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资料来自百度知道: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从此,浩然就对官场不怎麼感冒了。据说,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时正与朋友喝酒,竟失约不赴,终於无成。《新唐书》有记载:「浩然斥曰:『业已饮,惶恤他!』卒不赴。韩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於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於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著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引者按:应为「怅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个人见解是:李、孟相识是在未经仕宦之前,当时两人都还没经历什麼现实中的挫折,李白自不可能理解孟浩然在仕与隐之间挣扎的矛盾情结。诗中有「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句,当时孟年方四十,称不上是「白首」,可见此诗多少有夸张的成分(或者此句是料想、推测的口吻)。虽然两人在一起时,可以「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但是两人别后,仍是各自踏上仕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