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肢体语言的读心策略(1)
第一章
肢体语言的读心策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最能反映人们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当我们看到令人厌恶或是恐惧的事情时,我们会迅速闭上双眼,甚至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而当我们看到令人兴奋或是高兴的事情时,我们的瞳孔会迅速扩大,眼睛也因此而变得炯炯有神。
人们很早就知道通过眼睛来解读别人的内心。例如,古代波斯商人在出售首饰时,通常会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如果一枚戒指的熠熠光泽能使顾客的瞳孔扩张,他们就会借机抬价。而在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更是把眼神作为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
由此可见,眼睛在传递感情和洞悉人心方面,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瞳孔变化
我们都知道,瞳孔是眼睛用来控制进光量的,瞳孔放大进光增多,瞳孔缩小进光减少。因此,在黑暗中,为了看清事物,人们的瞳孔会变大。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情绪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到瞳孔的大小。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赫斯偶然间发现的。
有一次,赫斯躺在床上翻阅一本精美的画册。当时,卧室里的光线并不暗,可是赫斯的妻子却发现,丈夫的瞳孔大得出奇。这是为什么呢?赫斯百思不得其解。临睡前,他突然想到:也许瞳孔的大小与人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
事后的实验证明了赫斯的猜想。如今,心理学家已经证实,人们在兴奋、紧张或愉悦时,瞳孔会比平时扩张四倍,而在生气、厌恶或疲倦时,瞳孔则会收缩。
更重要的是,瞳孔的运动是独立、自觉、不受意识控制的。这意味着,人的言行可以做假,眼神却无法掩饰。经验老到之人对此深谙不已。在牌桌上,我们经常看到戴墨镜的玩家,而电影里的特工或保镖也总是墨镜不离身,唯恐自己的瞳孔泄露了天机。
●眨眼频率
眨眼睛原本是一种很自然的生理反应,在正常而放松的状态下,人每分钟眨眼6~8次,每次闭眼的时间不超过1/10秒。然而,突然增加或放缓的眨眼频率,则往往暗示着人们心理上的某些变化。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眨眼频率与内心的紧张程度密切相关。当人们感觉紧张或压力巨大时,眨眼频率会迅速增加。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他在公众场合被问及某些棘手的问题时,尽管言辞依然镇定,但不断张闭的眼睑却出卖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