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关于千阳】
《千阳》是一本由乌海十中高一年级学生创办,从文稿、绘图到制版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校提供印刷支持的杂志。本杂志旨在丰富十中学生课余生活,为热爱文学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全校发放,免费提供给各班。第二期杂志制作已完成,即将发行。
千阳微博:http://weibo.com/qianyangwx
【关于投稿】
《千阳》旨在标举文学神采,培滋写作灵犀,故来稿既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亦可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作品崇尚阳春白雪,惟文学水准是瞻。征稿侧重发掘我辈写作之潜能,故不限体裁,不限字数,如有兴致,连载亦可。
投稿邮箱:qianyangwx@163.com
【主编手记】
在漫天黄沙、风尘扑面的北方小城的特色天气中,我们迎来了三月。每天一进校门就看到硕大的几个刺眼红字“距离高考还有XX天”在门口迎接着每个表情麻木心情不一学子。
两个月前的深夜,策划发来短信说要不我们下一期的主题出逃学号吧。或许大家都渴望肆无忌惮的挥霍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吧。即使是偷来的。很喜欢这期的主旋律《包身生》。忧伤与荒诞勾勒出了我们苍白无奈的青春。想要证明什么呢?身不由己的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像孩童时那样甜蜜的憧憬着未来而不用去实践了。现在的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珍贵,通通拿去交换更为现实的已经褪了色的梦想。
换过忧伤的腔调。说说虽然没法避免但至少暂时不需要面对高考的逐渐从朝气蓬勃到靡靡不振的编辑部(策划统筹除外,一个永远靡靡不振,一个总是朝气蓬勃)。其实编辑部的矛盾一直是我喜而乐见的,虽然身为主编这么说委实不像话。但是不可否认我的的确确喜欢去调和各种矛盾,虽然最后总是调了个稀巴烂。
但是在经历了第一期的轰轰烈烈后,编辑部空前的和谐。两个尖酸刻薄的文编在成为同事的一瞬间就已经相亲相爱一家亲了。策划的不要脸让我做梦都梦到他和统筹两人勾肩搭背喝二锅头的壮阔情景。好在我们最靠谱的流程总监(我愿意得罪整个编辑部拍着胸脯说你是编辑部唯一神智心智都正常的人)每次在我心情低落质疑这个世界的时候总是露着一口大白牙笑的又傻又天真。让我又燃起了熊熊烈火(……)去烧死所有死活都交不了稿的作者们。
粗略统计下,这一个月内,惹毛策划零次,和策划讲道理结果被他破口大骂N次,被伤到N+1次,被编辑部合起来恶整两次,莫名其妙对人生绝望N的N次方次。这都是怎么个造孽呢。欺负我这么一个温良的人你们就不会良心不安么。
从周围此起彼伏的咳嗽和吸鼻涕的声音里可以判断,春天来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发现树上的绿芽和脸上的青春痘一样此起彼伏的冒出脑袋。空气质量摧残不了的的野草们遍地都是。就像一个怎么也打不出的喷嚏一样的毛毛春雨也会在某一天造访我们被漫长的冬天禁锢住的生活。沙尘暴会在一场真正的也许整个夏天都不会遇到的暴雨后才会真正老实一段时间。迎接风沙的洗礼,已经是每年迎接欣欣向荣的春天的必经考验。当然这么说春姑娘实在是太不友好了,毕竟,你已经嚣张跋扈的来了。就让我们怀着欢快的心情,随着你的脚步,背起书包,走出校门,通往理想的自由之地。我们在做的事,叫做逃学。
【策划手记】
杂志和上学似乎一直处于两个不同的时间轨迹,就好比我感觉我已经上了一个世纪的高一但是现在离放暑假还有将近4个月,但我同时又觉得第一期阳阳才刚刚出刊现在编辑部却又在加班加点的赶制第二期……
这一期的杂志叫“逃学号”,但我却觉得它的名字更像是“无畏号”……三月已到,这个城市的春天里刮风天总是和温度成正比增长(只有理科生的编辑部真可怕,策划连个像样的比喻都写不出来),但少部分风和日丽的时光却总是像漂浮在头顶的一大团棉花糖般的云彩一样诱惑着在班里埋头走思的本策划(如果你翻得清这句话的逻辑其实你更适合学理)。从小到大一直没有过逃学的经历,但是幻想中的逃学大抵是叼着狗尾巴草不顾雪白的衬衣被蹭脏从砖头砌起的高高围墙上飞身而过最后躺在弥漫着清香的草丛中眯着眼睛看云彩随着气流变幻出不同的模样。可事实上这样的想像是多么的不合情理啊,只穿着雪白的衬衣你连校门都进不去,又怎么翻越生满铁锈的围栏呢。
所以只能在散发着油墨气息的纸上去感受一下逃学的氛围了。以“我们逃学吧”为主题写就的《包身生》让王小旸同学无数次穷思竭虑绞尽脑汁精疲力竭,但是不得不说这份努力是值得的,这篇文章让主编感慨“如果杂志里的文章都是这样的质量那阳阳就可以直接上市了”。在充满各种欢乐的阅读过程中,它也一定会引起同样身为包身生的你的感慨。
不得不提的是夏伏安带来的《曾经听说》。这篇文章的排版招致了无数作者羡慕嫉妒恨的眼光,而文字的美感更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淡淡的的青春的味道萦绕在字里行间,透过作者的笔触你可以轻易进入到小说泛着绿色的世界。安沫璃的《傀儡戏》则把故事的背景设在了极具挑战性的民国时期的上海,把读者拽入一个紧张而诡谲的空间。拖稿天后(……)晴夕同学再度最后一个交稿,《夕赫》的续作延续了她所擅长的心理描写,细腻而又丰满的人物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在制作这期杂志时,“不想活”和“找死”的理念贯穿了全过程,于是便有了展现在你面前的惊天动地的吐槽版。这次不要命的吐槽组成员们把魔爪伸向了校规,称得上是怨气冲天的吐槽内容也让我心惊胆战(主要是害怕杂志会被学校禁了)……对校规怀有相同怨念的同学请翻至第XX页,在阅读详细内容时请先向吐槽组默哀(致敬)三分钟。
翻开杂志的下一页,阳春三月,我们一起逃学吧。
【关于千阳】
《千阳》是一本由乌海十中高一年级学生创办,从文稿、绘图到制版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校提供印刷支持的杂志。本杂志旨在丰富十中学生课余生活,为热爱文学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全校发放,免费提供给各班。第二期杂志制作已完成,即将发行。
千阳微博:http://weibo.com/qianyangwx
【关于投稿】
《千阳》旨在标举文学神采,培滋写作灵犀,故来稿既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亦可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作品崇尚阳春白雪,惟文学水准是瞻。征稿侧重发掘我辈写作之潜能,故不限体裁,不限字数,如有兴致,连载亦可。
投稿邮箱:qianyangwx@163.com
【主编手记】
在漫天黄沙、风尘扑面的北方小城的特色天气中,我们迎来了三月。每天一进校门就看到硕大的几个刺眼红字“距离高考还有XX天”在门口迎接着每个表情麻木心情不一学子。
两个月前的深夜,策划发来短信说要不我们下一期的主题出逃学号吧。或许大家都渴望肆无忌惮的挥霍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吧。即使是偷来的。很喜欢这期的主旋律《包身生》。忧伤与荒诞勾勒出了我们苍白无奈的青春。想要证明什么呢?身不由己的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像孩童时那样甜蜜的憧憬着未来而不用去实践了。现在的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珍贵,通通拿去交换更为现实的已经褪了色的梦想。
换过忧伤的腔调。说说虽然没法避免但至少暂时不需要面对高考的逐渐从朝气蓬勃到靡靡不振的编辑部(策划统筹除外,一个永远靡靡不振,一个总是朝气蓬勃)。其实编辑部的矛盾一直是我喜而乐见的,虽然身为主编这么说委实不像话。但是不可否认我的的确确喜欢去调和各种矛盾,虽然最后总是调了个稀巴烂。
但是在经历了第一期的轰轰烈烈后,编辑部空前的和谐。两个尖酸刻薄的文编在成为同事的一瞬间就已经相亲相爱一家亲了。策划的不要脸让我做梦都梦到他和统筹两人勾肩搭背喝二锅头的壮阔情景。好在我们最靠谱的流程总监(我愿意得罪整个编辑部拍着胸脯说你是编辑部唯一神智心智都正常的人)每次在我心情低落质疑这个世界的时候总是露着一口大白牙笑的又傻又天真。让我又燃起了熊熊烈火(……)去烧死所有死活都交不了稿的作者们。
粗略统计下,这一个月内,惹毛策划零次,和策划讲道理结果被他破口大骂N次,被伤到N+1次,被编辑部合起来恶整两次,莫名其妙对人生绝望N的N次方次。这都是怎么个造孽呢。欺负我这么一个温良的人你们就不会良心不安么。
从周围此起彼伏的咳嗽和吸鼻涕的声音里可以判断,春天来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发现树上的绿芽和脸上的青春痘一样此起彼伏的冒出脑袋。空气质量摧残不了的的野草们遍地都是。就像一个怎么也打不出的喷嚏一样的毛毛春雨也会在某一天造访我们被漫长的冬天禁锢住的生活。沙尘暴会在一场真正的也许整个夏天都不会遇到的暴雨后才会真正老实一段时间。迎接风沙的洗礼,已经是每年迎接欣欣向荣的春天的必经考验。当然这么说春姑娘实在是太不友好了,毕竟,你已经嚣张跋扈的来了。就让我们怀着欢快的心情,随着你的脚步,背起书包,走出校门,通往理想的自由之地。我们在做的事,叫做逃学。
【策划手记】
杂志和上学似乎一直处于两个不同的时间轨迹,就好比我感觉我已经上了一个世纪的高一但是现在离放暑假还有将近4个月,但我同时又觉得第一期阳阳才刚刚出刊现在编辑部却又在加班加点的赶制第二期……
这一期的杂志叫“逃学号”,但我却觉得它的名字更像是“无畏号”……三月已到,这个城市的春天里刮风天总是和温度成正比增长(只有理科生的编辑部真可怕,策划连个像样的比喻都写不出来),但少部分风和日丽的时光却总是像漂浮在头顶的一大团棉花糖般的云彩一样诱惑着在班里埋头走思的本策划(如果你翻得清这句话的逻辑其实你更适合学理)。从小到大一直没有过逃学的经历,但是幻想中的逃学大抵是叼着狗尾巴草不顾雪白的衬衣被蹭脏从砖头砌起的高高围墙上飞身而过最后躺在弥漫着清香的草丛中眯着眼睛看云彩随着气流变幻出不同的模样。可事实上这样的想像是多么的不合情理啊,只穿着雪白的衬衣你连校门都进不去,又怎么翻越生满铁锈的围栏呢。
所以只能在散发着油墨气息的纸上去感受一下逃学的氛围了。以“我们逃学吧”为主题写就的《包身生》让王小旸同学无数次穷思竭虑绞尽脑汁精疲力竭,但是不得不说这份努力是值得的,这篇文章让主编感慨“如果杂志里的文章都是这样的质量那阳阳就可以直接上市了”。在充满各种欢乐的阅读过程中,它也一定会引起同样身为包身生的你的感慨。
不得不提的是夏伏安带来的《曾经听说》。这篇文章的排版招致了无数作者羡慕嫉妒恨的眼光,而文字的美感更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淡淡的的青春的味道萦绕在字里行间,透过作者的笔触你可以轻易进入到小说泛着绿色的世界。安沫璃的《傀儡戏》则把故事的背景设在了极具挑战性的民国时期的上海,把读者拽入一个紧张而诡谲的空间。拖稿天后(……)晴夕同学再度最后一个交稿,《夕赫》的续作延续了她所擅长的心理描写,细腻而又丰满的人物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在制作这期杂志时,“不想活”和“找死”的理念贯穿了全过程,于是便有了展现在你面前的惊天动地的吐槽版。这次不要命的吐槽组成员们把魔爪伸向了校规,称得上是怨气冲天的吐槽内容也让我心惊胆战(主要是害怕杂志会被学校禁了)……对校规怀有相同怨念的同学请翻至第XX页,在阅读详细内容时请先向吐槽组默哀(致敬)三分钟。
翻开杂志的下一页,阳春三月,我们一起逃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