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吧 关注:35,713贴子:1,472,507
  • 10回复贴,共1

有关测谎仪的一些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测谎仪现在还没能作为法庭证据使用,但已经有人在呼吁了,相信总有一天测谎的结果会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先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放在下面,这几天比较忙,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先研究一下


1楼2007-03-06 12:44回复
    先转中国青年报的,链接在这里
    http://www.cyol.net/zqb/content/2005-03/16/content_1049561.htm


    2楼2007-03-06 12:46
    回复
      请你分析一下广大ZLD和警方为何不赞成对孙维测谎?


      3楼2007-03-06 12:50
      回复
        请你分析一下广大ZLD和警方为何不赞成对孙维测谎? 
         
         
         作者: 素描初学者 2007-3-6 12:50   回复此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成孙维上央视!!!!


        5楼2007-03-06 12:52
        回复
          • 61.144.112.*
          对啊,孙名声都被我们这些"暴民"“糟蹋”成这样了,强烈建议孙象BEI一样光明正大地上央视洗洗白啊,顺便还可以把BEI这个隐藏多年的“凶手”挖现来,一举好几得呢,行动啊。看好你哦


          6楼2007-03-06 13:25
          回复

              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项技术在我国一直被当做是“唯心主义”而否定。武伯欣第一次见到所谓的“测谎仪”,是他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以后。当时,系实验室里摆着一台用于测谎的美制基勒式多道记录器,外形就像一个大收音机,是国民党时期留下的。他和同学都很想实际操作一下,但这台仪器根本不许本科生碰。直到上了研究生,这分好奇心才得到满足。 

              武伯欣从90年代介入此项研究,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公安大学设立全国惟一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硕士学位点,武任导师组组长。 

              心理测试的鉴定结论并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这项技术的首要功能,在武伯欣看来,是排除无辜,然后确定知情人,认定嫌疑人。 

              而像这样惟一嫌疑人或一号嫌疑人被测否的情况,在他所办的案子里,不在少数,也常常经历如此群情“鼎沸”的场景:“这仪器准吗?再测两次看看,恐怕结果就不一样了。”“我们调查了这么久,不是他是谁啊?”“否了一号,往下怎么查啊……” 

              “再好的枪,还是有人打不中靶子,这能怪枪吗?” 

              按照武伯欣的建议,又找来报案的采石场老板。 

              一进门,一脸傲气的老板上来就说:“找我来干什么?是我报的案。”“跟你调查些事。”武伯欣和念测试题一样不紧不慢。“你说是你发现的,可怎么才能让人完全相信呢?现在有这样一种技术手段,如果经过测试鉴定,就可以对你说的确认无疑……” 

              老板有点不耐烦:“那就快点测吧,我还有事呢。” 

              还是同一套题:“拿走炸药和雷管的人,是想……” 

              几道题念过就发现有情况―――目标题上出现相关的生物反应!“拿走炸药和雷管的人,现在是知道这些东西在哪儿吗?”“被拿走的炸药和雷管,现在是很安全吗?/是还没有用吗?/是藏起来了吗?/是还在涉县吗?” 

              “拿走炸药和雷管的人,是想说清楚这件事吗?/是感到后悔了吗?” 

              无论他做出如何回答,说“是”也好,说“不知道”也好,碰到和案件相关的目标题,屏幕上的绿蓝线条马上出现波动,皮肤电的红线条一下冲上极限。这和纯生理紧张造成的盲目反应,有着本质的区别。 

              皮肤电指标的变化对评判测试结果意义最重,这种变化受交感神经活动影响。交感神经活动来自于测试人的言语刺激,不同问题,在被测人那里通过心理认知引起的情绪程度不同,导致的生理活动程度也不同,表现为末梢神经的电位变化。一般情况,这是极为微小的变化,只有仪器能记录下来。“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理素质好坏没有关系,它是不受意志控制的。除非受过非常专业的反测试训练。”武伯欣说。 

              当然,也有人眼睛可见的部分。“你能很明显地看到,他额角上开始冒汗,呼吸节奏乱了,多余动作增多,舔嘴唇、吞咽口水,眼睛不断往测试人方向溜,坐在沙发上不断动来动去,不时地屏息……”测试中的同步观察也在评价中要占到一定比重。 

              第二遍,反应更强,和目标题的对应都很明确。 

              中间休息时,武伯欣和被测人讲,如果觉得不好回答,就保持沉默好了,没关系。 

              他果然在有些问题上选择了沉默。 

              屏息,可以看做是典型的反测试行为之一。被测人屏住呼吸,反映在屏幕上三条曲线会保持平稳或有下降。但只要拉长提问间隔,比如从正常的25秒左右延至30秒,等待那口憋住的气吐出来,只要被测人一正常呼吸,皮肤电的红色线条就会骤然升上去。 

              三遍测试下来,武伯欣确信无疑:就是他。 

              从采石场老板对目标题目的反应来看,他是因为和谁有矛盾想报复,而不是令大家紧张的“想做点大事”,是三个人一起干的,还有一个人知情。当时用车拉下山,给藏起来了,没给别人。东西没出涉县,他知道藏在哪儿。而且,根据最后一组尾题显示,他有后悔的心态,想说清楚。武伯欣建议下一步的审讯可以把握这一点。 
            


            10楼2007-03-06 14:26
            回复

                果然,采石场老板很快就承认了,他是不想付保管员工钱,就玩了这么一个“撬门盗库”的把戏。炸药和雷管就藏在他自己家的一间偏房里。 

                这起案子总算有惊无险。虽然发生在两年前,现在听来,依然觉得惊心动魄。 

                十几年来,武伯欣经办过省高级法院复核的死刑案、亲杀父母弟妹全家的血案、15年前的特大杀人积案,以及盗窃、诈骗、投毒、爆炸等多种类型的案件。到现在,对于每一起案子,他仍然都像第一件一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2000年和2001年,媒体相继披露了云南昆明杜培武案和安徽芜湖刘明河案。这两起冤案,根据武伯欣的研究,都是因为依据口供出题,使用了错误的“测谎”方式,作出了错误结论,致使心理测试技术成了助纣为虐的工具。“再好的枪,还是有人打不中靶子,这能怪枪吗。”他说,这项技术,绝对不是买一台机器、照一本翻译过来的试题手册、参加两三天的培训、根据口供拟一些问题、随便找一个人就可以做了。 

                “心理测试技术的主体是人,不是仪器。这项技术七分在人,三分在机器。” 

                在武伯欣主持测试过的案件中,有一个曾经引起争议。 

                2001年5月6日,湖北钟祥市贺集二中发生师生早餐中毒事件,经警方勘测认为这是一起人为投毒事件。由于在现场没有找到有效证据,钟祥市公安局特邀武伯欣前往,对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测试中,有三人涉案反应明显,并在询问中供出了测试反应不明显的第四人。后四人均在法庭上翻供。由于一直未能找到四人投毒的有力证据,2004年8月,钟祥市公安局做出撤案决定。 

                “这种案子属于‘疑罪从无’。”武伯欣说,“只是因为案件的侦查没有取得进展,没有找到证据证明,不能认定心理测试的结果有误。”他说,在他所办的近千起案件中,类似的案子大概有百分之十几。 

                比如在内蒙古武川曾经测过一起盗窃案,测试获得的心理事实与现场堪查获得的客观情况,像入室路径、端抽屉的动作、3万元现金装在信封里等,都很吻合。审讯中嫌疑人交代的作案经过,也和鉴定结果没有出入。但是盗窃的钱已经被挥霍,捉贼没见赃,案子最终因证据不充分被疑案从无。 

                “那2%的失误是什么情况?” 

                他说,主要是初期阶段对被测人体能与生物指标的关系认识不足,或者受命试用新仪器的时候,有错把涉案人当无辜者排除了。 

                1994年北京大兴发生的一起银行抢劫案中,当时被测人重感冒,服用过药物。他说,像这样药物对图谱的影响、女性怀孕的影响、方言或普通话的影响等,诸如此类的深入研究,现在都还非常有限。 

                再有,现在不少测试仪是直接引进或仿制国外的,武伯欣认为,他们的实验都是以西方人为基础的,而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语言心理过程、语言思维习惯、民族心理特点、文化传统背景等方面都有差异,应该首先在汉语条件下和实际案件中进行适用性研究,而不是直接照搬。 

                目前国内共有六家生产测试仪的厂家,都在用各种方式向司法机关推销产品。然而,不仅仪器的软硬件技术指标迄今没有国家标准,相应的行业管理也明显滞后,使用权和使用范围、使用过程中的法律程序、测试人的资格确认等,都尚未规范。 

                2002年一家足球媒体曾经点名让武伯欣他们好好去测一测“黑哨”。 

                “你能去测吗?” 

                他笑笑:“这项技术严格说来是一项刑事侦查、调查手段,所以我们不接受民间组织或个人的这种要求。民事调查也必须有法院委托。” 

                心理测试的前提之一,是被测人必须自愿接受测试,除非涉及刑事案件,任何人不能强迫他人接受测试,否则,即构成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 

                武伯欣非常反对“测谎仪,贪官的克星”、“窥测人心灵的眼睛”之类的宣传,认为“这是严重的误导”。他一再强调:“心理测试技术的主体是人,不是仪器。这项技术七分在人,三分在机器。” 

                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建立在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几大学科基础之上,还涉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计算机应用、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等学科知识。作为测试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和实战经验,就难以真正学好、用好这项技术。 

                但是,仅有专业知识也是不够的。 

                2003年11月,河北邱县某村发生了一起60多岁鳏居男子被杀焚尸案。武伯欣就是通过现场的一碗饺子馅,推断出当时可能有女性在场。后来的测试和侦破工作都证实,这个男子是被相好女人的儿子所杀。现场勘察的刑警早就看到了这碗饺子馅,却没有往这个方向调查。“如果对农村老年人再婚的现实没有了解,可能就想不到这儿。分析不到,也就出不了题。”他说,不是背一些名词解释、通过一个卷面考试的人就适合作测试人员。现在我国对测试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方面,都过于粗放和随意。 

                让他担心的,现在国内对这项技术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完全否定它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另一种则过高估计它的作用,导致“以测代侦”。 

                武伯欣真正比较多地参与办案是从1994年开始,那年办了30多起,1995年增至50多起,2004年的数量是147起。 

                “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他说,“不能想像,有些人号称一年能测五六百起。”自2003年9月从公安大学退休以来,他在北京家里基本待不住,各地请他前往办案的电话不断。一方面,他希望有生之年能把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到底,尽可能多带出一些水平过硬的实测人员,另一方面,他很害怕这项技术过于“泛滥”。 

                “心理测试技术并不是所有案子都适用,也不是什么都能测,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作测试员。”武伯欣说,否则,不仅会毁了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更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11楼2007-03-06 14:26
              回复
                测谎结果现在还不能作为法庭证据使用,但现下司法机关侦破案件中有使用。

                北京警方一再拒绝孙维,称没有必要给孙维做测谎,那是因为朱令被投毒案并非疑难案件需要用测谎手段进行侦破,“没有必要”已经表明14处是破了案的,而孙维要求的并非是测谎,是需要重录口供进行翻供的机会。


                12楼2007-03-06 21:08
                回复
                  顶一下,这段时间没有来,因为比较忙,没有大段的时间考虑这些事情

                  请现阶段有时间的朋友关注


                  13楼2007-03-31 18:57
                  回复
                    请你分析一下广大ZLD和警方为何不赞成对孙维测谎? 
                     
                     
                     作者: 素描初学者 2007-3-6 12:50   回复此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成孙维上央视!!!!


                    14楼2007-03-31 19:02
                    回复
                      孙维不敢上电视

                      确实说明了一些问题

                      至少锁定了人们怀疑的视线


                      15楼2007-03-31 19: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