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科院举办输欧米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培训班培训班合影

受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局的委托,2012年4月12日-13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在北京贵州大厦举办了“输欧米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培训班”。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毕克新副局长、熊先军副处长、检科院陈洪俊副院长、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范春林副主任出席会议,毕克新副局长和陈洪俊副院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18个直属检验检疫局的25名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输欧米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培训。
本次培训以理论讲解为主,主要内容有:欧盟法规【关于含未批准转基因大米成分的中国米制品的紧急措施和废除决定2008/289/EC】(2011/884/EU)中规定的《应用P-35S, T-NOS和CryIAb/Ac的检测中国转基因大米成分的实时PCR方法》(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P-35S, T-Nos and Cry1Ab/Ac for the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originating from china using real-time PCR)、筛选检测方法的原理和背景、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等,并组织各局进行了检测方法和检测报告的技术探讨、咨询和经验交流,通过此次培训解决了检测方法中比较难把握的技术细节问题,并针对今后转基因检测和监管工作提出了建议。
附上原网址,不然五毛说造谣: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0425/077325.shtml
2011年1月~10月,我国大米制品因含转基因成分已被欧盟通报26批
近日,欧盟27国一致同意将于2012年2月1日起对中国米制品实施史上最为严苛的入境检查。据悉,欧盟最新的监测系统能够检测出大米产品中的26种转基因物质。业内人士指出,欧盟新政意味着出口企业将面临检测成本的增加和订单流失的风险。但中国企业需正确看待这一新规,不能一味认为其只是针对中国,关键是要自己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
鉴于《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通报》(RASFF)今年来对含有转基因成分Bt63的中国米制品频频拉响警报,近日,欧盟27国一致同意将于2012年2月1日起对中国米制品实施史上最为严苛的入境检查。
据了解,欧盟最新的管控系统能够检测出大米产品中的26种转基因物质。欧盟新限制措施规定,中国官方必须在向欧盟出口前批批提交米制品的检验报告,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转基因大米制成品流入欧盟境内。
此前,米制品出口欧盟从原料到成本要经过多道检测,要求已经近乎苛刻。如今,中国输欧大米企业将继续踏刃起舞。
输欧大米拉警报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农产品进口地区,亦是我国食品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一贯以坚决反对著称。而本次欧盟对中国转基因大米的担忧亦非空穴来风。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10月,我国大米制品因含转基因成分已被欧盟通报26批,占欧盟本年度此类通报的55%。2010年度,我国大米制品因转基因问题共被欧盟通报46批,占其2010年食品包装通报总量的15.1%,同比增加170.6%。食品转基因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欧盟的一个重要因素。
福建省百佳食品有限公司主营出口欧盟的米粉。该公司外贸部经理官俊杰指出,欧盟政府和民众对于转基因的看法差别迥异。“我去欧盟考察时,发现当地的普通百姓并不太在意转基因之类的问题,欧盟政府却格外关注这些问题。”官俊杰说。“欧盟频频在我国大米制品中检测出转基因成分,暴露出国内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不到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田维明如是说。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张剑波也对此表示认同。她指出,中国在转基因作物种植,特别是稻谷等主粮的数据监管上不是很透明,所以欧盟检测结果有一定警示作用,或许能够推动国内加强转基因作物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