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校友最终没能回校,很多人都很失望。而且校庆大会会场出现了严重的乌龙事故,会场外很多师生校友白等了几个小时。这些问题出在沟通环节,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总体而言,作为211非985高校,昨天校庆大会的规模和规格中规中矩,总体而言应该算是个成功的庆祝大会。并且,我们期待温校友回来,并不应该是崇拜权利,而是应该将其作为体现地大精神品质的代表来欢迎。昨天学校来了很多白发苍苍,五六十年代入校的老校友,他们依然对学校,对过去的同学充满感情。我们应当为所有的在本行业做出贡献的校友们,以及培养出这些校友的母校感到骄傲。
(2)昨天地大的接待人数众多,特别是一些建院久的学院,都是老校友。一些校友照顾不周,还有众多校友没能参加学校的两个活动。我们应当心怀愧疚。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活动门票是分到各个学院的,有的学院九十年代甚至2000年以后才建院,于是就出现有的年轻校友进了会场,有的老校友在会场外徘徊。此外,地大五六十年代的档案资料,很多保存在武汉或已经流失,这可能也是昨天很多老校友照顾不周的重要原因。当然,出现了这些问题,应当需要反思。但活动的组织者,特别是广大校庆志愿者,以及保安、后勤和其他工作人员,为昨天的校庆活动作出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要对他们过于苛责了。
(3)校庆活动尊长还是尊爵,这是近年来很多大学校庆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对于地大这种行业特色型高校,甚至所有的国内高校,离开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是不可能办得好的。所以,在校庆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时时体现出“尊爵”。这样当然不能正确,但也是国内高校的现实困境。而且整体而言,出了不得不说的一些官面话,地大的校庆宣传还是以追忆历史,展示办学科研成绩,追思前辈先贤为主,还是体现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师长的精神,还是不错的。
(4)一些同学因为校庆没法去食堂,课程调整等原因多有怨言。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地大校园面积狭小资源有限,需要优先保障校友。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句很好的话,说校友是客人,学生是主人。中国人的习惯是以客为大的。所以希望同学们理解。
(5)地大是我们的母校,他有很多的不好,也许我们很多人当年也是心不甘情不愿进的地大。但不管怎样,母校就是一个可以骂很多遍却容不得别人说一遍不好的地方。昨天真的是亲眼看到很多老校友时时流露出对学校的眷恋和不舍。也许以后我们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毕竟,地大记录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6)再次感谢昨天活动所有的组织者、志愿者、演员、保安、后勤人员,以及所有为地大六十周年校庆做出贡献的人们。
校庆完了,心也要收收了,明天开始继续学术。
(2)昨天地大的接待人数众多,特别是一些建院久的学院,都是老校友。一些校友照顾不周,还有众多校友没能参加学校的两个活动。我们应当心怀愧疚。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活动门票是分到各个学院的,有的学院九十年代甚至2000年以后才建院,于是就出现有的年轻校友进了会场,有的老校友在会场外徘徊。此外,地大五六十年代的档案资料,很多保存在武汉或已经流失,这可能也是昨天很多老校友照顾不周的重要原因。当然,出现了这些问题,应当需要反思。但活动的组织者,特别是广大校庆志愿者,以及保安、后勤和其他工作人员,为昨天的校庆活动作出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要对他们过于苛责了。
(3)校庆活动尊长还是尊爵,这是近年来很多大学校庆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对于地大这种行业特色型高校,甚至所有的国内高校,离开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是不可能办得好的。所以,在校庆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时时体现出“尊爵”。这样当然不能正确,但也是国内高校的现实困境。而且整体而言,出了不得不说的一些官面话,地大的校庆宣传还是以追忆历史,展示办学科研成绩,追思前辈先贤为主,还是体现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师长的精神,还是不错的。
(4)一些同学因为校庆没法去食堂,课程调整等原因多有怨言。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地大校园面积狭小资源有限,需要优先保障校友。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句很好的话,说校友是客人,学生是主人。中国人的习惯是以客为大的。所以希望同学们理解。
(5)地大是我们的母校,他有很多的不好,也许我们很多人当年也是心不甘情不愿进的地大。但不管怎样,母校就是一个可以骂很多遍却容不得别人说一遍不好的地方。昨天真的是亲眼看到很多老校友时时流露出对学校的眷恋和不舍。也许以后我们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毕竟,地大记录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6)再次感谢昨天活动所有的组织者、志愿者、演员、保安、后勤人员,以及所有为地大六十周年校庆做出贡献的人们。
校庆完了,心也要收收了,明天开始继续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