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贤心吧 关注:123贴子:14,467
  • 27回复贴,共1


IP属地:湖北1楼2012-10-21 21:59回复



    IP属地:湖北2楼2012-10-21 22:00
    回复



      IP属地:湖北3楼2012-10-21 22:01
      回复
        笔石
        笔石动物是一类绝灭了的海生群体动物。笔石虫体所分泌的骨骼,称为笔石体(rhabdosome)。笔石体一般大小为场几厘米或几十厘米,较大的可达70cm或更长。笔石体的成分以往视为几丁质。1966年富卡尔特(M.F.Foucart)和热尼奥(C.Jeuniaux)的分析结果表明,笔石骨骼中不含几丁质,但有甘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能来源于硬蛋白,透射电镜下所显示的骨骼超微结构有蛋白骨胶原的外表,很可能其物质成分为骨胶原。因此,笔石体的成分似乎是一个非几丁质的有机物。
        它们一般被分成6个目:树形笔石目(Dendroidea)(树形笔石亚目(Dendroidina)、正笔石式树形笔石亚目 (Graptodendroidina))、管笔石目(Tuboidea)、腔笔石目(Camaroidea)、茎笔石目(Stononoidea)、甲壳笔石目(Crustoidea)和正笔石目(Graptoloidea)(无轴亚目(Axonolipa)、隐轴亚目(Axonocrypta)、有轴亚目(Axonophora))。

        


        IP属地:湖北4楼2012-10-21 22:04
        回复
          腕足动物
          是生活在海底的一大类有壳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两瓣壳大小不一样,壳质是钙质或几丁磷灰质。腕足动物在幼虫期要度过几天到两个星期的时间营浮游生活,然后长出**附着于海底营固着生活,不过也有一些种类是以次生胶结物或壳刺固着于海底或自由躺卧着生活。
          现代腕足类动物在浅海、半深海和深海环境里都有发现,而且最适合于在正常盐度的海洋里生活。淡化的海中除了舌形贝之外很少发现有其它的腕足动物,例如波罗的海和其它北欧海域没有腕足类就是因为盐度较低造成的。现代腕足类动物在砂质海底、岩石海底和粘土泥质海底都有分布。其中,穴居的舌形贝类喜欢砂质海底,固着生活的腕足类则喜欢岩石海底或含有碎砾和碎壳的海底。现代腕足类还经常与藻类、珊瑚、蠕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等共生在一起。
          化石腕足类在各类沉积岩中都有发现,不过以灰岩、泥灰岩、页岩和粉砂岩中出现的较多,而且保存得也较好。古生代的腕足类化石经常出现在礁石地层中,与珊瑚、层孔虫、苔藓虫以及海绵等 生活在正常浅海中的动物共生在一起,因此可以推测当时的腕足动物也是生活在盐度正常的浅海之中。中生代以后的腕足动物开始出现了与深海生物共生的类型,而 且从化石资料上还可以看出腕足类从阳光充足的浅海向弱光半深海直到深海散布的过程,而正是这样的过程才使得今天的海洋里不管是浅海、半深海还是深海都有了 腕足动物在生活着。


          IP属地:湖北5楼2012-10-21 22:05
          回复
            三叶虫
            是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迭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 3.2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背壳纵分为三部分,因此名 为三叶虫。
            从背部看去三叶虫为卵形或椭圆形, 成虫的长为3~10厘米,宽为1~3厘米 。小型的6毫米以下 。从结构上可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三部分。三叶虫体外包有一层外壳,坚硬的外壳为背壳及其向腹面延伸的腹部边缘 。腹面的节肢为几丁质,其他部分都被柔软的薄膜所掩盖。
            多数三叶虫有眼睛,它们还有可能用来作味觉和嗅觉器官的触角,触须可达20至30厘米。典型的三叶虫眼睛是复眼,每个透镜为一个拉长的棱镜。每只复眼内的透镜数不等,有些只有一个,有些可达上千。在这样的复眼中其透镜一般排列为六边形。
            三叶虫为雌雄异体,卵生,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多次周期性蜕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很大。一般划分为3个阶段:幼虫期、分节期 、成虫期。
            三叶虫的生活习性是多种多样的,化石中最多的一类是保存在石灰岩或页岩中,可见当时它们大多生活在浅海底或游移于淤泥之上。它们有的稍能游泳,有的随水漂 流。志留纪中期的齿虫类,整个身体几乎被密密的长刺包围,这些长刺对于它们在水里游泳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推进器,因此可以推测它们是游泳的能手;同时,这 些长刺也是抵御天敌的有效武器。这种类型的三叶虫主要是出现于奥陶纪到泥盆纪时期,当时与它共生的鹦鹉螺类、板足鲎类和鱼类都是三叶虫的劲敌,如果三叶虫 不增强它的游泳能力和御敌的武器,它们怎样在那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继续生存繁衍呢?
            奥陶纪的某些三叶虫,如宝石虫、斜视虫、隐头虫等还发展了卷曲的能力,它们的头部和尾部可以完全紧接在一起,仅将背部的硬壳暴露在外;它们还可以钻进淤泥以保护其柔软的腹部器官,这样,一方面便于御敌;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类似于尺蠖那样的伸曲的方式推动身体前进。
            三叶虫的祖先可能是类似于节肢动物的动物,如斯普里格蠕虫或其它隐生宙埃迪卡拉纪时期类似三叶虫的动物。早期三叶虫与伯吉斯页岩和其它寒武纪的节肢动物化石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因此三叶虫化石叶虫与其它节肢动物可能在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的交界之前有共同的祖先

            


            IP属地:湖北6楼2012-10-21 22:09
            回复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
              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地植物。现存地维管植物大约有25~30万种,包括极少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松叶兰类、石松类、木贼类、真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 植物。维管系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发生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维管系统的有效输导,使维管植物成为最繁茂的陆生植物。比较原始的维管植 物的木质部中多只具管胞,故也可称这些植物为管胞植物。
              维管植物(或作维管束植物)是指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这些组织中可将液体作快速的流动,在体内运输水分和养分,它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1]。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2-10-21 22:11
              回复
                你的涉猎面真广


                9楼2012-10-22 12:05
                回复
                  最近闲的蛋疼,搞了本天书看



                  IP属地:湖北10楼2012-10-22 12:13
                  收起回复
                    牙形动物
                    牙形动物(conodont animal ),定义为带有牙形刺骨 骼的动物,生活在从5.8亿年前的寒武纪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牙形动物外表像蠕虫,大约有40.5毫米长,只有两毫米宽。头部有两个突起,中间是一个凹陷 (可能是口),牙形动物所特有的牙形刺就长在头后面一点,几乎就是口的位置。牙形刺形态多样,大小各异,大量存在于从寒武纪到三叠纪的岩层中,曾在相当长 的时间内困扰着古生物学家。直到1969年,古生物学家们才基本确定牙形动物属脊索动物门,克利徳赫刺属 。
                    全体牙形动物的总特征就是具有各式各样的牙形刺,顾名思义,牙形刺就是类似于现代动物牙齿的刺,它们是名副其实的细小、齿状、磷酸盐质地的结构‍。牙形刺 的大小不等最大的长3毫米,最小的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牙形刺虽然细小,却是最重要的化石之一。很多岩层中都有它们大量的身影,它们的演化速度非常快, 具有极高的地层对比价值(在每一个短时期内都有独一无二的牙形刺)因此, 牙形刺也就成为了少数可以作为生物地层学对比化石类型之一,可
                    千奇百怪的牙形刺(4张)以通过它们来鉴定岩石年代和地层对比。
                    地层主帅  牙形动物演化之迅速使得它成为地层判断的有效的手段,为古生代界线层型的 定义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生物地层划分的详细程度,经常以生物带的多少来统计。至今,古生代和三叠纪的牙形刺化石带已划分出200多个。除带化石外,还有很 多标准化石,仅晚泥盆世就有120多种牙形刺的标准化石,只要发现一个,地层时代就能得到精确确定。牙形刺实际就是古生代和三叠纪生物地层的主帅。这是任 何其他化石门类所不能比拟的。

                    演化先锋‍  从寒武纪到三叠纪,牙形动物共生存了超过三亿年,它经过多次大灭绝的考验,却始终能保持物种的延续,在泥盆纪的弗拉斯阶/法门阶事件(即F/F事件,显生宙五大灭绝事件之一)中,牙形动物在大灭绝期间的集群灭绝是最后发生,灭绝的时间间隔也最短。而且,在大灭绝之后,牙形刺最早进入复苏期,复苏期可能只有35万年,与其他生物900万年的复苏期相比,牙形动物是生物演化的先锋。
                    地质尖兵  牙形刺的颜色是有机变质的重要标志。依据牙形刺的颜色可以判断石油有机成熟度,圈定油气远景区。美国就曾通过对牙形动物的鉴定而圈定阿拉斯加的重要油气田。

                    


                    IP属地:湖北11楼2012-10-22 16:47
                    回复
                      介形类
                      介形类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rustacea)。个体微小,一般壳长0.5~4.0mm左右。动物体被包在左、右大 小不等或相等的两外壳内。壳体的形状多样,侧视有椭圆形、圆形、半圆形、菱形、肾形等。壳面有的光滑,有的饰以各种不同的花纹。壳的主要成分为钙质和几丁 质。地理分布很广,能适应海水、淡水等多种生活环境,以底栖类群最常见。地质历程长,生存于寒武纪—现代。


                      IP属地:湖北12楼2012-10-22 22:20
                      回复
                        四射珊瑚
                        古无脊椎动物。亦称“皱纹珊瑚”。珊瑚虫纲的一亚纲。骨胳有外壁及各种类型的隔壁、横板、复中柱(或中轴)、泡沫组织等。外形分单体和群体。单体珊瑚有锥 状、拖鞋状、盘状等;群体珊瑚有树枝状、多边状、互通状等。营底栖固着生活。开始出现于中奥陶世,绝灭于二叠纪;泥盆纪、石炭纪最为繁盛。某些种属地理分 布广,延续时间短,可作为标准化石。

                        


                        IP属地:湖北13楼2012-10-22 22:32
                        回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一类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与原生动物相对,一切由多细胞构成的动物,称为后生动物。 原生动物形体微小,最小的只有2~3微米,一般多在10~200微米,除海洋有孔虫个别种类可达10厘米外,最大的约2毫米。原生动物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可生活于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但也有不少生活在土壤中或寄生在其它动物体内。原生动物一般以有性和无性两种世代相互交替的方法进行生殖。

                          


                          IP属地:湖北14楼2012-10-28 19:11
                          回复
                            后生动物亚界
                            动物界除原生动物门以外的所有多细胞动物门类的总称。其特征是体躯由大量形态有分化、机能有分工的细胞构成;与群体原生动物的兼有营养和生殖功能的细胞不同,其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有明显的分化。依体制形态的对称情况,后生动物可分为不对称动物(多孔动物门)、辐射对称动物(腔肠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后者的对称是次生的、栉水母和某些珊瑚是左右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动物(其他所有门类)。后生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胚层的分化,其中多孔动物门只有内胚层和外胚层的初步分化,腔肠动物门在内外胚层间又有中胶层。自扁形动物门以后的门类都是三胚层动物。根据体腔的有无和结构可将后生动物分为无体腔动物,包括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和扁形动物门;假体腔动物,包括线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等;体腔动物,包括环节动物以后的所有动物门类。
                            


                            IP属地:湖北15楼2012-10-28 19:12
                            回复