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亲书的“仲子庙”匾额(见下面照片),木质,长119厘米,宽40厘米,“仲子庙”三字,楷隶行相参,以楷为主;用笔多中锋,藏锋落笔,回锋收笔,自成体势。款署“郑燮书”一行小字,更是自成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及至近代,庙宇历经连年战火,年久失修逐渐被毁,更为不幸的是,在文化大**期间的1966年,造反派到处破坏文物古迹,庙宇被毁的所剩无几,“仲子庙”木匾被北寨村一户人家拿走,明珠暗投,竟当成了剁猪草的案板。据莘县文物部门介绍,20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征集到该匾额时,还能隐约看出匾上的字是用朱丹直接写在木板上后刻制的,再敷以天然漆。由于农民没有很好地进行保护,加之自然条件的影响,但其匾虽经历风吹日晒、刀砍斧剁,字迹仍清晰可见,真可谓“入木三分"呀!据山东省及当地 ‘文物鉴定专家鉴定,《仲子庙》匾丹书系出自郑燮亲手,书于其知范县期间(1742-1746),为板桥存世书迹中一件难得的楷书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