的,而且还不够吃。如果供应鱼的话,我则会花两块钱买一整条解馋。
每周,学校有半天休息时间,算是星期天了,全班没有人回家,除了我。回家开始还坐的是小三轮,后半年开始通公交车了,看着窗外乡间的景色,归心似箭,心情很开心的。 回家一趟其实只能在家待 4个小时左右,下午洗个澡,和父母说说话,时间过得很快,4点,就要回学校了,每次从家里回学校,心情都格外沉重。半天意味着可以吃顿饱饭,然后再带点吃的回学校。通常会带巧克力一类的高热量的,而且还不容易坏,放一个星期没问题。
师者
杨中里有很多很好的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数学的Z老师。清瘦,戴眼镜。个子中等。对工作敬业,对学生实在。忠厚老实,堪称知识分子的楷模。当时教生物的一位女老师也是很不错的,我记不清她姓什么了,课上得好,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每次显微镜不会立刻带回,会放在教室一段时间,中午我不休息,就偷偷拖出来看。去外边采些树叶,或者抓些昆虫,等等,弄一点点组织放在显微镜里看,看了很多很多东西,很有意思。还有一些老师也很好,比如教英语的L老师。还有教化学的一位老师。我化学不好,他课上我学了不少东西。这些老师工作都很辛苦,据我所知,他们薪水都不高,却都一直那么敬业,和我们一起辛苦。我们辛苦为着自己的前途,他们辛苦为什么?或许为的是信念吧。
------------------------------------------------
大道无形,大音希声
杨中喜欢搞一些动员,这些类似于政治动员的仪式颇有些某个特殊年代的气息。邻近重要考试,(其实也就是县联考)就每人发一个誓词,上边写着“众志成城,不怕困难,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等等豪言壮语,然后整个年级拉到操场上,一番慷慨动员之后,就让大家右手握拳宣誓。我个人一直不喜欢这样,宣誓是很庄重的仪式,人一辈子也宣不了几次,为了一两场考试,值得吗,即使考好了,能怎么样,考砸了,又能怎么样?考试只不过是对知识掌握的测试,能反映出学得怎么样,如果一定要宣誓,那么不妨在上课,在自习前宣誓,一定要好好学习。真的学好了目的就达到了,至于上考场只不过是检验一下,还宣什么誓。
-----------------------------------------------------
水淹杨中
记得第一天到杨中,心情并不太好,天空也是狂风暴雨,上课上了一半教室已经进水,中午时分已经是一片汪洋,水没膝盖了。我仿佛来到另外一个世界,陌生的空间,陌生的人,而且还有离奇的事情,水淹学校。
晚自习则被搬到楼上的教室中。晚上趴在走廊的栏杆上,面对漆黑的夜色和楼下的汪洋,我有种离家很远的感觉,后来真的离家千里在外读书也从来没有过,但是那天晚上真的就是孤单而紧张,这种感觉过去12年了,一直没有忘掉。
第二天就是全校放假,大家都回家去了,水却也慢慢地退了。
-----------------------------------------------------
歌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复读期间,学校给安排了几节音乐课。
可能是学习过于枯燥,也可能是真的需要放松精神,音乐课,在我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中变得尤其珍贵,这么多年了,仍然记忆犹新。
记得唱的歌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老师弹得好,学生唱的也很好。悠扬的歌声回荡在教室,回荡在校园。前一阶段看那部《放牛班的春天》,不知怎么的,合唱团的歌声响起的时候,一下子想起了杨中的音乐课。
可惜音乐课没有坚持多少节,就被班主任给剥夺了。
很遗憾的事
——————————————————————
饿
在杨中的时候,常常饥肠辘辘,可能是学习太辛苦了,但是主要还是食堂伙食太差了。
学生食堂供应的菜以蔬菜为主,最常见的是大白菜帮子,很受不了,经常饿,我平时在家吃饭米饭也好,馒头也罢,总之主食吃的并不多,在杨中吃饭却好像只有主食,菜里的热量极少,好像也买不到肉菜,边上的教室食堂伙食相对好一点,却从不对学生供应。杨中,属于想买点好吃的都吃不到地方。记得同学买菜只买5角的,我却每次都买1块的,而且还不够吃。如果供应鱼的话,我则会花两块钱买一整条解馋。
每周,学校有半天休息时间,算是星期天了,全班没有人回家,除了我。回家开始还坐的是小三轮,后半年开始通公交车了,看着窗外乡间的景色,归心似箭,心情很开心的。 回家一趟其实只能在家待 4个小时左右,下午洗个澡,和父母说说话,时间过得很快,4点,就要回学校了,每次从家里回学校,心情都格外沉重。半天意味着可以吃顿饱饭,然后再带点吃的回学校。通常会带巧克力一类的高热量的,而且还不容易坏,放一个星期没问题。
师者
杨中里有很多很好的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数学的Z老师。清瘦,戴眼镜。个子中等。对工作敬业,对学生实在。忠厚老实,堪称知识分子的楷模。当时教生物的一位女老师也是很不错的,我记不清她姓什么了,课上得好,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每次显微镜不会立刻带回,会放在教室一段时间,中午我不休息,就偷偷拖出来看。去外边采些树叶,或者抓些昆虫,等等,弄一点点组织放在显微镜里看,看了很多很多东西,很有意思。还有一些老师也很好,比如教英语的L老师。还有教化学的一位老师。我化学不好,他课上我学了不少东西。这些老师工作都很辛苦,据我所知,他们薪水都不高,却都一直那么敬业,和我们一起辛苦。我们辛苦为着自己的前途,他们辛苦为什么?或许为的是信念吧。
------------------------------------------------
大道无形,大音希声
杨中喜欢搞一些动员,这些类似于政治动员的仪式颇有些某个特殊年代的气息。邻近重要考试,(其实也就是县联考)就每人发一个誓词,上边写着“众志成城,不怕困难,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等等豪言壮语,然后整个年级拉到操场上,一番慷慨动员之后,就让大家右手握拳宣誓。我个人一直不喜欢这样,宣誓是很庄重的仪式,人一辈子也宣不了几次,为了一两场考试,值得吗,即使考好了,能怎么样,考砸了,又能怎么样?考试只不过是对知识掌握的测试,能反映出学得怎么样,如果一定要宣誓,那么不妨在上课,在自习前宣誓,一定要好好学习。真的学好了目的就达到了,至于上考场只不过是检验一下,还宣什么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