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时候发表重要的叛逆思想了,我可不迷信权威。郑无极的《论宝钗》论据充足,分析在理,我看过后恍如彻悟很多东西。但是,有些个别的观点我并不认同,比如说贾雨村的咏怀一联,我觉得这里面存在对脂砚斋批语的误解。下面发表下我个人的观点,有反对想法的话请跟帖说明驳正,我也想多学一点学术知识,脂评本我还没怎么看,这东西似乎具有改变我世界观的能力,难怪说脂砚斋是最早最正确的红学家呢。
先说个照应帖子标题的题外话,听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吴世昌根据“钗于奁内待时飞”推断出最终结局是宝钗改嫁雨村。呵呵,他那论文我看过,跟说相声一样,真好笑。简直是胡说八道!(不好意思,我说脏话了,大家可别学我)
《论宝钗》大家想必都看了,我就不摘取了。直接说明我的见解,望各位前辈指教。
我是从三个层次解读这个联句的。
第一,把联句单独拿出来,脱离于文本,单看其意义。很明显,这是两个典故。这里借用周汝昌的话好了,上联借用《论语》,是说藏在匣中的美玉求善贾而沽;下联是金钗闭于奁内,有朝一日会化龙为飞。也就是说,这两联表示有用之才即应用世,不应隐逸无所作为。
第二,把联句放入文本中去,联系上下文去解释,看看有没有与人物情节相关联。很显然,这也算是谶语一类的暗示了。第一回写贾雨村怀才不遇,渴望功名出仕,一心盼想发迹;而且,看到丫鬟娇杏多次回顾顾盼于他,梦想“玉人”看上了他,是个风尘中知己。于是,自比为“玉”,想求善价。把丫鬟比作女子装饰物“钗”,盼以将来“待时飞”。时飞是雨村表字,梦想将来迎娶这位待字闺中的风尘知己。虽然这是雨村一厢情愿,但看第二回情节发展,果然飞黄腾达,迎娶娇杏作妾。果因一着错,变成人上人。(这里面没讨论贾雨村自比为“钗”的说法,放在第三条来讲)
第三,根据脂砚斋的批语,看看有没有可能是伏线千里的真言。先说这个蒙侧批:偏有些脂气。这一句我不知道是不是立松轩写的,而且这脂气是不是指的脂砚斋的语气,前辈们帮我分辨下好了。但好歹这算是个证据吧。我的理解是这样,男子以女子饰物作隐喻,等待时机而飞,也可以表现贾雨村的求仕心理,上下联句均写他自己对将来的美好渴望。他还真是有“贪酷”属性(ACG文化中也叫做伪娘属性,或许不恰当)
最后我们来说下甲戌本的脂砚斋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我是这样理解的,表过黛玉是说第一回开始的木石前盟,甄宝玉灌溉,林黛玉还泪的二玉合传,这也是书中正眼。则紧接上宝钗是说同样在第一回,贾雨村的咏怀一联是为贾宝玉薛宝钗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钗黛合一,双股齐下的两条全书大线索。玉在椟中求善价,指的是贾宝玉的一生,我用谐音的方法,理解为 求善价(嫁) 。我觉得贾宝玉的一生用寻求良姻来判定不算为过。同理,钗于奁内待时飞,是指宝钗一生写照,取待时而飞之意。第八回写宝玉探宝钗,曹公客观地为宝钗写传,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方是宝卿正传)。这一句中的安分随时或许就是照应待时而飞,要说证据的话,我只能举出柳絮词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似乎也是暗合前文。而且看回目的话,荣国府改革,时宝钗小惠全大体,“时”这个字我觉得可以为宝钗作传。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我妄想过最终警幻情榜上,薛宝钗的考语弄不好就是“情时”,而不是什么“无情”之类。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证据上还有很多牵强附会,个人臆想的水分。望各位前辈赐教,引领我也误道,情误的过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说了很多废话,不知表示清楚没有?最后想问大家一个关键问题,假如金簪雪里埋是宝钗终局的话,那么,请问各位,雪(薛)为什么是白色的?【鲁路修的答案也成,感觉富有深刻含义呢】
先说个照应帖子标题的题外话,听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吴世昌根据“钗于奁内待时飞”推断出最终结局是宝钗改嫁雨村。呵呵,他那论文我看过,跟说相声一样,真好笑。简直是胡说八道!(不好意思,我说脏话了,大家可别学我)
《论宝钗》大家想必都看了,我就不摘取了。直接说明我的见解,望各位前辈指教。
我是从三个层次解读这个联句的。
第一,把联句单独拿出来,脱离于文本,单看其意义。很明显,这是两个典故。这里借用周汝昌的话好了,上联借用《论语》,是说藏在匣中的美玉求善贾而沽;下联是金钗闭于奁内,有朝一日会化龙为飞。也就是说,这两联表示有用之才即应用世,不应隐逸无所作为。
第二,把联句放入文本中去,联系上下文去解释,看看有没有与人物情节相关联。很显然,这也算是谶语一类的暗示了。第一回写贾雨村怀才不遇,渴望功名出仕,一心盼想发迹;而且,看到丫鬟娇杏多次回顾顾盼于他,梦想“玉人”看上了他,是个风尘中知己。于是,自比为“玉”,想求善价。把丫鬟比作女子装饰物“钗”,盼以将来“待时飞”。时飞是雨村表字,梦想将来迎娶这位待字闺中的风尘知己。虽然这是雨村一厢情愿,但看第二回情节发展,果然飞黄腾达,迎娶娇杏作妾。果因一着错,变成人上人。(这里面没讨论贾雨村自比为“钗”的说法,放在第三条来讲)
第三,根据脂砚斋的批语,看看有没有可能是伏线千里的真言。先说这个蒙侧批:偏有些脂气。这一句我不知道是不是立松轩写的,而且这脂气是不是指的脂砚斋的语气,前辈们帮我分辨下好了。但好歹这算是个证据吧。我的理解是这样,男子以女子饰物作隐喻,等待时机而飞,也可以表现贾雨村的求仕心理,上下联句均写他自己对将来的美好渴望。他还真是有“贪酷”属性(ACG文化中也叫做伪娘属性,或许不恰当)
最后我们来说下甲戌本的脂砚斋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我是这样理解的,表过黛玉是说第一回开始的木石前盟,甄宝玉灌溉,林黛玉还泪的二玉合传,这也是书中正眼。则紧接上宝钗是说同样在第一回,贾雨村的咏怀一联是为贾宝玉薛宝钗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钗黛合一,双股齐下的两条全书大线索。玉在椟中求善价,指的是贾宝玉的一生,我用谐音的方法,理解为 求善价(嫁) 。我觉得贾宝玉的一生用寻求良姻来判定不算为过。同理,钗于奁内待时飞,是指宝钗一生写照,取待时而飞之意。第八回写宝玉探宝钗,曹公客观地为宝钗写传,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方是宝卿正传)。这一句中的安分随时或许就是照应待时而飞,要说证据的话,我只能举出柳絮词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似乎也是暗合前文。而且看回目的话,荣国府改革,时宝钗小惠全大体,“时”这个字我觉得可以为宝钗作传。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我妄想过最终警幻情榜上,薛宝钗的考语弄不好就是“情时”,而不是什么“无情”之类。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证据上还有很多牵强附会,个人臆想的水分。望各位前辈赐教,引领我也误道,情误的过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说了很多废话,不知表示清楚没有?最后想问大家一个关键问题,假如金簪雪里埋是宝钗终局的话,那么,请问各位,雪(薛)为什么是白色的?【鲁路修的答案也成,感觉富有深刻含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