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雅克号船上酒吧 关注:18贴子:485
  • 1回复贴,共1

胤禩派(八王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7-03-18 20:03回复
    胤禩派 

    《康熙朝储位斗争纪实》 

    吴秀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9月第一版 页111-119 

    (第四部分·迟疑不决·11 胤禩派) 







    1708年,皇八子胤禩脱颖而出,成为最有力的储位争夺者。在朝中他成功地树立了一个“贤王”形象。他的兄弟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支持他的雄心伟业,皇长子胤褆在某种程度上也支持他。 

    胤禩争夺储位的活动至少可追溯到1703年。那时,索额图因助太子潜谋篡权而被康熙囚死,这一事件表明了皇帝对太子的强烈不满,从而激起了其他皇子图谋储位的欲望。在支持胤禩的三兄弟中,皇长子胤褆当时三十岁,他从来不曾全力支持胤禩,一则他为人喜怒不定,再则他也同样觊觎储位。胤禵当年年方十五,起不了什么重要作用。只有二十岁的胤禟与二十二岁的哥哥密切分作,一意助兄登上皇位。 

    胤禩争夺太子的重要障碍是母亲良妃的出身。良妃的父亲是内务府辛者库的一个包衣,其最高官职不过是个主事,一直到1708年,她一直为嫔。胤禩或许意识到这一缺陷,便不遗余力地设法抬高自己的地位,甚至不惜采用欺诈手段。他善于交际,不时利用有影响的人物竭力取说父皇。 


    胤禩的母亲地位虽卑,但他的妻子在满族的封建等级制中地位却颇高,足有资格当未来的皇后。她的母亲是有名的安郡王岳乐之女(岳乐于1689年死后,其爵位由长子玛尔浑继承,后者以少安郡王知名,他与他的两个弟弟景熙和吴尔占在朝中地位显要,均支持胤禩夺取储位)。然而,胤禩的妻子除社会地位较高外,在其他方面并无助于其夫的储位争夺。她是个令胤禩畏惧的专横女人。在他们的夫妻生活中,一切都听命于女方而不是男方。而且,胤禩妻没有生育能力(出于嫉妒,她不准胤禩纳妾。对皇子说来,纳妾是很普通的事。因为她的这种“恶行”,康熙日后曾斥责她,说她的恶德来自祖父岳乐)。胤禩无子,这自然也使康熙认为不宜选池为太子。否则将在下一代造成新的继承危机。 


    出于这些问题,在康熙帝处置索额图之前,人们认为胤禩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朝中官员推测,康熙帝所垂青的是皇十三子胤祥。何焯在致其弟的信中记述了当时的情况:“杨君国维已分与十三殿下处读书……昨选新庶常为各邸伴读,圣明谓诗论文皆无出杨君右,殿下又钟爱者,将来遭际不可知。”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康熙帝非常喜爱皇十三子,因而派最有名望的学者当他的私人教师,以把他培养成为可能代替胤礽当太子的人。何焯这样合蓄地予以推断,尚不至于冒犯上的危险。 


    尽管困难重重,胤禩依然全力以赴争夺储位,特别在索额图被囚死之后,他更是信心万倍。他采用了两个办法、第一个直接针对康熙帝,胤禩希望以他的天赋和品格给父皇留下良好印象;第二个则指向胤礽,他策划以暗杀手段除掉太子。 


    诸皇子知道康熙帝十分重视儒学,因此,凡图谋储位者自然要竭力显得博学多识,富于文化教养。在树立这一形象方面,皇子们的教师是可资利用的工具。从政治上讲,他们可作为皇子与宫廷沟通的中间人,在朝中充当为自己的学生做说客的角色。 


    何焯于1703年被任命为胤禩的教师之后,胤禩便利用他向父皇表明自已喜爱儒学,景慕南力的文人学士。何原籍苏州,与南方的名士早有密切联系,他还与来自福建的扶摇直上的大臣李光地有关系,正是李首先把何推荐到南书房,这一背景对胤禩说来是颇有价值的。另外,何当时在御书处任职。他有两条渠道可接近皇帝,因而对胤禩说来,何焯就自然倍加有用。 


    何很快就卷入了胤禩争夺储位的活动。与此同时,秦鴙生(也称秦道然)被任命为胤禩的支持者胤禟的教师。秦、何二人与这两个皇子的密切关系,最终使他们吃尽苦头。 


    胤禩先派何的弟弟到南方收买稀世书籍,南方的文人学士士有感于胤禩的好学精神,称赞他“实为贤王”。这一策略在于沽名钓警,以博得朝中南方文人的支持,并把对他的好感转达给皇帝。


    2楼2007-03-18 2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