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群英时代吧 关注:88,019贴子:6,569,217

【文化部活动】“后三群英秀”第20期 陕西十大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四川1楼2012-05-22 13:30回复
    今天本来是应该由 yueyanling00 来发,但是,经多次提醒都无效,查了上本吧记录,4月22日后就没来过了,可能是有事吧,为了保证“后三群英秀”活动的顺利进行,只好再次客窜一下,大家请支持。


    IP属地:四川2楼2012-05-22 13:34
    回复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歌谣为证: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奈饥燎的太。

      秦地自古盛产小麦,因此,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陕西的面条可不是一般的面条,就像陕西人一样实实在在,陕西的婆姨各个都是擀面条的行家里手。如果,在家连一碗面条都做不好的话,这样的女孩子嫁出去几率起码要下降五十个百分点。
      一般在陕西农村,女孩子长大成人,首先不是会缝一件衣服、绣一朵花,而是会擀上满满的一案板的面条,这样以后女儿出嫁过去,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
      陕西面条与外地的面条比起来,这才是称得上是真正的面条,而其他的面条只能称为“面丝”了,尤其是那些具有外来血统的面条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陕西的面条就是个实在。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然而,您可别被它雄浑的外表所吓倒。当您捧上一老碗正宗的陕西面条,再调和上红彤彤的油泼辣椒、红褐色酱油醋、雪白的盐、撒上绿莹莹的芫荽和葱花,上面再卧上金灿灿的荷包蛋。这碗面条简直就是艺术品了,让您不忍心下箸去破坏这美妙的面条了。
      


      IP属地:四川3楼2012-05-22 13:37
      回复
        前排支持下,大猫兄果然按捺不住了


        IP属地:上海5楼2012-05-22 13:38
        回复
          第三怪:油泼辣子也是菜
          歌谣为证:刨(不)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

          一说起中国能吃辣的地区,大家恐怕一致都推举四川和湖南。然而,陕西人吃辣的水准也是当仁不让的。而且,陕西人吃辣吃得精细,吃出了文化,这点恐怕川人和湘人所无法达到的。一般来说陕西人嗜辣如命的喜好,当然与陕西人爱憎分明的个性分不开的。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如果平时家里来了客人,没有好的酒肉款待客人,这样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吃饭时候要是没有了辣椒,那么必然会遭到客人不满和讥讽。他们必然见人就嘟嘟囔囔:“这家人太啬皮咧!也真会过日子,吃饭连个辣子都没有。”
          纯正的陕西人是离不开辣椒油,不仅是在吃面条时候,尤其是用锅盔和馒头直接夹着辣椒食用,这样的方法也只有陕西人这样做,可以说是陕西人专利吃饭。当冒着热气腾腾的雪白馒头,掰开以后,夹上几勺红艳艳的辣椒油以后。闭上眼睛,咬上一口,一股香辣的感觉,直冲头顶,怎一个“爽”字了得!
          


          IP属地:四川6楼2012-05-22 13:38
          回复
            第四怪:碗盆不分家
            歌谣为证:老陕楞娃碗真大,面条一盛箍到尖。一碗下肚撑的欢,老碗会上谝闲传(说闲话的意思)。

            陕西人把饭碗不叫饭碗而叫老碗。由此可见,这个“老”字并不是代表了老碗的历史多么悠久,而是碗中“老大”的意思。其实老碗在饭碗当中,老碗绝对也是碗的家族中当之无愧的“大哥大”。
            说起这老碗,产地耀县,属于青花粗瓷。虽然这老碗表面打眼一瞅有点愣头愣脑。但是,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朴实和憨厚劲儿,这就像陕西人的秉性一样。正宗的陕西大老碗,碗深而圆,其容量起码有一般吃饭用的小碗七八个之多。陕西人吃饭无论是青壮年、老人、孩子还是妇女,一律都用老碗。用这样的碗绝对省事,一次就能盛够,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
            陕西人吃饭图得就是个热闹劲儿,他们喜欢一起扎堆儿吃饭,人们把这叫做“老碗会”。有时候,谁家的饭好吃,都会给别人家孩子毫不吝惜的盛上一碗。比起那些关上大门,在自家里偷偷地享受的美食的南方人来说,陕西人则显得豪爽和洒脱了几分。当一群人三三两两地蹲在大门外,各个捧着自己的老碗,一边晒着暖洋洋的太阳,一边山南地北谝着闲传,也就是唠闲磕的意思。过着悠闲而自在的生活,其实谁不说,这就是上天对三秦儿女的恩赐呢!
            而今,生活好了起来,人们平时吃的零食和副食也多了起来,所以人们的饭量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饭碗也越来越小了。因此,陕西的老碗逐渐成为了历史。
            


            IP属地:四川7楼2012-05-22 13:39
            回复
              第五怪:手帕头上带
              歌谣为证:陕西农村老太太,花格帕帕头上带。防晒防尘又防雨,檫手抹汗更实在。

              漫步在陕西农村乡间的小道上,时不时地看到头顶手帕的老太太手拄着拐杖,迈着三寸金莲慢悠悠的踱步。头顶的手帕,成为陕西老太太区别与其他地方老太太最显著的特征。
              老太太头顶手帕这是陕西人由来以久的风俗。由于陕西地处西北的黄土高原,这里日照强烈,干旱少雨,而且风沙天气较多。所以农村妇女在辛勤劳作的时候,都要头顶着手帕。
              其实,老太太们带手帕也是和以前的生活联系起来,由于以前生活比较窘困,人们没有钱来卖美丽的帽子。所以便宜实惠的手帕,就成为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必然选择。今天当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以后,千奇百怪的帽子逐渐取代了手帕。手帕也成为古老的历史中一道风景
              


              IP属地:四川8楼2012-05-22 13:40
              回复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歌谣为证: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辆时运来。

                在陕西农村处处可见半边盖的房子。但是,您千万可不要以为这是“豆腐渣”工程,其实这是陕西人独有居住环境,这与陕西的风土人情分不开的。
                由于陕西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因此关中一代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少。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建造这样的房子,用的材料当然就地取材,用当地黄土和成泥,打成高40公分、长50公分、厚10公分的泥胚,凉干以后用来砌墙,条件好的话烧制成青砖以后,陕西人把这叫做“糊葺”,真有点“胡砌”的意思了。
                但这样的房子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瓦,而且省下了人工。省工省材的半边房子绝对不是意味着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其实,每一处房子都是主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换来成果,同时,这也是以后子孙几代的庇护所。如今在陕西半边盖的房子已经成为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改善,当地的农民也住上了水泥钢筋的楼房。
                


                IP属地:四川9楼2012-05-22 13:41
                回复
                  第七怪:姑娘不对外
                  歌谣为证:长安建都十几代,人杰地灵春长在。风调雨顺生活好,陕西姑娘不对外。

                  陕西关中自古人杰地灵,土地广袤肥沃。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忧,所以长久以来养成的封闭意识,陕西人的保守在全国是出了名的。
                  陕西人对于自家姑娘的保守意识,那更是出了名的。自古就有陕西姑娘不对外的传统。陕西人绝对不让外人占着半点便宜的,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陕西人自家的姑娘只限于在陕西人内部交流,而很少和外地人通婚。自古以来,河南、四川、湖北、甘肃等地的姑娘纷纷下嫁陕西,却很少见到陕西的姑娘下嫁到外地。
                  由于,陕西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共有十八代帝王在此建都,多少年来一直侵淫着封建主义思想。因此,陕西的姑娘一般就比较传统和守旧。陕西的姑娘由于生活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于是,结婚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都是靠着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四处打听,然后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人家将闺女嫁过去,这样也是作到知根知底了。
                  


                  IP属地:四川10楼2012-05-22 13:42
                  回复
                    第八怪:不座椅子蹲起来
                    歌谣为证:老陕脾气真古怪,有登不坐蹲起来。问他为啥不坐着,他说这样很自在。

                    陕西人喜欢蹲在凳子上吃饭、抽烟、聊天,在别人看起来很遭罪的事情,但是在老陕们看来这是陕西自己我的享受。
                    在陕西的农村,在闲暇时候,一般上年纪的老人都喜欢不穿袜子,光脚穿着布鞋,嘴里叼着一根哈烟袋,手里掐着收音机,蹲在凳子上,一边喝茶,一边抽烟。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感觉到的是一份自在和欢畅,远远比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幸福的多。因此天性随意的陕西人更愿意自在地蹲着,做一个快乐无忧的下里巴人。也不愿意很拘束的坐在凳子上,去享受阳春白雪的高雅生活。
                    也许陕西人天生与黄土地的亲密地接触,使他们更愿意接近和亲近黄土地。


                    IP属地:四川11楼2012-05-22 13:43
                    回复
                      第九怪:睡觉枕石块
                      歌谣为证:三秦楞娃庄稼汉,不爱软枕爱石块。冰凉坚实燎的太,醒脑提神金不换。

                      陕西人不喜欢柔软的枕头,而选择木制的枕头和石制的枕头。这是和陕西人憨直的秉性分不开的。
                      在陕西夏季酷热难耐的时候,庄稼汉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愿意枕着一块砖头或者石头当作枕头,枕在上面而酣然高眠。而且陕西人亲切地把它叫做:“金不换”,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换的宝贝,足以见得陕西人对于这个头下石块和木块做的枕头,其依恋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了。
                      有趣的是,陕西人一般后脑勺比较扁平较多,是不是和祖先爱枕着砖头的睡觉有一定的关系?
                      


                      IP属地:四川12楼2012-05-22 13:44
                      回复
                        第十怪:唱戏吼起来
                        歌谣为证: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喉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棚要翻。

                        陕西十大怪中,最怪就属这一怪了。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秦腔产生于民间,生动的反映出人民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
                        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因此秦腔有着深厚的根基。在陕西的农村,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对于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来说,最大的享受就是听一场秦腔。如果有老人在过大寿时候,儿孙们要是能请上一个戏班子,美美地唱上那么一回,那可是莫大的荣耀了,这可得让十里八村乡亲起码能唠叨好几个月。
                        秦腔并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都可以亲近的艺术,当人们辛勤劳作,高兴的时候,可以放开嗓子吼上一段,高亢的吼声激荡长空,回荡四野,让人心中豪迈之极。如果在悲伤的时候,悲愤地吼一段秦腔,苍凉悲戚,低沉婉转,山川为之动颜,草木为之悲戚。秦腔就像一根脐带,一头连接着秦人的未来,一头连接着秦人的过去,为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们,提供着思想的乳汁。
                        


                        IP属地:四川13楼2012-05-22 13:45
                        回复
                          最后送大家一张搞笑图,哈



                          IP属地:四川14楼2012-05-22 13:46
                          回复


                            


                            IP属地:四川15楼2012-05-22 13:48
                            回复



                              IP属地:湖南16楼2012-05-22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