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闱讨论组吧 关注:25贴子:441
  • 4回复贴,共1

正阳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业兴盛和交通发达,“民间”旅馆渐渐兴起。这些旅馆最初叫“客栈”或“旅店”,食宿不分,主要为商人服务。
西汉时期,旅馆的范围得到扩大。西汉首都长安,馆舍星罗棋布,不公有供各地客商住的“郡邸”,还有供外宾居住的“蛮夷邸”。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载:唐太宗即位后,恢复了地主官朝觐制度,为使官员住宿方便,下令建造“邸第三百余所”。当时,水陆驿道纵横交错,每隔30里就有一所驿站。全国共有驿站1639所,以首都长安为中心驿道,四通八达。
后来,又在少数民族地区修建了一条“参天可汗道”,沿途增设了68所驿站,以供来往使者食宿,羡慕出现了银牌制作的驿站专用凭证。当时还按宾客的国籍或民族,分设国家宾馆,由鸿胪寺属下的典客署负责管理接待和迎送。
到了元代,旅馆已成为最兴旺的行业之一,甚至出现了皇家开办的旅馆。
而正阳楼客栈,自XX年间开办到现在已有XX年,是京城老字号。。


1楼2012-07-16 17:19回复

    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XXX年间,是享誉京都内外的老字号,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瑞蚨祥百年以来始终坚持“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  瑞蚨祥的经营范围:绸缎、呢绒、棉布、皮货、化纤、民族服装服饰等。


    2楼2012-07-16 18:11
    回复
      正阳楼XX始建于XX年间,距今已有XX多年的历史,是京城著名XX(?)之一的老字号。
      正阳楼阳楼饭庄以经营山东风味菜为主,XX初期增添了别具一格的"螃蟹"菜和"烤涮肉"等,一时誉满京城
      正阳楼最有名的莫过于蒸大螃蟹。《旧京琐记》曾记载:“前门之正阳楼,蟹亦出名,蟹自胜芳来,先给正阳楼之挑选,始上市。故独佳。”《旧京秋词》也有“北京蟹早,曰‘七尖八团’。旧京之蟹,以正阳楼所售为美,价数倍,然俗以不上正阳楼为耻”的记载。梁实秋先生在《蟹》一文中亦提及:“在正阳楼北平吃螃蟹唯一好去处是前门外肉市正阳楼”。每年秋天,正阳楼都派专人去天津附近盛产螃蟹的胜芳选购螃蟹,将螃蟹养在大缸里,浇鸡蛋白催肥。一两天后,待螃蟹将胃中的杂物吐出,用清水洗净,拿细麻绳将螃蟹爪和两个大夹子绑牢,放入笼屉大火蒸熟。  为了方便食客,正阳楼还准备了铜制蟹鼎、蟹锤和蟹钎等食蟹工具。郑水福深谙吃螃蟹之道,他说,食用整蟹应先吃腿肉,后吃蟹肉。用专用食蟹工具敲开蟹螯,吃完再从尾部掀开盖壳,拔去草芽,蟹黄、蟹肉蘸姜醋汁慢慢品尝。食蟹时还要喝黄酒,一般吃净一只整蟹需要20分钟。吃后还得用茶水洗手除去腥味。  如今,正阳楼饭庄有一道独具一格的“正阳螃蟹宴”,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均由凉菜、热菜、面点、汤类组成。凉菜中的松花蟹,热菜中的小笼蒸蟹、合欢蟹、酱香蟹、糟熘蟹钳、菊香蟹,面点中的蟹壳黄、介士争雄及蟹仔汤都是蟹宴中的上品。
      [ 要不还是叫饭庄吧= =]


      3楼2012-07-16 18:17
      回复
        约在XX年间开办了第一个茶庄,“**春茶庄”。林是他的姓;春字有两个含义:一是茶树春天生的芽最嫩最清香,二是冬去春来,万物萌发生长繁茂,人们都用它蕴喻其事物的兴盛;庆就是庆祝之意。联起来就是,庆祝林子丹开办的茶庄事业兴盛 过了两三年,林子丹又在北京内城的王府井东安市场内三道街开办第二个茶庄。其生意之兴旺远远超过了劝业场内的**春茶庄。后来,林子丹在前门大街路东,五牌楼东侧开办了第三个茶庄 林子丹改善经营,由论罐卖原装茶改为自己拼配零售,颇受北京顾客的欢迎。1920年便在东安市场开设茶叶店,兼营福建漆器。店堂中间挂有“福建**春茶庄”黑漆金字匾额。店堂内分东西栏柜,各设玻璃门面。东柜卖茶叶,品种齐全,档次多样,主要品种有红绿花茶、乌龙茶、紧压茶及各地名茶、茶罐制作考究。西柜卖福建漆器,同时销售茶盒、茶盘等,别具一格。**春茶店的茶叶品种很齐全,其熏制的茉莉花茶颜色清淡,味醇杀口有后劲。林子丹也很开明,善待伙计 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劝业场的庆春林随劝业场的停业而歇业。1968年东风市场拆建后,并入市场北端的食品厅内。目前仅存前门大街22号“**春茶店”一家
        - -这个不知道怎样改。。


        4楼2012-07-16 18:19
        回复
          正乙祠戏楼建于XX年间。戏楼建于佛教寺庙的原址上。戏楼具有悠久的历史,许多有名的大师曾在这里演出。
          正乙祠内设戏楼,大堂供集会,有《正乙祠碑记》。正乙祠坐北朝南,临街为九间倒座北房,进深五檩带前廊。正中为朱漆广亮式大门。院内偏东有南房三间,五檩加前廊硬山式。庭院东西长,南北短,两排客房南北对应。  西部为戏楼,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十二檩,二层卷棚悬山顶,戏楼正中罩棚即池座,南面为戏台。看池约百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00余人。  戏台北、东、西三面设楼座,进深一间三檩,二层上加披檐。戏台顶设木雕花罩,侧面有架空木梯通二层楼座。室内梁架明露,原绘有彩画。楼座设“卐”字花板栏杆,雕花木挂檐板。  戏台后(南)有扮戏房六间,戏楼前(北)接正厅五间,正中三间为厅,两梢间为戏楼入口。戏楼东侧有三间铺面房为原银号所用。
          


          5楼2012-07-16 18: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