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谋吧 关注:44贴子:887
  • 14回复贴,共1

【转贴】中国传世花鸟画全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石器时期
1 《鹳鱼石斧图》
陶缸于1978年在河南省临汝县阎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系夹砂缸。腹部一侧绘有鹳鱼石斧纹样,以红棕两色绘成,约占缸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左绘有鹳鸟一只,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圆睁,口含一条大鱼;右绘一把石斧,斧头捆绑在竖立的木棒上端。此画笔法凝重,色彩醒目,形象逼真,反映了当时原始部族的渔猎生活,是我国原始陶绘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1楼2012-09-14 08:43回复
    《百马图》
    此图卷共描绘各种马95匹,牧马的奚官与圉人41人在一条河中及岸边洗马、戏马、驯马、饲马的场面。这幅图中所描绘的近百匹黑、白、红、花等各色马,有动有静,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画家对马的描绘,极善抓住其动态和神情,运动中的马被表现得活泼顽皮,静立时的马又被表现得庄重威武。画中笔法清秀温雅,敷色清淡,可以看出唐法向宋元法变化的痕迹。

    


    3楼2012-09-14 08:45
    回复
      3 《百马图》
      此图卷共描绘各种马95匹,牧马的奚官与圉人41人在一条河中及岸边洗马、戏马、驯马、饲马的场面。这幅图中所描绘的近百匹黑、白、红、花等各色马,有动有静,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画家对马的描绘,极善抓住其动态和神情,运动中的马被表现得活泼顽皮,静立时的马又被表现得庄重威武。画中笔法清秀温雅,敷色清淡,可以看出唐法向宋元法变化的痕迹。
      


      5楼2012-09-14 08:45
      回复
        4 《五牛图》
        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东西两道节度史,后封晋国公。以画牛著称于时。此图画五头状貌、姿态各不同的黄牛。五头牛均膘肥体壮,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但又各自有不同的性情,居中一头更显沉静本份,蹭痒那头显得有些调皮,回头舐舌那头较为活泼,昂首那头似乎有些胆怯。此画行笔粗放凝重,设色较为淡雅。作品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6楼2012-09-14 08:46
        回复
          6 《牧马图》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画马赞》中说:韩干画马,毫端有神。……鱼目瘦脑,龙文长身,雪垂白肉,风蹙蓝筋。对他的画马,赞赏倍至,后人将他与当时最善画牛的戴嵩并称为“韩马戴牛”。《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雄骏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有一人物手执缰绳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寥寥几笔勾出马的健壮体型,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实中来。画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款:“韩干真迹”。
          


          8楼2012-09-14 08:46
          回复


            9楼2012-09-14 08:47
            回复
              《山鹧棘雀图》
              北宋 黄居寀 绢本设色 纵97厘米 横53.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晚秋时节的溪边小景。近景的溪边几块石头显得突出,整个景色显得荒寒萧疏, 但飞鸣、栖息于荆刺丛上的几只雀鸟, 则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跃的气氛。此画不像单纯的山水画, 也不像单纯的花鸟画, 而是兼有二者的特色, 巧妙而自然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荆棘、竹叶均用墨笔双勾, 岩石、山鹧、雀鸟及荆棘、竹叶等的设色浓重艳丽。
              


              13楼2012-09-14 08:48
              回复



                15楼2012-09-14 08:54
                回复
                  其实后面还有,不过度娘不给我发了


                  16楼2012-09-14 08:55
                  回复
                    《寒雀图》
                    宋 崔白 绢本设色 纵30厘米 横6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寒雀图》描绘隆冬的黄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栖入寐的景象。环境的描写被完全省略了,只剩下一株枝干虬劲的老树。用皴擦勾勒的古树的树干在形骨轻秀的鸟雀衬托下,显得格外浑穆恬淡,苍寒野逸。此画用色其淡若无,用笔灵活松动,运墨干湿浓淡相参,单纯中蕴涵变化,真可谓“体制清淡,作用疏通”。

                    


                    19楼2012-09-14 08:56
                    回复
                      《双喜图》
                      宋 崔白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初宫廷花鸟画以黄筌工致富丽的花鸟体制为标准,崔白进入画院后却以生动自然的花鸟画,打破了皇家画派对宫廷花鸟画的垄断局面,使画风发生明显变化。崔白画花鸟画,善于通过对季节变化的自然环境中花鸟情态的细致刻画,取得真实生动的效果。《双喜图》表现秋风劲吹摇撼树木,双鹊掠飞鸣噪,引起野兔的回首观望,残枝败草和鹊兔的生机活跃的对比,既生动地表现了荒寒气氛,又不失时机地表现了荒凉中的生意。

                      


                      20楼2012-09-14 08:57
                      回复
                        《墨竹图》
                        宋 文同 绢本水墨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石室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后中进士,仕为太常博士司封员外郎。他的画风潇洒姿致,如迎风而动。《墨竹图》笔法谨严中又潇洒之致,所谓“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由此可见。其墨竹选取其清洒生动姿态,运用了书法行书的用笔,因他的竹木怪石独具一种风味,后人号之为“文湖州竹”。此图写倒垂竹一梢,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以淡墨渲写,生趣蓬勃。

                        


                        21楼2012-09-14 08:57
                        回复
                          《写生蛱蝶图》
                          宋 赵昌 纸本设色 纵27.7厘米 横9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写生蛱蝶图》以墨笔勾秋花草虫, 形象准确自然, 风格清秀, 设色淡雅, 与黄筌的富贵、徐熙的野逸又有几分不同, 显示出独特的风貌。有人评价赵昌说:“赵昌折枝尤工, 花则含烟带雨, 笑脸迎风, 景则赋形夺真, 莫辨真伪, 设色如新, 年远不退。”此图无款印,明代董其昌题称为赵昌画,元代冯子振、赵岩题诗,董其昌题跋。

                          


                          23楼2012-09-14 08:58
                          回复
                            《杏花图》
                            宋 赵昌 绢本设色 纵25.2厘米 横27.3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赵昌, 字昌之, 剑南(今四川省)人, 生卒年不详, 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他工画花卉, 兼草虫。他继承了其师深入观察花卉的创作方法和笔迹轻利、设色鲜艳的画风。他常在清晨朝露未干时, 绕栏谛视花卉姿容情态, 手调色彩当场画之, 他以能为花卉传神著称, 常自号“写生赵昌”。《杏花图》形象秀雅清俊,设色古秀沉着,杏花娇而不艳,媚而不俗,花朵盛开而迎风招展,是宋代画家所流行的折枝画法。

                            


                            24楼2012-09-14 08:58
                            回复
                              《五马图》
                              宋 李公麟 纸本墨笔 纵29.5厘米 横225厘米 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画卷分五段,描绘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矫健的名马,前四匹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第五匹佚名(应是“满川花”)。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前四幅上有宋代著名文学家和大书法家黄庭坚题笺记写马名、尺寸及产地,卷后有黄庭坚赞誉李公麟品德的跋语。李公麟善于画马,“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画家能刻画出马的肌肉骨骼的结构、质感、量感乃至光泽感。此画用笔精练,造型准确,生动传神。

                              


                              25楼2012-09-14 08: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