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博学 自强创新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对学校而言,德为育人之本;对学生而言,德为成人之本;对教师而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对治校而言,既要法治,更要德治。全校师生需谨记:最高的为学之道是教导学生能够彰显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时常想到上天所赋予你的天良,这样才能使人革旧从新,身体力行,处于内心清明的最高的善的境界上。
博学——语出《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希望全体师生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获得广博的知识,不仅懂得自己攻读的专业,也能跨越学科的边界涉足其它的领域;不仅有自然科学的训练,还要有人文艺术的修养;不仅要有较全面又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广博的胸怀,面向社会,看待人生,走向未来,在生命旅途中永无止息地学习和充实自己。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中国人性格形成和人格培养的砥砺之石、冶炼之炉和行为圭臬。自强不息是十中人的精神。十中从创办到发展壮大,正是凭借这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困难压不倒,厄运不低头,危险无所惧的精神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十中人在工作中,在发展中更需要以此为训,积极进取,永不停息。我们把“自强”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在自己的学业、精神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坚守自己的生活信念,铸造自身的人格力量,形成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的坚毅的心理素质。
创新——华夏祖先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创新行动,唯如此,才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为学生要摒弃传统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善于质疑,敢于创新,具备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的求知进取的精神,唯如此,才能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