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52贴子:412,864

【反逆】写在《论宝钗》第十九章之前,从吴世昌那搞笑学术说开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宗明义:本贴内容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认同之处,请用证据(脂评本)驳正,夜露死苦


IP属地:天津1楼2012-05-09 22:23回复
    是时候发表重要的叛逆思想了,我可不迷信权威。郑无极的《论宝钗》论据充足,分析在理,我看过后恍如彻悟很多东西。但是,有些个别的观点我并不认同,比如说贾雨村的咏怀一联,我觉得这里面存在对脂砚斋批语的误解。下面发表下我个人的观点,有反对想法的话请跟帖说明驳正,我也想多学一点学术知识,脂评本我还没怎么看,这东西似乎具有改变我世界观的能力,难怪说脂砚斋是最早最正确的红学家呢。
    先说个照应帖子标题的题外话,听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吴世昌根据“钗于奁内待时飞”推断出最终结局是宝钗改嫁雨村。呵呵,他那论文我看过,跟说相声一样,真好笑。简直是胡说八道!(不好意思,我说脏话了,大家可别学我)
    《论宝钗》大家想必都看了,我就不摘取了。直接说明我的见解,望各位前辈指教。
    我是从三个层次解读这个联句的。
    第一,把联句单独拿出来,脱离于文本,单看其意义。很明显,这是两个典故。这里借用周汝昌的话好了,上联借用《论语》,是说藏在匣中的美玉求善贾而沽;下联是金钗闭于奁内,有朝一日会化龙为飞。也就是说,这两联表示有用之才即应用世,不应隐逸无所作为。
    第二,把联句放入文本中去,联系上下文去解释,看看有没有与人物情节相关联。很显然,这也算是谶语一类的暗示了。第一回写贾雨村怀才不遇,渴望功名出仕,一心盼想发迹;而且,看到丫鬟娇杏多次回顾顾盼于他,梦想“玉人”看上了他,是个风尘中知己。于是,自比为“玉”,想求善价。把丫鬟比作女子装饰物“钗”,盼以将来“待时飞”。时飞是雨村表字,梦想将来迎娶这位待字闺中的风尘知己。虽然这是雨村一厢情愿,但看第二回情节发展,果然飞黄腾达,迎娶娇杏作妾。果因一着错,变成人上人。(这里面没讨论贾雨村自比为“钗”的说法,放在第三条来讲)
    第三,根据脂砚斋的批语,看看有没有可能是伏线千里的真言。先说这个蒙侧批:偏有些脂气。这一句我不知道是不是立松轩写的,而且这脂气是不是指的脂砚斋的语气,前辈们帮我分辨下好了。但好歹这算是个证据吧。我的理解是这样,男子以女子饰物作隐喻,等待时机而飞,也可以表现贾雨村的求仕心理,上下联句均写他自己对将来的美好渴望。他还真是有“贪酷”属性(ACG文化中也叫做伪娘属性,或许不恰当)
    最后我们来说下甲戌本的脂砚斋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我是这样理解的,表过黛玉是说第一回开始的木石前盟,甄宝玉灌溉,林黛玉还泪的二玉合传,这也是书中正眼。则紧接上宝钗是说同样在第一回,贾雨村的咏怀一联是为贾宝玉薛宝钗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钗黛合一,双股齐下的两条全书大线索。玉在椟中求善价,指的是贾宝玉的一生,我用谐音的方法,理解为 求善价(嫁) 。我觉得贾宝玉的一生用寻求良姻来判定不算为过。同理,钗于奁内待时飞,是指宝钗一生写照,取待时而飞之意。第八回写宝玉探宝钗,曹公客观地为宝钗写传,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方是宝卿正传)。这一句中的安分随时或许就是照应待时而飞,要说证据的话,我只能举出柳絮词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似乎也是暗合前文。而且看回目的话,荣国府改革,时宝钗小惠全大体,“时”这个字我觉得可以为宝钗作传。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我妄想过最终警幻情榜上,薛宝钗的考语弄不好就是“情时”,而不是什么“无情”之类。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证据上还有很多牵强附会,个人臆想的水分。望各位前辈赐教,引领我也误道,情误的过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说了很多废话,不知表示清楚没有?最后想问大家一个关键问题,假如金簪雪里埋是宝钗终局的话,那么,请问各位,雪(薛)为什么是白色的?【鲁路修的答案也成,感觉富有深刻含义呢】
    


    IP属地:天津3楼2012-05-09 22:25
    收起回复

      请注意,在接下来的正文中,作者便立即描写了宝玉听曲时的表现:
      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
      很明显,宝玉是一面听曲,一面反复念叨着宝钗花名签上的诗句。为什么要念叨宝钗花名签上的诗句呢?这同宝钗又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关系不可谓不大矣!读者请细想,这里的宝钗不正对映了戏文中的何仙姑么?《赏花时》的大意便是何仙姑嘱咐吕洞宾,莫要留恋人间的风光,而宝钗后来引导宝玉出家,不也要破解其对世俗情欲的迷恋?显然,作者此处,正是巧借何仙姑与吕洞宾的关系,来暗点了后文中宝钗与宝玉之间的故事!第22回,在宝钗生日的这一天,小说中出现了《山门·寄生草》的唱辞。宝钗把鲁智深的情感意境,“传染”给了宝玉。而到了第63回,在宝玉生日的这一天,小说中则又出现了《邯郸梦·赏花时》的唱辞。宝玉又把宝钗与何仙姑联系到了一处。这一前一后,遥遥针对,你说,这究竟是出于曹公的无心,还是作者的有意?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纵观宝玉的一生,他的前因后果,原本就与吕洞宾的下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吕洞宾来自仙界,下到凡间,最终完成任务,又将返归天庭。通灵宝玉亦复如此,他来自大荒山,投胎繁华场,历经三灾五劫,终还是“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在中国本土的神仙谱系当中,吕洞宾大概是凡心最重,意志最为薄弱的一位仙幻。他一下到凡间,就往往被人世的情欲所纠缠。他曾因斗气,而遭到过黄龙禅师的关押,又曾因贪杯而耽误了仙界的大事,甚至还曾因“狎妓”,而险些失掉元阳。那块迷失了本性的通灵玉,又何尝不是这样?“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之乡”,便沉溺于儿女情长,难以自拔。用癞头和尚的话说,这就叫“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显而易见,要想让他们自动地摆脱世俗欲念的困扰,顺利完成由色入空的转变。进而复返天界,怕是不行的。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一位高人逸士,不断地从旁点拨、提携。而且,这位高人逸士还最好是化身为其身边的一个美女,才好方便说法。在吕洞宾而言,这样的“美女高士”,自然是何仙姑。就在前面提及的“狎妓”一事当中,我们看到,正是何仙姑交替运用了捉弄与劝谕两手,才引领着吕洞宾“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见无名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及魏泰《东轩笔录》等书)。而对于宝玉来说,他的“山中高士晶莹雪”,便是宝钗无疑。如前所述,宝钗以自己在禅宗、老庄等方面的“博知”,启迪并引导了宝玉的“悟道”。她是拿杂书点化宝玉出家的“罪魁”。比较一下何仙姑的《赏花时》与宝钗推荐给宝玉的《寄生草》。在《赏花时》中,何仙姑嘱咐吕洞宾:“洞宾呵,您与俺眼向云霞”,“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而宝钗则干脆直接向宝玉点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二者之间,意境关合,其脉络是不是隐隐可见呢?所以,我们说,《红楼梦》中的宝钗正起到了与何仙姑一样的作用!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宝钗与何仙姑又毕竟有所不同。何仙姑本来就是仙子,她点化吕洞宾上天,于她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害。故完全可以做得轻松一点、潇洒一点。而宝钗却终究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女子。她是宝玉的妻子,一旦宝玉出走,她将不得不为此付出半生清凄、孤苦无依的代价。故宝钗此举,又远比何仙姑要更富于牺牲精神。按一般世俗的观点,做妻子的,居然主动地劝丈夫出家当和尚,这应该是非常“不情”之举了。可宝玉深知,宝钗的这种看似“不情”之举,却恰恰是出于对他的至爱,一种感天动地的至爱!宝玉自己亦深深地为之感动。故而,当宝玉听到了《赏花时》这支曲子的唱辞,口内便不由自主地反复念叨起“任是无情也动人”几个字来,也就毫不奇怪了。
      


      IP属地:浙江10楼2012-05-09 23:16
      回复
        蒙侧批通通都是立松轩的伪批,可以不要管了!就算一两句会涉及脂批,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文里也是可以找到的!


        IP属地:浙江11楼2012-05-09 23:21
        回复
          “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
          ====================
          “前”跟“今”不是相对的,这个“前”是“旧”的意思!
          因为这个旧稿的思路在原著第一回出现过: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如果这句甲戌侧批是今稿,那跟“今用二宝合传”就是自相矛盾了!所以,“前用二玉合传”不是指前文,而是指旧稿!


          IP属地:浙江15楼2012-05-09 23:40
          回复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用世俗名位跟宝二奶奶来臆想薛宝钗,真是如惠施相梁一样的滑稽可笑!
            


            IP属地:浙江16楼2012-05-09 23:49
            回复
              薛宝钗爱贾宝玉的根本原因,虽然贾宝玉没有能够完全符合薛宝钗所希望的通过读书撑握实权进行改革现实的愿望。正所谓“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需姜”。
              贾宝玉缺少现实的生存能力,他在世俗人的价值观中只是一个废物,但他无能却有一颗正义与纯洁的心,完全有别于那些,读了书到更坏了,还不如耕地买卖的那些世俗眼中有用的,实则是助纣为虐的男人。薛宝钗宁可他去耕地买卖,也宁可他去出家当和尚!
              这也正是脂评本中所云:“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
              


              IP属地:浙江18楼2012-05-10 00:03
              回复
                用鲁鲁修的Geass让林黛玉知道她有多么的“当自嗟”
                鲁鲁修对雪的态度:“白色的雪很美”


                IP属地:浙江19楼2012-05-10 00:22
                回复
                  哈!楼主认为郑无极“存在对脂砚斋批语的误解”,我看了一下,论对脂批的理解,郑无极仍然是正确的,并没有“误解”。倒是楼主的说法存在不少问题:
                  1、哈!弄清楚,脂批说的“二玉合传”是指“以顽石、草木为偶”,也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阴差阳错的讹缘。如果按楼主的说法,“表过黛玉是说第一回开始的木石前盟,甄宝玉灌溉”,这就不是“二玉合传”,也不是“书中正眼”。实际上,“玉在匮中求善价”才是贾宝玉与林黛玉通过贾雨村为媒介的“二玉合传”。
                  2、哈!贾雨村的咏怀一联只有下联才是“为贾宝玉薛宝钗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楼主将上联“玉在匮中求善价”的“玉”解释为贾宝玉,难以自圆其说。如果“求善价(嫁)”,依楼主的说法应该是“钗在匮中求善价”。贾宝玉作为男性,又是贾府的宝贝孙子,是不可能“嫁”到女方家中去的。
                  3、哈!薛宝钗也并没有“待时而飞”的人生理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在古诗文中指的是仙家境界。跟功名意义上的“待时而飞”,涵义正好相反:
                  佚名《续逸民志》:“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
                  王国维《人间词话》:“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


                  IP属地:四川20楼2012-05-10 02:28
                  回复
                    顶上来!


                    IP属地:浙江21楼2012-05-10 10:36
                    回复
                      回复西风有言:确实,我没考虑到“入赘”的问题,我只想到了贾宝玉的恋爱婚姻层次上,起初只是觉得概述贾宝玉用“嫁娶”比好合适。郑无极的理解或许更加正确,拆字法这一方法论感觉是不是太武断了?凤姐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已注明用拆字法来解释,咏怀一联倒是也可以用。以前看的是程高本,最近才开始整脂评本,理解有误也属正常,我还是个新人哎,前辈要多多引导才是。另外,我不喜欢前辈“哈”这个字。对于脂批的理解,我觉得用“正确”太绝对,应该说我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只是有些偏激,有些合理罢了。我认为《论宝钗》中理解有误,这句话确实不对,我收回。但我想说的是,我的理解确实不怎么合适,有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嫌疑,但也是我自己读出来的想法,请尊重。我看过大家的回帖后,深受感触,就像我在原文中说的,读过脂评本后或许会改变我的世界观。现在我只能说郑无极的理解更接近真实,就像列藏本的林黛玉眉目描写一样,是目前最好的解释,这句话对前对后都是适用的。前辈觉得怎么样?关于前辈指出的第1、2两条问题,我在看过吧主以及幽窗青灯的解释后切实地能够看透了。只是第三条,我得澄清说明下。关于“待时而飞”的解释,我在原文中的第1条用古典的解释是用的周汝昌的看法。而第2条是联系贾雨村在第1、2两回的情节所阐释的功名意义上的“待时而飞”。而第三条,是用自己对脂批的理解(我承认想法有误)对联句的认识。先说的是蒙侧批(立松轩乎?)的想法,这一观点同第二条一致,也是功名等世俗意义,因为我想的是贾雨村待时而飞。但是到了甲戌本的“和传”批语理解上,我并没有说这是宝钗“待时而飞”的功名利禄,我只是考虑用“时”去阐释宝钗的处世哲学,是否可以作为传记写照。薛宝钗骨子里的愤世思想在“讽和螃蟹咏”里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我是注意到的,只是在行文中没有提及,是我自己的过失,不能怨天尤人!另外,我不喜欢前辈“哈”这个字。
                      没想到宝钗吧里这么活跃,这么晚了还有人回帖子,比起我那“娱红”吧人气强多了。首先感谢各位吧友指正我理解行文上所犯的错误,昨晚叨扰各位休息了。
                      今天才发现原文拼写错误。“望各位前辈赐教,引领我也误道,情误的过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其中这两个“误”字应改为“悟”字。贾宝玉先时被林黛玉所迷恋属于情迷,后来宝钗引导其悬崖撒手理应为情悟。我是来这里求真的,不想被世俗的观点所迷惑,请大神们不吝赐教。回复吧主兰花先生:吧主的结局说法确实深入我心,正如脂砚所云“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在这里我非常很认可,只是最后强调拥林派所谓世俗“青云”意义,那个我是知道宝钗悲愤而空明境界的。就是要抛开外物的嘲弄和羁绊,凭借着大观园冉冉上升的青春活力,达到超然旷怡的精神境界!应该是我的疏漏吧,原文中没有明确指出,因为我的原旨不在“青云”这里。我想要探求的是作为宝钗助力的“好风”是不是与待“时”的意义相关联。认真说起来,***奶的位置根本没嘛含金量!元妃一没,官场上就没嘛照应了,贾雨村之流恐怕只会落井下石吧?不知道北静王实力强不强?贾母倘或有一天去了,或许会给宝玉多留些梯己,不过感觉不会太多,贾家到了后面已露悲音了。分家后不出变故,爵位的世袭也是给琏二爷了,贾政一支估计只能靠着王子腾的势力了。
                      


                      IP属地:天津22楼2012-05-10 14:14
                      回复
                        回复幽窗青灯:关于木石前盟,我是把后来贾宝玉恐生间隙对林黛玉掏肺腑的誓言当做“木石后盟”来处理考虑的。前盟是绛珠对神瑛还泪的愿望,后盟是宝玉对黛玉的约定。看过脂批才知道,“以顽石草木为偶......以泄胸中悒郁”,是对我解释的否定嗯。贾宝玉有言“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这算是对我的一语双关么?
                        关于“前今”与“前后”的问题,看来是我理解错了,我赞同前辈的观点,我没研究过版本学啊!当时的理解认识是建立在已有所知的证据材料上吧?现在倒是可以举个例子证明前辈的观点正确,那就是前后文中关于人物年龄上的错讹,贾宝玉的年纪明显被改小了,还有林黛玉入贾府的路途时间长短的问题,薛蟠的15岁5岁的问题等。
                        贾雨村这个大媒人可真累啊,运完“玉”来又管“钗”,难怪会被吴世昌偏激为未来夫婿了!
                        关于“艳冠群芳”与“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两条,我只想说,是我的疏漏,没解释清楚。我的原旨在于宝钗“待时”的意义上,所以我才推断最后警幻情榜上宝钗的考语可能是“情时”。
                        “无情”是我好基友告诉我的,我本就深信宝钗引导宝玉悟道的结局。(虽是不情之举,牺牲了宝钗自己的尘世情缘,任是无情也动人是最好的诠释)
                        对于“艳冠群芳”,我只能说用“淡极始知花更艳”来认识,牡丹也是有傲骨的,被贬洛阳就是最好的明证。脂砚斋不是也说嘛,(原文忘记怎么说的了)宝钗绝不是迂腐的女夫子,她也是怀有少女情怀的(扑蝶、婚后),是以高诸人百倍(诠释得不好,还请见谅)
                        关于蒙侧批立松轩的问题,开始刚看的时候,难怪会感觉口味不对呢。我记得他怀疑过僧道双真给宝钗金锁的事呢,说什么“亦属多事”之类的话,矛盾之极!

                        最后,在这个帖子沉下去之前,请幽窗青灯回复我一个问题。
                        用鲁鲁修的Geass让林黛玉知道她有多么的“当自嗟”
                        鲁鲁修对雪的态度:“白色的雪很美”
                        用Geass来扭曲黛玉的意志,不是很可悲吗?永远生活在虚伪的记忆中,永远沉醉于“当自嗟”的月读幻术世界中,难道不令人怜惜么?让黛玉自己去“枉自嗟”,不是可以真实的令她自己体会到所犯下的错误么?我觉得这样更富有内涵,意义更深刻。
                        我记得CC女王对鲁路羞的回答是“雪忘记了自己的颜色”,回去查查看。
                        我问你,幽窗青灯前辈?
                        若是有一个正义无法战胜的邪恶力量存在,你会如何?
                        就算要成为恶人也要打倒邪恶吗?
                        还是,坚持己义,干脆向恶势力屈服呢?
                        A选项:CC的回答:无论如何,恶势力仍将存在。
                        B选项:鲁鲁羞的回答:若是我的话,便要成为恶魔,来打败邪恶势力。
                        C选项:幽窗青灯前辈回答:请跟帖说明
                        我想试试前辈信任宝钗的决心,同时,我也想为自己将来信任前辈寻找一个坚定的决心
                        我本没有怨恨世俗的林黛玉,我怨恨的是不思进取的拥林派!


                        IP属地:天津23楼2012-05-10 14:15
                        回复
                          贾宝玉有言“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这算是对我的一语双关么?
                          =========================================
                          贾宝玉在情误之中说的话,正好说明和尚、道士说的话是可相信的!原因很简单,送薛宝钗金锁与冷香丸的和尚、道士可不是普通的和尚、道士而是带顽石下凡的二位神仙,也就是癞头与跛道。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救贾宝玉跟凤姐生命的也正是这二位大仙!
                          同时,贾母为了支持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也拿和尚去打击过薛宝钗有金锁的事实: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这简直是无耻的笑话!薛宝钗所遇到的是癞头神仙,岂是世俗中的一般和尚?
                          


                          IP属地:浙江24楼2012-05-10 15: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