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横沟———灰坡争夺战遗址
主要分布在隆阳区芒宽与泸水县上江交界的高黎贡山东坡小横沟———灰坡山顶一带,为中国远征军第54军渡江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北线的第一个重要战场。战场地形西东走向,西靠高黎贡山,东临怒江大峡谷,战地设施可见大量的战壕掩体和土石地堡等,依地形由低向高呈纵深分布。具体设前后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前端的小横沟台地上,以左右两道放射状工事对山前多条上山通道形成正面封锁;第二道防线在小横沟以上的灰坡山梁上,以山顶为中心设有三道阶梯状战壕工事,可对山前小横沟的交叉路口和上山古道形成封锁。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反攻时留下的各种爆炸弹坑等遗迹。小横沟———灰坡山梁,地处怒江猛古渡与高黎贡山北斋公房之间,是古代从云龙经栗柴渡或从保山经猛古渡前往腾冲两条古道的交汇口。1942年5月日军148联队占领腾冲后,为了寻找东渡怒江的突破口,曾以该地为依托,多次派兵下至栗柴坝和猛古渡等地骚扰。1943年以后,为防止我远征军渡江反攻,遂在该地修筑工事,常驻一个中队的兵力予以固守。1944年5月11日,我远征军右翼第54军198师从栗柴坝和猛古渡等地渡江后,为了夺取该要路通道,曾派所部第592团主力对该地实施正面进攻。但因山高坡陡、敌人火力集中,仅进到小横沟前就被压制。之后,该团抽派第一营从右侧迂回,攻至山腹又遭敌反包抄,几乎全军覆没。当此危急时刻,师部急派第593团第一营从右翼增援。592团也派第二营从左翼绕攻敌灰坡后路。在盟军飞机和江东炮兵支援下,经过三天激战,终于14日从三面攻入敌灰坡核心阵地,夺取了该古道交汇要口。此役共毙敌副联队长以下100余人。我军三面仰攻,重伤营长1人,阵亡连长朱开勋及以下兵员200余人。战斗中,美军教官夏泊尔中尉带头冲锋,中弹牺牲,成为大反攻中第一个献身的美军人员。
主要分布在隆阳区芒宽与泸水县上江交界的高黎贡山东坡小横沟———灰坡山顶一带,为中国远征军第54军渡江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北线的第一个重要战场。战场地形西东走向,西靠高黎贡山,东临怒江大峡谷,战地设施可见大量的战壕掩体和土石地堡等,依地形由低向高呈纵深分布。具体设前后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前端的小横沟台地上,以左右两道放射状工事对山前多条上山通道形成正面封锁;第二道防线在小横沟以上的灰坡山梁上,以山顶为中心设有三道阶梯状战壕工事,可对山前小横沟的交叉路口和上山古道形成封锁。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反攻时留下的各种爆炸弹坑等遗迹。小横沟———灰坡山梁,地处怒江猛古渡与高黎贡山北斋公房之间,是古代从云龙经栗柴渡或从保山经猛古渡前往腾冲两条古道的交汇口。1942年5月日军148联队占领腾冲后,为了寻找东渡怒江的突破口,曾以该地为依托,多次派兵下至栗柴坝和猛古渡等地骚扰。1943年以后,为防止我远征军渡江反攻,遂在该地修筑工事,常驻一个中队的兵力予以固守。1944年5月11日,我远征军右翼第54军198师从栗柴坝和猛古渡等地渡江后,为了夺取该要路通道,曾派所部第592团主力对该地实施正面进攻。但因山高坡陡、敌人火力集中,仅进到小横沟前就被压制。之后,该团抽派第一营从右侧迂回,攻至山腹又遭敌反包抄,几乎全军覆没。当此危急时刻,师部急派第593团第一营从右翼增援。592团也派第二营从左翼绕攻敌灰坡后路。在盟军飞机和江东炮兵支援下,经过三天激战,终于14日从三面攻入敌灰坡核心阵地,夺取了该古道交汇要口。此役共毙敌副联队长以下100余人。我军三面仰攻,重伤营长1人,阵亡连长朱开勋及以下兵员200余人。战斗中,美军教官夏泊尔中尉带头冲锋,中弹牺牲,成为大反攻中第一个献身的美军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