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对发帖人匿名之举表示好奇……我说说我个人观点……
IMUN“盈利”事件,随着最终证据——原始发票的提出而告一段落。但,这次事件虽然结束了,但还有很多衍生事件值得我们思考。
随着物价飞涨,模联会议的会费同样水涨船高。经济因素在muner决定是否参会这个问题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除了几个比较“名声在外”的会(像是蔚蓝)以外,其他的会我们并不清楚他们是否营利。显然的,我们并不希望自己的钱大部分落入组织者的口袋。所以,“非营利”作为一个“噱头”,能在至少一定程度上对代表的选择有影响。
但是,“非营利”有时只是一个噱头,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组织方并不愿意或者无力公开账目。后者还可以理解,但前者,我们不得不怀疑账目中有“猫腻”。
此事一出,“非营利”噱头被打破,同时也使得模联界开始关注会议的财政问题,间接推进了高额会费下非营利会议的社会监管。
同时对于IMUN,此事件也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确认了他们的“非营利”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