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的英译可译为Lingerie,之所以如此,全因古时候的内衣是由薄的亚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便有Lingerie。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已织成最早的麻布,它的密度是10根/厘米,但那时内衣却与外衣无甚区别,只是原始的遮体、保暖之用。4000年前,麻布己达到了24根/厘米,随着X祖的丝织技术的传播,内衣日渐区别于外衣的功能,称之为抹胸及裹肚等。从《簪花仕女图》中的薄纱低胸绣花衫,我们看到了唐代女子的"亵衣";而《西厢记》中的宋代女子,则抹胸在内裹肚,一根幼带围颈,一块菱中遮胸,掩起千般风情,万种妩媚。但中国毕竟还是保守的民族,直至清朝末期随着洋纱洋布进入中国,西方的胸衣才真正演绎在中国女子的身型之上。
内衣又被译为Under Cover或Under Wear,这是1983年以来服装界的用语。它包括紧身胸衣(Corset)、乳罩(Bra Cup)、掐腰(Waist Nipper)、连胸紧身衣(All-in-one )、背心式衬裙(Camisole) 、短腰(Short)等许多种类。胸衣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在16世纪,还有铁、木头制的紧身胸衣,当时的女子可谓体无完肤。直到十字军东征,随着纺织技术的运用发展,16世纪末期,开始使用鲸髦、钢丝、藤条等来制作紧身衣。在16世纪30年代,当时的时装武器就是吊袜带、紧身衣与裙撑,可见西方人对内衣的重视。对其功能的理解也不仅为遮体保暖,而更多的用意是塑造身体曲线。内衣也设计得极为复杂,穿一件内衣,可能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到了帝政时期(1804-1825),紧身胸衣已变得简化。
巴瑟尔时期(1870-1890),内衣制造得越发精美,蕾丝、丝绸、薄纱充分运用,但对内衣的塑身要求已逐渐淡化,因为人们发现胸衣中的纬向金属丝对人体的呼吸道无益。1900年,莎洛特有了健康胸衣。1907年,更放松了对腰部的束缚。到了1910年,内衣的位置以长于臀围线以下10-40厘米为宜。伴随弹性织物在服装中的广泛应用,内衣变得越来越舒适易穿。本世纪40年代,无带胸罩开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