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戏剧式微,国家是有责任的。在戏曲兴盛的年代,强行的国有化,在戏曲衰弱的年代,强行的市场化——我期待市场化,赞赏市场化,但不是在这个戏曲大环境不兴旺的时间。
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你可以认为那篇文章我某种程度上是在泄愤。没错——凭什么越剧兴旺的时候,市场环境最优良的时候,没给足够的放手,现在戏曲大环境低迷,越剧发展不如以往了,就来甩包袱了?
但是,撇开这些因素,越剧不是没有好演员。比如吴凤花,真正当得起德艺双馨这个词。越剧演员不是没有不勤奋锻炼的。我还记得有一次无意间看到微博里转的图,似乎是浙百的小班还是谁,在排戏训练。
但是整体上呢?整体上又是如何?
话再说回来。我是很愤慨某些甩包袱的举措。但归根到底,这毕竟是外因。你能改变这些么?不行。无法改变,只能适应。我们或许应该多想想,在抱怨这些那些外部因素的时候,作为内因的元素,应该如何做,怎么做?
李惠康:重塑越剧在上海的形象http://tieba.baidu.com/p/901450612
坦率说,里面提到的不少问题,我倒觉得,可不单单局限于上海。
这是李先生1990年3月9日发表于《上海文化艺术报》的文章。现在是2012年10月5日,过去了22年了,至今,这篇文章仍然有效,22年啊,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我以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你可以认为那篇文章我某种程度上是在泄愤。没错——凭什么越剧兴旺的时候,市场环境最优良的时候,没给足够的放手,现在戏曲大环境低迷,越剧发展不如以往了,就来甩包袱了?
但是,撇开这些因素,越剧不是没有好演员。比如吴凤花,真正当得起德艺双馨这个词。越剧演员不是没有不勤奋锻炼的。我还记得有一次无意间看到微博里转的图,似乎是浙百的小班还是谁,在排戏训练。
但是整体上呢?整体上又是如何?
话再说回来。我是很愤慨某些甩包袱的举措。但归根到底,这毕竟是外因。你能改变这些么?不行。无法改变,只能适应。我们或许应该多想想,在抱怨这些那些外部因素的时候,作为内因的元素,应该如何做,怎么做?
李惠康:重塑越剧在上海的形象http://tieba.baidu.com/p/901450612
坦率说,里面提到的不少问题,我倒觉得,可不单单局限于上海。
这是李先生1990年3月9日发表于《上海文化艺术报》的文章。现在是2012年10月5日,过去了22年了,至今,这篇文章仍然有效,22年啊,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